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希 |
释义 | 1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希,男,汉族,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物化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研究员,化工专家。现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常务工作)、书记处第一书记。 中文名:陈希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莆田 出生日期:1953年9月 职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入党时间:1978年11月 参加工作时间:1970年12月 ◎ 简介陈希,福建莆田县人,男,汉族,1953年生,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物化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研究员,化工专家,曾经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曾任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党委副书记等职。1993 年起,历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并兼任校体委主任、校工会主席。 2002 年1月至2009年初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2002年3月至2009年起兼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2011年5月起担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常务工作)、书记处第一书记。 ◎ 履历1970.12——1975.09,福州大学机械厂工人; 1975.09——1979.0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物化专业学习; 1979.04——1979.09,福州大学化工系教师; 1979.09——1982.08,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物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2.08——1984.03,清华大学团委军体部部长、校团委副书记; 1984.03——1985.08,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1985.08——1987.08,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校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1987.08——1988.09,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校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1988.09——1990.12,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1990.12——1992.01,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 1992.01——1993.08,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党委副书记; 1993.08——1995.09,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5.09——2002.01,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校工会主席(2000年确定为正局级干部); 2002.01——2002.03,清华大学党委书记(2002.01.17当选,副部长级); 2002.03——2008.11,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2008.11——2008.12,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2009.01.05宣布免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2008.12——2010.09,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0.09——2011.04,辽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1.04——2011.05,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2011.05——,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常务工作)、书记处第一书记。 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 履新2011年5月29日下午,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经过中国科协八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七届主席韩启德连任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中翰、卢锡城、冯长根、刘玠、李静海、沈岩、张桃林、陈希、陈赛娟、赵沁平、秦大河、袁家军、唐启升、黄伯云、程东红、谢克昌等16人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选举产生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80名。其中,干勇等53人当选为中国科协常委。 根据中国科协主席提名,决定陈希为中国科协第八届书记处第一书记,程东红、张勤、徐延豪、王春法等4人为书记处书记。 马国馨等20人被授予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同时,经中央批准,明确陈希同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席。 ◎ 兼职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分会理事长; 中国高等学校校报协会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 贡献科研方向为化学工程和高等教育研究。近5年在核心刊物发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政治辅导员制度创新,培养“又红又专”的骨干人才》、《变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坚持“育人至上”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观》等论文十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培养人才:高校的永恒主题》、《牢记小平同志教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文章;牵头负责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级学生运动员的试验与研究),并有“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系统与协调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在研。 ◎ 陈希在清华大学的相关活动2008年教育部有关人士曾经证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希已调任教育部,担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清华大学校方有关人士曾经表示,在没有宣布党委书记的新任人选之前,目前陈希还兼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一职。 ◎ 校党委书记陈希为清华新生做成才报告2007年9月5日晚,校党委书记陈希走入大礼堂,以一名长辈和学长的身份为2007级本科新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成才教育报告。 清华历史与学子责任、勤奋学习与全面发展是当晚报告的两个主题,陈希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向刚刚迈入清华园生活的新生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陈希从清华的校史讲起,回顾了清华的建设发展过程。在清华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精神境界、学术造诣都很卓越的学术大师,为国家、民族解放事业奉献青春的共产党员,甘愿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正活跃在国企建设第一线的“领军人”。从一代代清华人的经历,陈希归结出清华精神始终不变的精髓:国家至上,人民为先。 “清华人的责任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希望你们在清华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清华人的责任,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责任。” 陈希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陈希结合自身经历,语重心长地指出要珍惜大学时光:“在大学期间,要努力做到厚基础,重实践,提升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问题上,陈希说,自主性大、信息量大、创新性是大学的主要特点,希望新生同学们能尽快完成中学到大学的适应过程,尽快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他还为同学们提出了4点建议:首先要勤奋学习,并且“要一以贯之,不受干扰”;其次要严谨,并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压力、诱惑多大,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都要保持高标准”;第三要遵守学习纪律,要保证诚实做学问的态度,养成独立完成自己工作的习惯;第四,要努力创新,要“崇尚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保证学习的同时,陈希还强调大学期间要全面协调地发展。首先,在政治上努力做到“两个拥护,两个服务”,在思想道德上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重视体育锻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陈希希望新生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领会“团结协作”和“公平竞赛”的精神。此外,他还希望新生们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做到“对自己严格,对他人宽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服务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富于感情而又意味深长的报告赢得了同学们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陈希老师从大学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说起,给我们新生提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计算机系学生罗文斌说。 “陈希老师指出清华体育的目的不是利益和荣誉,而是育人。这让我切实感受到以理工科著称的清华那浓重的人文关怀,清华是位高瞻远瞩的母亲,为她的儿女考虑周详,竭尽全力。” 一位新闻学院的学生说。 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定要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强调多样化、个性化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 陈希参加清华大学专题民主生活会2009年5月19日,部属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清华大学调研并参加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陈希强调,对于清华大学,科学发展上水平就是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过程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做到“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清华大学继任党委书记胡和平、校长顾秉林在会上介绍了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清华大学肩负着率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和民族希望。2011年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研究,确定了“科学发展建一流,教育创新迎百年”的实践载体。学校举办了“一流大学建设与学科发展”等5个主题论坛和“我为清华科学发展、百年校庆建言献策”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校研究确定了12个调研课题,领导班子成员领题带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查找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听取学校领导班子每一位同志的发言后,陈希指出,今天召开了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里每一位同志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本着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原则,深入分析研究,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以往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能够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形成了一个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陈希指出,要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始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要更加突出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一大批杰出人才,并率先在顶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要把发现、培养、引进杰出人才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陈希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大机遇。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协调二组、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检查组负责人,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及清华大学有关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专题民主生活会。 ◎ 陈希[中国科协副主席] - 科研成就在核心刊物发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创新,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政治辅导员制度创新,培养“又红又专”的骨干人才》、《变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坚持“育人至上”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观》等论文十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培养人才:高校的永恒主题》、《牢记小平同志教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文章; 牵头负责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级学生运动员的试验与研究),并有“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危机管理系统与协调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在研。 2 中山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陈希,男,湖北鄂州人,汉族,200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出版《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等专著3部,其中《中国现代诗学范畴》被选录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汇编》和《中国文学年鉴》,合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近期关注的课题为:话剧演出史、现代诗学、先锋小说。 ◎ 学术兼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广东省鲁迅研究会理事。 ◎ 研究课题近期研究的课题为:话剧演出史、现代诗学、当代先锋小说。 开设课程 本科生:中国现代文学史、新诗研究、话剧研究、公文写作 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文献与方法、现代诗学、先锋小说研究 ◎ 近年论文《从周朴园形象的演出看〈雷雨〉创作的超现实本意》,《文艺争鸣》2011年第3期 《论民国时期陈垣的交游》,《纪念陈垣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死亡、爱欲与疯癫》,《作品》2011年第3期 《论中国现代诗学对契合论的接受》,《学术研究》2010年第12期 《论中国现代派诗对意象主义的接受》,《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政治与学术话语的交织变奏:论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红高粱〉系列中的两个宾故事及意义》,《江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中越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文化遗产》2008年4期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s Impossible》,《Chinese Studies Review》,2008年第1期 《纯诗的追求》,《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925年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天鹅绝唱——论梁宗岱的文学史意义》,《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历史与叙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论中国现代智性诗的特质》,《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以理性点亮历史》,《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象征的意义》,《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论李金发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变异》,《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论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文学评论》2001年青年学者专号 《选择与变异》,《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 ◎ 主持项目《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0年立项,独立主持,在研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独立主持,2009年完成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独立承担子项目,2008年完成 《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黄节传》,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项目,独立主持,2007年完成 《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山大学教改项目,项目召集人,2006年完成 《中西现代诗学比较》,广东省高校青年社科研究基金项目, 独立主持,2005年完成 《学衡派与中国新诗》,中山大学青年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独立主持,2003年完成 ◎ 学术著作学术专著: 《选择与变异》,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个人独撰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个人独撰 《岭南诗宗黄节》,广东人民出版2008年出版,个人独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合著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教育部重点规划项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出版,合著 参编著作: 《中国现代散文精萃》,花城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编 《比较文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参编 《应用文写作案例解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编 《中国现代诗学范畴》系第一部历史考辨与理论建构结合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学专著,采取历史还原的方法,论从史出,探源溯流,阐精发微,从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和语境深入探讨现代诗学范畴内涵的发生、演变和特征,多维度观照并建构起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体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新诗史家,武汉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陆耀东评价此书“无论是观念拓新,方法运用,还是诗美阐发,学理辨析,抑或史料发掘,皆新见迭出,多有创获”,“全书视野开阔,取材宏富,结构合理,论述详审,分析透辟,见解独到,所述史料翔实、信而有征,所论实事求是、言之有据,表达流畅、生动,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文学价值。”该书被选录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汇编》和《中国文学年鉴》,在学界反响较大。 3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希,1955年生,中共党员,经济学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就职于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人事部;历任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总经理;中国长城信托公司证券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总部、合规(法律)部总经理。现任银河投资常务副总裁、党委成员;兼任吉林省国家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