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岛市志·交通志 |
释义 | 《青岛市志·交通志》的编写起步于1981年,1995年公开出版。本志以篇、章、节层次划分, 共分为4篇、17章。首篇为铁路,依次为:公路、海运、民航。该志的年代断限,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为彰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三面环海,一面与内陆腹地相连,具有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但在青岛建置之前,交通十分落后。 1891年6月, 清政府议决胶澳设防,至德国侵占青岛,青岛仅有通往崂山、即墨等地的骡马车道4条,共37.5千米;独轮车道6条,共30.5千米。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开始在青岛兴建港口、铁路。随着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的建成,德、英、日、美等国的轮船相继涌入青岛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 1914年11月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继续利用胶济铁路和港口掠夺中国资源,同时, 向山东各地倾销日货。到1921年,货物发送量已达197.1万吨,为1913年发送量的2.1倍。这一时期,英、德、美等国的轮船公司由青岛至北美的航线有7条,营运船舶69艘,共54.8万载重吨;通欧洲的航线8条,有营运船舶75艘,共53.43万载重吨;至国内沿海航线有11条, 营运船舶62艘,总吨位11.27万吨,其中中国船舶19艘、19750吨。 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 1923年1月,从日本人手中赎回胶济铁路。在这之后的15年中,青岛先后处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青岛的交通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都有较快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沿海运输船行已达32个,有营运船舶52艘, 总计6.1万载重吨。青岛的民营汽车行也发展到30多家,拥有客货营运车150多辆。铁路的年客货发送量维持在300万至400万人和200万至300万吨之间。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对整个青岛的铁路运输、海上航运和公路运输实行全方位控制, 并通过胶济铁路和青岛港掠夺中国资源、运送军用物资、扩大战争。1942年, 胶济铁路货物的发送量达到500万吨以上,海上货运量达300万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青岛的铁路、公路客货运输通阻无常,胶济铁路近于瘫痪。至解放前夕,公路总通车里程不足800公里。 青岛解放, 交通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至1957年,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1000万人,货物发送量达716.8万吨;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149万人和548万吨;海上客运量13.3万人,货运量118万吨。 “大跃进”时期,铁路货物运输欠载亏吨,公路运输车辆超负荷运输,损坏严重,公路建设也修建了一些标准低、质量差的道路。1963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交通运输又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1965年铁路客货发送量达到1424万人和1257.5万吨,分别比1957年增长35.1%和75.43%; 海上客货运输量为19万人和126万吨, 分别比1957年增长39.09%和7.3%;公路客货运输量完成230万人和690万吨. 增长54.36%和25.9%。 1966年至1968年,交通运输一度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影响。1970年后,交通运输生产走上正常。1978年,铁、公、水总客货运量分别达到2309万人和500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5.6倍和7.78倍,年均递增分别为6.97%和8.0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的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至1986年底,铁路运输部门共投资8.63亿元,建成胶济铁路复线一期工程和部分二期工程,开通济南至蓝村段双线。 双线里程为339.2千米,结束了胶济铁路单线运行的历史,运输能力比1978年提高近一倍。 公路建设累计投资4亿元,拓宽改造干线公路及重要县(区) 公路1140千米,其中改造一级公路41.2千米,二级公路232.1千米,全市总通车里程达2668千米, 1978年增加281千米。全市共有各类营运机动车7965辆,比1978年增长9.5倍,公路客货量分别完成1972万人和4741万吨,为1978年的7.2倍和3.04倍。公路客运在铁路、 海运3种主要运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11.87%上升为1986年的42.63%, 公路客运量所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31.18%提高至1986年的53%。海运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散装货国际海运专业公司,共拥有2万至12万吨级的远洋散装货轮50艘,运输航线遍布四大洋五大洲,可直达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国际贸易港口。1986年完成货运量895万吨,货运周转量536.8亿吨海里,比刚成立时的1977年分别增长16.1倍和21.9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