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椒疮痂病 |
释义 | 青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是青椒上重要病害,各栽培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青椒产量和品质,此外,该病病原菌还可危害辣椒、番茄。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等部位。以叶片上发生普遍。 病叶上最初形成水浸状的斑点,后病斑边缘隆起,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淡褐色,使叶片表面粗糙像疮痂,常几个病斑连在一起成大病斑,直径可达6mm,如病斑沿叶脉发生,常使叶片畸形,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常变黄干枯,破裂,最后脱落。 茎或果柄上发病,开始产生水浸状不规则的条斑,以后变成暗褐色,隆起纵裂,呈疮痂状。 果实被害时,初生黑色或暗褐色隆起的小点,或呈疱疹状,有狭窄的水浸状边缘,逐渐直径扩大为1-3毫米,稍隆起,病斑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疮痂状,病斑边缘有裂口,并有水浸状晕环,潮湿时疮痂中间溢出菌脓。 幼苗发病时,子叶生银白色小斑点,水浸状,逐渐变为淡黑色凹陷的病斑。 病原Xanthomonas cam pestins pv uescatoria (Doidge)Dye称油菜黄单胞菌疮斑致病型,或称辣椒疮痂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0-1.5)×(0.6-0.7)μm,端部具1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56℃经10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靠雨水、灌溉水、风、昆虫及农事作业等传到植株上,从气孔、伤口侵入为害。病菌靠带病种子作远距离传播。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0℃,在56℃,10分钟病菌致死。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条件。风雨后遇上几天高温天气,利于病害迅速发展流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6-7月,北方多在7-8月,病害发生较重。一般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田间积水,窝风或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与非茄科蔬菜实行轮作2-3年。 (3)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种植,注意通风透气;定植后注意松土,追肥,促根系发育,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结合深翻整地清洁田园,减少来年菌源。 (4)种子处理。 从无病株采种,或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种子清水浸泡10-12小时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水洗干净,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常用的药剂有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常用药剂 琥乙磷铝、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络氨铜、波尔多液、可杀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