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尧佐 |
释义 | 陈尧佐(963~1044)北宋大臣、书法家、画家。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陈省华次子,兄陈尧叟、弟陈尧咨皆状元。太宗端拱元年(988)进士,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咸平初,任潮州通判,咸平二年(999)建韩吏部祠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庆历四年(1044)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现存词一首。 人物资料姓名:陈尧佐 朝代:北宋 字:希元, 号:知余子, 谥:文惠 历任职务:魏县、中牟尉、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参知政事、任潮州通判,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进枢密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知开封府,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给事中参知政事,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迁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赠司空兼侍中) 效力主公:宋太宗赵祯 民族:汉族 出生地:阆州阆中(今属四川)。 出生时间:后蜀广政二十六年(公元963年) 死亡时间: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享年:82岁安葬地:南部太华乡天马山 为官清正陈尧佐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不同常人。他在陕西为官,告发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恶,他因此被降为朝邑县主簿。在开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为潮州通判。潮州发生鳄鱼食人,他下令捕获,具文数罪后当众烹杀。他在寿州作官遇到大饥荒,他带头捐奉米煮稀饭,救活成千上万的人。他知永兴军发现前任官姜遵,为了讨好刘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瓦用”。他马上向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为了保护文物,他公然上忤刘后。 历史年表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出生。 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进士。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任开封府推官。他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因事涉皇帝、皇室,终于触怒皇帝,获咎被贬为潮州通判。到潮州当年,他就不计个人得失,马不停蹄协助州官于九流新修孔庙,并“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发展潮州教育事业。当年,他还倡议在孔庙正室东厢建韩吏部祠,并写了《招韩文公文》,极力称赞韩愈“专以孔子之道教民。民悦其教,诵公之言,箴公之文,绵绵焉迨今知学者也。”韩祠的建立,开潮人立祠纪念名人的先河。 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当他得知韩江鳄鱼祸民时,即组织吏民百余人,用巨网捕杀鳄鱼。还写作《戮鳄鱼文》,表达关心民众疾苦,为民锄害的决心。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陈尧佐代替刘综而为淮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知河南府。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徙并州。 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二月,宋仁宗命令参知政事吕夷简、枢密副使夏竦负责编修宋真宗一朝国史,宋绶、刘筠、陈尧佐、冯元等人参加撰写国史工作,宰相王曾具体负责管理这一工作。 北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67岁时,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四月,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亲政。他首先罢黜刘太后所任用的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等人,重新提拔张士逊、李迪为宰相,王随为参知政事,李谘为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罢知永兴军。 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拜同平章事。75岁时, 被宋仁宗用为宰相。 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 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年八十二。谥文惠。 历史评价《宋史·列传第四十三》论曰:咸平、天圣间,父子兄弟以功名著闻于时者,于陈尧佐、宋庠见之。省华声闻,由诸子而益著。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尧叟出典方州,入为侍从,课布帛,修马政,减冗官,有足称者。庠明练故实,文藻虽不逮祁,孤风雅操,过祁远矣。君子以为陈之家法,宋之友爱,有宋以来不多见也,呜呼贤哉! 治水惠民他在水利上的成就也是父兄中最大的。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也就是黄河第三次徙流的前33年,经过千余年黄沙沉积与浊浪冲刷,黄河堤岸已是岌岌可危,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尤为严重。时任京西转运使的陈尧佐于是上奏朝廷“议开滑州小河分水势,遣使视利害以闻”,勘察详确后“请规度自三迎杨村北治之。复开汶河于上游,以泄臃塞”。(《宋史·河渠·黄河》)他的建议得到了整个朝廷的认可。至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真宗将陈尧佐调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督理河务。尧佐甫到任,即以治黄为政务之重,他亲巡堤防,查勘水情,询问百姓,研究制定治水方略。此时黄河堤岸因水位过高,已是“浸如堆泥”,不能直接夯实加固,必须首先减轻洪水的冲击,才可筑堤。经过反复试验,陈尧佐亲手绘图,“造木龙以杀水势”。(《宋史·陈尧佐传》)木龙是状如“木梳”的一种防汛拦水工具。据《宋史·河渠·黄河》载:“(木龙)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他采用了以木龙减消水势,而后以“埽”(旧时治水,用柳枝、秫秸、草扎成,并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填充土石的固堤方法,修筑河堤。这样节节推进,县县相连,筑成了一条长堤。这条大堤起自滑州,经东昌(今聊城)、临清、夏津、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德州等州县,逶迤绵延长达千余里。据《宋史·河渠·黄河》载:“(陈尧佐)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这条大堤为预防黄河溃泛起了重要作用,所经州县,百姓均“赖其利”。 陈尧佐一生政绩卓然,然在其辉煌的业绩中应以水利成就最为显著。他曾任两浙转运副使,当时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篝石堤”被大水冲塌,官府急募民夫垒起,翌年复被水冲垮。陈尧佐认为按旧方式砌垒石堤是挡不住狂涛巨浪的。于是,不避危险,亲率水工勘察,反复试验后,决定以“薪石土”夯实筑堤。即先行砌垒石堤以挡浪涛,而后又于石堤之外,筑以“薪石土”堤,反复夯实,才将狂涛钳服。后来陈尧佐调任河南知府,嗣又徙知并州(今山西太原)。是时,汾水常常暴涨,堤防欲溃,几至成灾,人心骚动,难以聊生。陈尧佐到任,即以治理汾水为急务,来勘堤防,询问土民,征求当地有治水专长的“耆旧”的建议。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之方,使汾水之堤转危为安,“民人称庆”。据《宋史·二八四》载:“陈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亭,民赖其利”。由上述可见,陈尧佐治水是颇有经验的。天禧间,滑州黄河水溢,朝廷即将时任京西转运使的陈尧佐调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治理黄河水患。看来,真宗皇帝也是颇具慧眼的,并也足见这位治水专家在朝廷上的威望及信誉。 诗文传世他的诗文书法也是父兄中最好的。他青年时期在阆中锦屏攻读,后又向隐居南山的学者钟放求学。他初人仕途,就写了《海喻》一篇,“人奇其志”。继又具文烹鳄,“人皆惊异”,他的诗作没有《西昆》诗派那种浮艳之风,多写山水花木,寓志谈史,而且明白清丽。如他写游《国清寺》一诗道:“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却嫌桥下水,流去人红尘。”他有集30卷,还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文著。他坚持读书写字,到老不减。 陈尧佐一生政绩斐然,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院副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宰相职务),集贤殿大学士,后以最高官阶-太子太师致仕(退休)。平生工诗文、书法,善古隶,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卒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享年八十三岁。 游惠州西湖 《宋诗纪事》引《广东通志》 附郭水连山,公余独往还。疏烟渔艇远,斜日寺楼闲。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 题野吏亭 《宋诗纪事》引《惠州府志》 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 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 叠(山+献)分诸粤,重城截大荒。 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 云势飘蓬岛,天形压夜郎。 扁舟闲得侣,嘉树远分行。 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 人家浮浩渺,鸟道没青苍。 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景凉。 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 林处士水亭 《宋诗纪事》引《瀛奎律髓》 城处逋翁宅,开亭野水寒。 冷光浮荇叶,静影浸渔竿。 吠犬时迎客,饥禽忽上阑。 疏篱僧舍近,嘉树鹤庭宽。 指砌烟丝袅,侵窗笋戟攒, 小桥横落日,幽境转层峦。 好景吟何及,清欢尽亦难。 怜君留我意,重叠取琴弹。 智果寺 《宋诗纪事》引《绍兴府志》 萝岩山下寺,静景绝过从。 芳草二三月,碧云千万峰。 窗闲明落日,楼响疏钟。 却恐重来晚,庭前记偃松。 宋史文载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父省华字善则,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县之郑白渠为邻邑强族所据,省华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徙楼烦令。端拱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伯子尧叟登甲科,占谢,辞气明辨,太宗顾左右曰:“此谁子?”王沔以省华对。即召省华为太子中允,俄判三司都凭由司,改盐铁判官,迁殿中丞。河决郓州,命省华领州事。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时遇水灾,省华复流民数千户,殍者悉瘗之,诏书褒美。历户部、吏部二员外郎,改知潭州。省华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库,判吏部南曹,擢鸿胪少卿。景德初,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朵殿,太宗以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升于两省五品之南。省华以府事繁剧,请禁宾友相过,从之。未几,因疾求解任,拜左谏议大夫,再表乞骸骨,不许,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三年,卒,年六十八,特赠太子少师。 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提点开封府界事,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初营永定陵,复徙京西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同修《真宗实录》。不试中书,特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进枢密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召同修《三朝史》,代弟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会作章惠太后园陵,州供张甚严,赐书褒谕。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号“知余子”。自志其墓曰:“寿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域矣。”陈抟尝谓其父曰:“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后如抟言。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阳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 现存词作原文踏莎行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鉴赏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联系下文来看,这里主要指春社,之所以要说是“二社”,因为要与下句的“千秋”对举。就作为候鸟的燕子来说,相传春社来,秋社去,故亦可称“二社”。“千秋庭院”,一作“千家庭院”。“千秋”义较胜,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此亦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轻快。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 三、四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词人把这一层意思,表达得极为婉曲,令人觉得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潇湘”谓燕子从来之处,当系虚指。“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过片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红楼”为富贵之家,“绿岸”为优美之境。“乱入”形容燕子的纷飞。下片第三句“画梁时拂歌尘散”,据刘向《别录》云,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此亦为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 结尾二句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