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会稽刻石 |
释义 | 秦会稽刻石, 原刻树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秦望山(一说立于鹅鼻山、何山)。 1987年,从府学宫移置绍兴经济开发区大禹陵风景区(原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碑廊内。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丞相李斯撰并书。碑文三句一韵,凡289字,载《史记·秦始皇本纪》。 《越绝书》:“政更号为秦始皇帝,以其三十七年,东游之会稽。”“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丈四尺,南北面广尺六,西面广尺六寸,刻丈六于越东山上,其道九曲。去县二十一里。”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乾隆《绍兴府志》所载,南宋绍兴初(1131年)姚令威上秦望,又至鹅鼻山,见一碑,文仅隐约可见,缺画。后二十余年,鹅鼻山仅存插碑石屋,碑已无见。梁安世至秦望东南何山,见一碑,字磨灭已尽,墨片纸而还。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勒,与徐铉所摹绎山碑表里刻之,置于郡庠之稽古阁(今绍兴稽山中学内)。碑高2.20米,宽1.05米,文小篆,与《史记》所载有数字不同。 清康熙年间,碑文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刘徵刻,立于原处,后有李亨特自跋及翁方纲、阮元、陈焯等题名。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人以高椝千叶所藏双钩本重刻于日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以钱泳本再翻刻于焦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