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逸青
释义

陈逸青,1963年7月24日出生于青海,中国美协及北京美协会员,作品《出青海》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85年举办《无题画展》被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史》。曾参加1990年法国卢浮宫大宫殿秋季沙龙展;“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展”;日本巡回展;德国巡回展;中国首届油画邀请大赛;新加坡“陈逸青作品展”;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广为收藏。

为青藏高原立传

——陈逸青近作随感

高润喜

现代人在贪图享乐的同时便不自觉地放弃了对自身超越的追求,现代艺术家在贪图风格大制造的同时便不自觉地放弃了对艺术技巧的难度追求,特别是不自觉地放弃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写实技巧。许许多多画家以现代或后现代的标榜来掩饰自己艺术技巧的薄弱与苍白,以精心制造出的风格来替代艰辛的创作劳动。一时美术界出现了一种虚假繁荣,风格化、样式化的风气日益严重,假大空式的作品随处可见,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大不小的审美疲劳。当视者厌倦了这种假面风格后,便自然向往对传统艺术包括写实艺术的回归。这便是近年来,悄然兴起“写实思潮”的原因之一。画界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实力派”画家,但真正具有高度完善技巧的实力画家凤毛麟角。因为高度技巧的获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然需伴随着画家的多年磨砺和汗水。只有坚持艺术信仰,不畏艰难的艺术家才能达到辉煌的顶点。油画家靳尚谊、杨飞云、王沂东、张利等在写实主义的旗帜下已经默默耕耘了几十年。他们不为各种艺术思潮所动,坚持走自己的写实艺术道路,从未放弃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今天,他们的作品成为界内外人士的焦点话题,在各种拍卖行上标榜直升,成为众多爱好者和收藏家追逐的对象。

在写实主义道路上还有许多坚实的信仰者,画家陈逸青便是其中一位。对中国油画界而言,陈逸青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1989年,陈逸青的一幅油画《出青海》在全国画展获得银牌奖使其一举成名,成为油画界一颗耀眼的新星,那年他才二十六岁。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但在青海长大的青年画家却异常低调,没感到一丝成功的飘然。这点他更秉承了启蒙老师朱乃正等先生的大家精神,那种荣辱不惊的淡然之气。当他大学二年级之时就与同学举办过有名的“无题画展”,上了当时的权威报刊,随后被收入《当代中国美术史》。仿佛这一切的取得都是那样轻松自然。

是青藏高原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滋养着画家的心田,是热情奔放的土族,藏族同胞情感感染着他,激励着他的艺术理想,使他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创作冲动去表达他对青藏高原的赞美之情。当我释读他近作的时候,很难想象陈逸青并非地道的青海人。画面上的高山峻岭,蓝天孤鹰是那般自然而神圣。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大型四联油画《大香格里拉》和《唐古拉的五月》,前者高山地脉的涌动再现了高原雄伟的志向和坚持的性格,后者草地与河流的平缓却表现了大自然静默与坦然,前者的厚重与后者的平逸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画家对高原精神的观察与发现。画家独特的视角还反映在其他大型作品之中,诸如令人感到敬穆朝拜的《牧歌》,令人呼吸到收获气息的《德勒园》等是技境具佳,可圈可点的作品。陈逸青虽然生活在北京,但他经常返回家乡,徜徉在青藏高原的山水草木之间,生发他的创作激情,深化他的艺术构想。画家不满足于作品的社会观念意义,专注于艺术的质量与内涵,把自己的“根”依托在“新写实艺术”上,决心以其毕生的精力去实现这一梦想。我相信,经过陈逸青与钟情于新写实的艺术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写实艺术将成为世界文化中人类共同的财富”(参见陈逸青《风景在高处》)。我以为中国画家具备这种才能也具备这种责任,这一天的到来绝非天方夜谭。我相信具有技术难度和高度的艺术是永不过时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牧歌》作品说明

近年来陈逸青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尤以“牧歌”主题最为经典而又浪漫。作品多以联画的形式来表现,恰当地表现出了天高地远的青藏高原上草原牧场的层次变化。同时,表现出游动的牧场这一概念。因此,三联作品《牧歌》,三幅画相对独立。可是,不同的山和地平线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不同的风景却有天空和飞翔的天鹅相连,不同的草地却有羊群和牧人相连。陈逸青写实基本功扎实,对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牧歌”为主题的作品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牧歌》05年9月参展 《同门兄弟画展》

发表于05年第10期《西北航空》杂志出刊100期纪念刊

《牧歌》三联 布面,2005,100×160(cm)

签名:陈逸青 2004

成熟而完善的技巧是实现写实绘画艺术价值的前提和保证,而这又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不断提高对审美的判断力和对于美的创造力。写实绘画所表现的美感应该是持久而又耐人寻味的,和当代流行艺术概念完全不同的是写实绘画的技术含量和对审美价值本身的要求更高,要达到一种技巧与观念,心灵世界内容完美结合的境界。画面效果必须是精心营造与设计的,内容与构图不能是那种片段似的情景,而是要具有完整、独立的,具有稳定感以及经典的,这样的写实绘画才具有更高尚的审美价值。

———陈逸青

陈逸青有扎实的写实技巧,但他不满足用这种技巧简单地呈现客观物象世界,他把技巧和观念结合在一起,潜心创造既与现实有联系又与之有距离的独立的艺术世界。设计精心和手法严谨是陈逸青创作的特点,这也赋予他的画作以理性的色彩。他的画面处理干净利落,在色调关系和空间表现上,有严格的控制能力。因此,他的画不仅整体效果强,而且细部变化也微妙丰富。

———邵大箴

2005年

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同门兄弟展》。

1994年

在新加坡举办《陈逸青作品展》。同年出版《陈轶青画集》。

1990年

参加《中国首届风景画邀请大展》、《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展》、《德国巡回展》。

《天骏》发表于《民族团结》1990年4期,并配有编辑李辉的文章《出青海》。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9年

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油画《出青海》获银奖。

加入北京美术家协会。

《出青海》先后发表于《美术》1989年9期封面、《民族团结》1989年11期封面、《中国油画》、《江苏油画》、《中国画报》、《民族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月报》等。

1986年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无题画展》先后发表于《中国美术报》1986年总第29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4: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