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希孺 |
释义 | 陈希孺,数学家。主要从事数理统计的研究。他在统计工作中深入应用分析数学工具,一些估计达到较高精密程度。他在线性回归大样本理论,非参数理论等方面都有贡献。他长时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培养与影响了不少数理统计学家。 中文名:陈希孺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望城 出生日期:1934年2月11日 逝世日期:2005年8月8日 职业:数学家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代表作品:数理统计引论 人物生平出生与逝世国际著名数理统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希孺先生1934年2月11日出生于长沙市北湘江之滨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望城县)。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8日21点5分在北京肿瘤医院逝世,享年71岁。 学习与工作陈希孺先生1946年秋考入长沙城内长郡中学,1951年转入湖南省立一中,1952年秋考入湖南大学数学系,一年后,因院系调整转到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秋被选派去波兰留学一年,1959年被下放陕西洛川劳动10个月,1960年夏调至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获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先生还是ISI当选的member,以及IMS的Fellow.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数理统计学家。湖南望城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教授,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等研究。在最小一、二乘和M估计相合性、渐近正态性、线性表示和误差方差估计等问题研究中获得本质的进展。解决了U统计量分布逼近正态分布的非一致速度问题。在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解决国际上若干猜测等方面作出了优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主要为: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据等数理统计学若干分支。 主要成果1、对线性统计模型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圆满地解决了一般损失函数下M估计的强、弱相合问题。 2、在非参数计量,特别是极重要的U统计量的研究中获得U统计量分布的非一致收敛速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在参数估计这个基本分支中,解决了国际统计学界当时致力的一些问题,包括定出了重要的正态分布两参数在一般损失下的序贯Minimax估计,否定了关于某种区间估计存在条件的一个公开猜测,并提出了正确解等。 4、在非参数回归、密度估计与判别中做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包括定出了错判概率的指数界限,"databased"型估计的收敛条件,以及对几个常用的密度估计和回归估计类定出了其最佳收敛速度等。 个人成就陈希孺在建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和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担任现场统计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兼一分委主任,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多项有关统计应用的国家标准。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陈希孺教授自五十年代以来投身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迄今为 止与合作者一道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20篇,专著及教科 书10部,他的研究涉及数理统计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参数估计、非参数统计、回归分 析、贝叶斯统计等,代表性的工作是线性回归的大样本理论及U统计量的研究,包括最 小一、二乘估计、M估计大样本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及U统计量分布逼近正态分 布的非一致性速度的确定等,这些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被写进有关的专著和百 科全书中。 陈希孺教授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曾获得中科院重大成果一、二等奖、中科院自然 科学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在培养统计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曾指导博士 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大多成为本学科骨干,他曾获中科院数学一等奖。 陈希孺教授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 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所属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第一 分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和审定了多项与数理统计应用有关的国家标准。 个人荣誉中国科大隆重举行庆祝陈希孺院士从教45年暨《陈希孺统计文选》首发仪式。 2004年11月12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庆祝陈希孺院士从教45周年暨《陈希孺统计文选》首发仪式。党委书记郭传杰到会祝贺并讲话。副校长程艺,中科院基础局处长王永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副院长陈敏,陈希孺院士的老同事史济怀,浙江大学教授林正炎,陈希孺先生的学生代表赵林城教授,缪柏其教授,科大出版社社长郝诗仙等先后在庆祝仪式上致辞,并分别向陈希孺先生赠送了礼物。科大师生3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商学院院长方兆本教授主持了仪式。 郭传杰书记首先代表科大向陈希孺先生从教45周年和《陈希孺统计文选》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郭书记高度评价了陈希孺先生长期以来对科大的建设与发展事业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科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代表学校向陈先生表达衷心的感谢。 郭传杰书记说,陈希孺院士是中国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科教园地,致力于数理统计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多次获得国家和中科院的重大奖励,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祖国的科教事业。 陈希孺不仅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而且关心青年人才的成长,注重提携奖掖后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今天的庆祝会,不仅是向陈希孺先生表示我们最良好的祝愿,更是要向陈希孺先生学习;要学习陈希孺先生热爱祖国、爱护学校、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孜孜不倦、毕生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他严谨求实、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学习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育人情怀。希望全校师生以陈先生为榜样,继承和发扬科大的优良传统和校风,积极投身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中,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郭书记还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向陈先生敬献了花篮,祝愿陈希孺先生学术青春常驻。 庆祝仪式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发言踊跃,大家分别结合各自不同的体会,表达了对陈希孺先生的由衷钦佩和美好祝愿。与会人员着重从陈希孺先生的治学和为人两个方面,认为在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的时候,陈希孺先生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提携后学的高尚品质尤显难能可贵,纷纷表示向陈先生学习,继承发扬陈希孺先生创下的辉煌,为普及和提高中国数理统计继续努力,作出新的贡献。 庆祝仪式结束后,陈希孺先生为与会师生作了《数学的定义》学术报告。 个人简历1934年2月11日 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 1956年9月 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6年9月—1960年12月 在数学所任实习研究员。1957年10月—1958年10月 在波兰科学院数学所进修。 1959年3月—1960年1月 下放陕西洛川劳动。 1961年1月 在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先后任助教、讲师(1963年)、副教授(1978)、教授(1980),1981年为博士生导师。 1986年4月 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任教授。 1986年7月—1988年5月 在加拿大Manitoba大学和Pittsburgh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4-1986年 任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1983-1987年 任中国数学会理事。 1991-1996年 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2005年 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 2005年8月8日 在北京逝世。 社会评价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希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8日21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我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和副校长侯建国专程参加了14日在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 陈希孺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的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带领国内统计学界学者作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为我国培养数理统计学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希孺院士的一生,为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献出了一片赤诚之心!先生的风范将永远激励年轻一代教育和科研工作者。 陈希孺,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57~1958年在波兰科学院进修,师从著名统计学家菲兹。1961年调至中国科大数学系工作,1980年任教授,1981年任文革后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18博士中的3名就出自陈老门下,他们分别为现任教于中国科大的赵林城教授,苏淳教授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白志东教授。 主要论著1 陈希孺.数理统计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 陈希孺,陈桂景,吴启光,赵林城.线性模型参数的估计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 陈希孺,王松桂.近代回归分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4 陈希孺,方兆本,李国英,陶波.非参数统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 陈希孺,赵林城.线性模型中的M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 Chen Hsi-ju.On minimax invariant estimation of scale and location parameters.Scientia Sinica.1964,13(10):1369-1384 7 陈希孺.关于U统计量和von-Mises统计量的极限性质.中国科学.1980,10(6):522-532 8 陈希孺.线性模型中误差方差估计的Berry-Esseen界限.中国科学.1981,11(2):129-140 9 陈希孺.最近邻密度估计的收敛速度.中国科学,1981,11(12):1419-1428 10 赵林城,陈希孺.U统计量的分布的非一致性收敛速度.中国科学A辑.1982,12(12):1066-1078 11 Chen Xiru.On one conjecture of Singh.Chin.Ann.of Math.,1983,4B(2):183-188 12 Chen Xiru.Exponential posterior error bound for the kNN discrimination rule. Scientia Sinica, Ser. A. 1985, 28 (7): 675—682 13 Chen Xiru. Zhao Lincheng. The optimal rate of error for kNN median regression estimates. Chin. Ann. of Math. , 1986, 7B (2):129—138 14 Chen, X. R. , Zhao, L. C. Almost sure L1-norm convergence for data-based histogram density estimates. J. Multivariate Anal. , 1987, 21 (1): 179—188 15 Chen Xiru. Inference in a simple change point model. Scientia Sinica,Ser. A., 1988, 31 (6): 654—667 16 Chen, X. R. , Wu, Y. Strong consistency of M-estimates in linear models. J. Multivariate Anal. , 1988, 27 (1): 116—130 17 陈希孺,白志东,赵林城,吴月华. 线性模型中最小一乘估计的渐近正太性.中国科学A辑.1990,20(5):449—463 18 Zhao, L. C. , Krishnaiah, P. R. , Chen, X. R. Almost sure Lrnorm convergence for data-based histogram density estimates. Theory Probab. Appl. , 1990, 35 (2): 391—397 19 Zhao, L. C. , Rao, C. R. , Chen, X. R. A note on the consistency of Mestimates in linear models. Stochastic Processes (ed. S. Cambanis et al. ). New York: Springer, 359—367 20 陈希孺.线性回归M估计的线性表示.中国科学A辑.1993,23 (12):1264—1275 21 Chen, X. R, Wu, Y. Consistency of L1 estimates in censore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Commun. Statist. -Theory Meth. , 1994, 23 (7):1847—1858 22 陈希孺.低阶矩条件下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弱相合的充要条件.中国科学A辑.1995,25(4):349—358 23 Chen Xiru. On a problem of strong consistency of least absolute deviation estimates. Statistica Sinica. 1996, 6 (2): 481—48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