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图 |
释义 | 【名称】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折扇画作,纸本,墨笔,纵17.7厘米,横53厘米。 这幅《竹石水仙图》扇面为三家合绘,以汪士慎的一首题诗隔开左右,形成恰似“八卦”般的构图。扇面左边的石与竹形成壮秀相映的格局。古时画家多以竹子来喻人品和操守。此图竹子为稚竹,由管希宁所绘。管写竹竿:用夸张手法,写其细,但细而不弱,富有弹性;写竹叶:中侧锋并用,神完气足。画家以墨之浓淡、笔触大小来表现几竿竹子的前后空间感。后有巨石突出,虽说是由石屏山人补画,却也别有一番情趣——不仅写出了石头的“骨气”,而且写出了石头的“灵气”。其旁题日:“山老世学长先生命写,弟宁。”扇面右边为汪士慎画的水仙。其叶为双勾,长短交错,笔触极为细腻、遒劲;朵朵盛开的花用墨笔勾出。对花瓣和花蕊的勾点,由于运用了秀逸的行草书笔意,因而显得清秀绝伦、生动无比。一般的“水仙图”着意描写水仙圣洁的芳姿,而该图则将水仙的态与势、情与意描绘得俊逸不群、意韵横生。图侧题曰:“已疑归洛去,还拟踏波来。为山老学长兄写。巢林慎。”整个扇面中心处题为:“梦乡踪迹画未工,马踏寒沙一笑雄。天际有山青不了,草根无雪白连空。征衫抖擞秦城北,远道苍茫瀚海东。一枕瞢腾归卷轴,至今还忆挽雕弓。题方可邮《梦游塞外图》一律,抄为山老学长兄正,汪士慎。”下方钤两方印:一朱文“士慎”,一白文“近人”。这首题诗如一秤砣,压住了扇面的重心,使左右两幅独立的画面相互衔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 整幅扇面构图新颖,笔意幽秀,墨色妍雅,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画风静秀雅润,具有“不食人间烟火,清妙独绝”之气。时至今日,汪士慎的作品受到识者的盛赞;但在当时,由于时人的不认可,汪士慎的作品只能是“孤芳自赏”。细品他的画作时,想到他怀才不遇的一生,深为其辛酸的经历而感喟。 汪士慎(1686一约1762),宇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歙(今安徽歙县)人。嗜茶如命,号称“汪茶仙”。一生清贫,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诗,著有《巢林诗集》。善写隶书,又长篆刻,在篆刻上与高翔、丁敬齐名,其印皆有出新制胜之处。画花卉取法元人,与张僧乙、金肋齐名。尤擅画梅,金农称赞他画梅和高西唐有异曲同工之妙。西唐善画疏枝,巢林善画繁枝,皆具空里幽香之趣。其八分、行、草书自成一家,有一种清高孤傲的姿态。其古朴瘦硬的八分书和细劲的印风对其瘦硬画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春风香国图轴》(藏于沈阳博物馆)、《花卉册》(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还有《潇湘灵芳图》、《绿萼梅开图》、《镜影水月图》、《灵根出谷图》、《月佩风襟图》等传世。 宋代苏轼曾将诗与画联系在一起,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此句概括出诗与画的一致性。今观这幅《竹石水仙图》(见图)正印证此言。此作是一幅折扇画作,纵17.7厘米,横53厘米,纸本墨笔,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主要作者汪士慎为“扬州八家”之一。“扬州八家”又被称为“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几位职业画家。“扬州八怪”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能不拘前人清规、破格出新、抒发真实情感。他们不仅对近代写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直至现代的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来楚生等,都从某个方面对其有所汲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