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武帝
释义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公元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汉族。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中国众多的皇帝,贤明君主不多,陈霸先却属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中文名:陈武帝

别名:陈高祖、陈霸先、陈兴国、陈法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兴县下箬寺

出生日期:503年

逝世日期:559年

职业:将军、皇帝

主要成就: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建立陈朝。

生肖:羊

政权:南朝陈

在位及年号:永定:557年十月—559年

陵墓:万安陵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寔(即《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

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晋朝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

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

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生平事略

陈霸先因出身寒门,起先担任过里司、油库库吏,不久,担任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

大同十一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地方分离势力。交州平定,已是太清二年(548)。梁朝首都被侯景围困,梁武帝饿死,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

陈霸先以国家大局为重,与这些藩镇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太清三年底,陈霸先遣使往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508~554)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权。在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后,陈霸先大军于大宝二年(551)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

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俘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承圣四年,北齐乘梁国多次遭遇兵祸之机,派兵南向,以武力护送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企图培植傀儡皇帝。王僧辩屈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萧方智置为太子。

陈霸先出于国家民族利益,九月,在京口举兵,除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复立萧方智为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

陈霸先有志于祖国统一大业,在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后,曾亲自领兵三下广陵,以图收复失地。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废梁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既是民情所需,也是时局所迫。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六月丙午(二十一)日(8月9日),陈霸先病逝。

从村官到皇帝

这是载于史册中的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陈霸先。他以及他所在的六朝中最后一朝——陈朝,因为只有33年的历史和半壁江山的版图,让世人一直误解甚至是无知,人们更多记得的是他的后代——陈后主以及荒唐的胭脂井。这无疑也加深了人们对陈朝国家积贫积弱、皇帝荒淫无用的印象。

不过,现已83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六朝史研究会”奠基人、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却是有着不同看法的:“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

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这样认为。陈霸先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长兴县。根据史料记载,陈氏虽是当地的大户,但是在门第之见很深的南朝,陈家也只能算作寒门而已。但正是这样的寒门内,却出了个未来的英主陈霸先。《陈书》中称陈霸先“读兵书,多武艺”,而《南史》中更是记载他:“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在当时,能够读史籍、兵书,又多武艺的人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了。“从村官到皇帝”这就是卞孝萱对陈霸先政治道路的评价。最初,陈霸先只是乡间小吏。

而后,怀着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个看守油库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贵族的赏识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广东一带平叛有功而声名鹊起。最终,成就陈霸先帝业的是那场著名的“侯景之乱”。通过平定“侯景之乱”,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于太平二年(557年)废梁称帝。

难挽狂澜的陈朝

其实陈霸先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改朝称帝的,当时整个南方政权都身处危难之中。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梁武帝是饿死的,简文帝是被土壤压在头上闷死的,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被土壤闷死,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贵为王侯,下场却都很悲惨。但是这绝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王朝的兴废、政局的动荡让曾经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皇帝,那自东晋以来的南方汉族文化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于是,历史选择了陈霸先,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陈朝立国,正值侯景之乱不久,连续数年的战乱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陈朝的几位君主一边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一边医治战争创伤,南方的经济、文化逐渐得到了恢复。本文开头部分,就是发生在公元550-557年间,陈霸先平定大小内乱、抵御外辱的某一个战役。陈霸先打下基础后,继承人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势逐渐强盛起来;陈宣帝为了实现陈霸先的统一遗愿,兴兵北伐,战败北齐,拥有了淮南之地,这是陈朝鼎盛时期。后因陈后主溺于文酒,不图进取,江山最后让给了隋朝。

赫赫战功

陈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监二年,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分裂时期,南北对峙,内外战乱不断,频繁的战乱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百姓十分贫困。梁武帝登基后,国内基本无大的战事,但几次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梁武帝虽然勤政好学,才艺超群,算得上一个大学者,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误: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养僧尼十多万人,底层百姓不堪重负,一个是斧正人间的皇帝身份,一个是普度众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渐渐走向下坡路;其次是优容官吏,弛刑宽政,对鱼肉百姓的官僚阶层持放纵的态度,动摇了治国根本;第三是庇护子弟,子弟中哪怕行为荒唐乖张到极点,梁武帝仍不忍诛戮,结果在身边伏下了隐患。

这三大失误挡住了梁武帝的视野,即忽视了国计民生。陈霸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陈霸先从库吏改任萧映侯府传教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上层人物了。萧映是梁武帝侄子,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凤阳东)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等职,陈霸先应一直在萧映府中任幕僚。大约在梁大同六年(540),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咨。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南越)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大同九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设置百官,自称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治在今广东阳江旁)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当时南方正是春暖草长、瘴疠肆虐的季节,卢、孙二将请求待秋凉后发兵,但二萧不允,催命出征。卢、孙二将只好领着将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气发作,死者达六七成,趁机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讨大军不战而溃。梁武帝接到萧咨密报,误以为卢、孙二将交通李贲,故意逗留不进,敕令在广州赐死。这事激起了卢子雄部下旧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当年五月发动哗变,叛兵包围了广州城,准备捉住二萧,血祭卢、孙二将,然后赴京请罪。一天功夫,广州城外云集叛兵数万,广州告急。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陈霸先牛刀小试,已显露出英武雄奇的将略之才,这事惊动了朝廷,梁武帝还特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陈霸先像,以示表彰。梁大同十年(544)冬,萧映在广州病亡。新年刚过,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岭,正遇上梁武帝诏命下达,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陈霸先与杨日票等征讨大军于大同十一年(545)十二月抵达交州。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裂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整个交州平叛过程,杨日票虽然“领衔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却是陈霸先,他所统领的军队,实际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当时社会极讲究家世出身,功勋卓著的陈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后,依然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连一个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个督七郡诸军事的军职。陈霸先领着本部将士返回高要复职时已是太清二年(548)。

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侯景,原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大将,爵封河南王,职任东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诸军事,高欢死后,不服高欢之子高澄的统治,举兵反叛,并于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领兵与东魏开战,接应侯景,但萧渊明与侯景都被打败,渊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寿阳(今安徽寿县)。侯景是一个政界无赖,就以寿阳为据点,于梁太清二年八月举兵反梁,以诛锄奸佞为借口来号令百姓,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梁国各路援军云集,但互相勾心斗角,成了隔岸观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宫城,梁武帝病饿而亡,太子萧纲(503~551)被侯景扶为傀儡皇帝。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将,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企图背叛国家的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而是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十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太清三年十一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508~554)名下,受萧绎节制。

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约十五公里处)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陈霸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足智多谋,倜傥大度,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西路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以大局为重,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西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在西路各军中赢得了威信。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性格

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杀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梁国经过侯景之乱,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长江中游除江陵一个“后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长沙市)还有一个王琳。王琳本来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将,元帝被西魏杀害后,王琳被中游诸将推为盟主,拥兵自重。后来,还拥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萧庄(梁元帝之孙)为帝,借助北齐力量,在郢州集结军队,企图一举征服建康。陈霸先辅佐梁敬帝萧方智时,国内除王琳外,还有许多大小藩镇没有归顺,如在吴兴的震州刺史杜龛,在义兴(今江苏宜兴)的太守韦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扬州刺史张彪,在苏州的王僧辩之弟王僧智,还有岭南的萧勃等。东魏与西魏两个国家这时已分别被北齐、北周禅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个后梁小王朝,虎踞汉水与长江中游,北齐则接纳了梁朝降将陆法和、徐嗣徽、任约等势力,并派遣翟子崇、柳达摩与萧轨、东方老等,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大规模侵犯建康。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废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公元554年,也就是南朝梁承圣三年十月初九,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梁元帝旋即被杀,年四十七岁。

江陵朝廷覆灭之后,二月,年仅十三岁的晋安王萧方智在建康被王僧辩和陈霸先立为梁王。梁朝的危亡重任,落在了王、陈二人的肩上。

此时北齐趁虚而入,文宣帝把寒山之役俘获的梁贞阳侯萧渊明立为梁朝“皇帝”,派上党王高涣送他南还,并写信要求王僧辩迎接。对这样无理的要求,王僧辩自然是拒绝了。见劝说无效,高涣便猛攻东关,大破梁军,杀梁大将裴之横。王僧辩为北齐军势所慑,不得已答应接受萧渊明。五月,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梁王为太子。

这个局面如果稳定了,那么梁无异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陈霸先在苦劝无效之后,决定诛杀王僧辩。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这年冬天,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起兵抗命。这三郡声势相连,几乎包括了京口东南的整个江南地区。陈霸先亲自东征,兵伐义兴。他刚一走,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突然投降北齐,偷袭建康,占据了石头城,与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

东征总算顺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齐公然南侵,不断增援叛军。从绍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袭据石头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严为止,前后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绍泰元年十一月,齐军五千人占领姑孰,与石头城徐、任相互呼应。陈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栅,加强防卫。这时候韦载向陈霸先献策,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秦淮河南岸赶筑城垒,保障与东部联系的运输线,同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必然稳操胜券。陈霸先依计行事,命侯安都夜袭北岸屯粮之地胡墅,烧毁了一千多条船;命周铁虎攻击敌军运输线,俘获敌将张领州;又命韦载在大航的侯景旧营筑城,使杜稜防守。齐军也在石头仓城们和秦淮河南岸分别立栅,与梁军对抗。

徐、任仗着有北岸齐军为后盾,出兵猛扑冶城,陈霸先亲率精兵迎击,大破之。徐、任二人于是留齐将柳达摩守石头城,亲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中,梁军连胜,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营,使徐嗣徽大为震动;陈霸先大败柳达摩,烧毁齐军所立两栅;徐、任领齐军一万欲回石头城,为侯安都水军所败。于是陈霸先开始猛攻石头城,想凭着连胜的锐气一战而胜。柳达摩胆寒,要求讲和,但是要求陈霸先侄子陈昙朗作为人质。

建康朝臣急欲讲和,陈霸先无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认为齐军不会守信,以为梁朝微弱,定会发兵重来。十二月中旬,双方议和。柳达摩北还,因枉自损失失兵损将而一无所获,被齐文宣帝所杀。

陈霸先的估计完全正确。两个月后,徐、任袭击采石,抓去了一个防守的将领。三月下旬,齐大都督萧轨与徐、任合兵十万,进军当涂南岸东梁山。陈霸先在梁山本已设防,使侯安都、周铁虎在此驻军,这时候又增加兵力,亲自去视察,慰劳军队。

然而齐军在梁山不过是虚张声势,相持到五月,齐军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还萧渊明就退兵。陈霸先满口答应,但是没过两天萧渊明就“疽发背”死了(明摆着是被故意搞死的)。得知这一消息后,萧轨大怒,次日兵发芜湖,走旱路向建康推进(可见萧轨对侯安都的水军仍然十分忌惮),把周文育、侯安都抛在后面。陈霸先立即召还梁山各军,在建康摆开防守阵势。

二十九日,齐军进到台城以东的倪塘,台城外郊开始出现零零散散的骑兵。从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卫战打响了。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至于怎么弄到的这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说,我只能称之为奇迹。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结合史料,加上我的个人想象,描述一下这一天的激战。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君,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陈霸先年表

公元503年,陈霸先出生。

公元524年,陈霸先在广州平息叛乱,开始受到萧衍的重视。

公元548年,侯景叛乱,陈霸先率兵与之周旋,最终将侯景打败。

公元554年,萧译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拥立萧方智,后王僧辩又改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杀掉王僧辩,废萧渊明,再立萧方智。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即位称帝,建立陈朝,梁朝灭亡。

公元559年8月9日,陈霸先病死。

家族

父亲

陈文赞,追尊为太祖景皇帝

母亲

董氏,安皇后,陈文赞之妻,陈武帝之母

皇后

钱氏,昭皇后

章要儿,宣皇后

子女

儿子

陈克,孝怀太子,母为昭皇后

陈立,豫章献王,

陈权,长沙思王,

陈昌,衡阳献王,母为宣皇后

注:另有二子不详

女儿

永世公主

会稽穆公主

南北平叛

平王僧辩余部之战

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绍泰元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抗陈霸先。杜龛遣杜泰率精兵5000攻长城(今浙江长兴东),击陈霸先子陈倩不克而退。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攻义兴(今江苏宜兴),战不利,陈霸先遂自率军东讨,攻拔其城外水栅。谯(今安徽和县)、秦(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以州降北齐,乘陈霸先东讨义兴之机,秘与豫州刺史任约,以精兵5000袭建康(今江苏南京),占据石头城。陈霸先说降韦载还救建康,遣周文育攻杜龛,以救长城。又命裴忌助黄他攻吴郡(今江苏苏州),王僧智弃城逃吴兴。十一月,北齐遣兵5000渡江占据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援徐嗣徽、任约。陈霸先于冶城(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带)立栅以阻绝援军。北齐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今江苏南京长江北岸)渡江,向石头城送米3万石,马干匹。陈霸先得知,卷甲还建康,命侯安都夜袭胡墅,烧北齐船只千余艘,断其粮运,并在大航(今南京镇淮桥东)修缮侯景故垒,派兵据守。北齐军亦于石头城南秦淮河南岸筑两栅,与梁军相拒。徐嗣徽等攻冶城栅,陈霸先亲率铁骑精甲出明门袭击。徐嗣徽军大败,遂以柳达摩留守石头,自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侯安都败徐嗣徽,俘数百人,陈霸先攻克北齐军石头。水南二栅,大败北齐兵。徐嗣徽、任约等领北齐水步军万余人准备进入石头,陈霸先派兵据江宁阻击,北齐军不敢进,驻屯浦口(今江苏南京北)。陈霸先派侯安都率水军袭击,大破北齐军,徐嗣徽、任约等单舸逃走。陈霸先围攻石头城,断其汲水道路,城中无水,北齐将柳达摩遣使向陈霸先求和,陈霸先遂与齐结盟,签订和约。徐嗣徽、任约随柳达摩奔北齐。陈霸先随即遣将攻占姑孰。次年正月,遣陈蒨、周文育攻克吴兴(今属浙江),杜龛败死。王僧智等奔齐。二月,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斩求扬州刺史张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填拈江州、豫章外、王僧辩余部悉平。

平萧勃之战

太平二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蹠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陈霸先以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讨岭南,欧阳頠子欧阳纥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五月,余孝顷亦降。

平王琳之战

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王琳不服,于太平二年五月,大治船舰,将攻陈霸先。六月。陈霸先命平西将军周文育、平南将军侯安都等领水军2万会师于武昌(今属湖北武汉)征讨王琳。十月,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退走。周文育军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进至武昌,与侯安都会师,得知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为帝,侯安都认为师出无名,又因两将并行,不相隶属,部下交争,以致围攻郢州(今湖北武汉)不克。王琳军进至弇口(今湖北武汉西南),侯安都乃撤围移军至沌口(今武昌),仅留沈泰守汉曲(即汉口),侯安都遇风不得进,与王琳军对峙数日后交战,侯安都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仅沈泰退走。王琳军移驻郢州,又派部将樊猛袭占江州(今江西九江)。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10万进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驻扎白水浦(九江西),北江州刺史鲁悉达据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欲东下,不敢,乃向北齐求援,请立梁永嘉王萧庄返江南,即帝位,改元天启。萧庄以王琳为梁侍中丞相、录尚书事。六月,陈霸先再遣侯填、徐度率水军攻王琳,又另派谢哲前往游说。八月,王琳同意退军湘州(今湖南长沙),陈霸先召众军还驻大雷(今安徽望江)。三年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复率军东进,复拥永嘉王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陈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安州刺史吴明彻夜袭湓城,被王琳部将任忠击败,王琳乘势率军东下,于天嘉元年二月,进至栅口(在濡须口东)。侯填驻军芜湖,两军相持百余日。东关(即濡须口)水涨,王琳引合肥、芜湖一带水军助战。侯瑱进军虎槛州(今安徽芜湖西南),王琳列舟江西,与陈师隔州对峙。次日,两军交战,王琳军撤退,至西岸以自保。晚上,遇大风雨,王琳军入浦修船,侯瑱军亦退回芜湖。北周乘王琳东下之际,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带兵数万人袭击郢州。王琳恐军心动摇,乃率水军东进,北齐水军刘伯球以万人助战,慕容子会又率铁骑2000驻芜湖西岸策应王琳。时西南风紧,王琳自为得天助,引兵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侯瑱率军出芜湖尾其后。王琳用火攻,因风向反烧己船。侯瑱以拍舰击王舰,又以蒙冲小船冲撞王舰,并溶铁洒之,王琳军大败,军士溺死及被杀伤殆尽。王琳退至湓城,欲收容散卒,已无人归附,乃携妻子奔北齐。

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近代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霸先为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

史书记载

据《陈书·本纪第一·高祖上》记载: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也。世居颍川。实玄孙准,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怀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高祖以梁天监二年癸未岁生。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尝游义兴,馆于许氏,夜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令高祖开口纳焉。及觉,腹中犹热,高祖心独负之。

大同初,新喻侯萧映为吴兴太守,甚重高祖,尝目高祖谓僚佐曰:“此人方将远大。”及映为广州刺史,高祖为中直兵参军,随府之镇。映令高祖招集士马,众至千人,仍命高祖监宋隆郡。所部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平之。寻监西江督护、高要郡守。先是,武林侯萧谘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众心,土人李贲连结数州豪杰同时反,台遣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将兵击之,冏等不时进,皆于广州伏诛。子雄弟子略与冏子侄及其主帅杜天合、杜僧明共举兵,执南江督护沈顗,进寇广州,昼夜苦攻,州中震恐。高祖率精兵三千,卷甲兼行以救之,频战屡捷,天合中流矢死,贼众大溃。僧明遂降。梁武帝深叹异焉,授直阁将军,封新安子,邑三百户,仍遣画工图高祖容貌而观之。

其年冬,萧映卒。明年,高祖送丧还都,至大庾岭,会有诏高祖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与刺史杨蒨南讨。高祖益招勇敢,器械精利。蒨喜曰:“能克贼者,必陈司武也。”委以经略。高祖与众军发自番禺。是时萧勃为定州刺史,于西江相会,勃知军士惮远役,阴购诱之,因诡说蒨。蒨集诸将问计,高祖对曰:“交趾叛涣,罪由宗室,遂使僭乱数州,弥历年稔。定州复欲昧利目前,不顾大计,节下奉辞伐罪,故当生死以之。岂可畏惮宗室,轻于国宪?今若夺人沮众,何必交州讨贼,问罪之师,即回有所指矣。”于是勒兵鼓行而进。十一年六月,军至交州,贲众数万于苏历江口立城栅以拒官军。蒨推高祖为前锋,所向摧陷,贲走典澈湖,于屈獠界立砦,大造船舰,充塞湖中,众军惮之,顿湖口不敢进。高祖谓诸将曰:“我师已老,将士疲劳,历岁相持,恐非良计,且孤军无援,入人心腹,若一战不捷,岂望生全。今藉其屡奔,人情未固,夷獠乌合,易为摧殄,正当共出百死,决力取之,无故停留,时事去矣。”诸将皆默然,莫有应者。是夜江水暴起七丈,注湖中,奔流迅激。高祖勒所部兵,乘流先进,众军鼓噪俱前,贼众大溃。贲窜入屈獠洞中,屈獠斩贲,传首京师,是岁太清元年也。贲兄天宝遁入九真,与劫帅李绍隆收余兵二万,杀德州刺史陈文戒,进围爱州,高祖仍率众讨平之。除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二年冬,侯景寇京师,高祖将率兵赴援,广州刺史元景仲阴有异志,将图高祖。高祖知其计,与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密议戒严。三年七月,集义兵于南海,驰檄以讨景仲。景仲穷蹙,缢于阁下,高祖迎萧勃镇广州。是时临贺内史欧阳頠监衡州,兰裕、兰京礼扇诱始兴等十郡,共举兵攻頠,頠请援于勃。勃令高祖率众救之,悉擒裕等,仍监始兴郡。

十一月,高祖遣杜僧明、胡颖将二千人顿于岭上,并厚结始兴豪杰同谋义举,侯安都、张?思等率千余人来附。萧勃闻之,遣钟休悦说高祖曰:“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前者援军十万,士马精强,然而莫敢当锋,遂令羯贼得志。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如闻岭北王侯又皆鼎沸,河东、桂阳相次屠戮,邵陵、开建亲寻干戈,李迁仕许身当阳,便夺马仗,以君疏外,讵可暗投?未若且住始兴,遥张声势,保此太山,自求多福。”高祖泣谓休悦曰:“仆本庸虚,蒙国成造。往闻侯景渡江,即欲赴援,遭值元、兰,梗我中道。今京都覆没,主上蒙尘,君辱臣死,谁敢爱命!君侯体则皇枝,任重方岳,不能摧锋万里,雪此冤痛,见遣一军。犹贤乎已,乃降后旨,使人慨然。仆行计决矣,凭为披述。”乃遣使间道往江陵,禀承军期节度。时蔡路养起兵据南康,勃遣腹心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路养相结,同遏义军。大宝元年正月,高祖发自始兴,次大庾岭。路养出军顿南野,依山水立四城以拒高祖。高祖与战,大破之,路养脱身窜走,高祖进顿南康。湘东王承制授高祖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改封南野县伯。

六月,高祖修崎头古城,徙居焉。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遣主帅杜平虏率千人入赣石、鱼梁。高祖命周文育将兵击走之,迁仕奔宁都。承制授高祖通直散骑常侍、使持节、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改封长城县侯。寻授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六郡诸军事、军师将军、南江州刺史,余如故。时宁都人刘蔼等资迁仕舟舰兵仗,将袭南康,高祖遣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筑城以御之,迁仕亦立城以相对。二年三月,僧明等攻拔其城,生擒迁仕送南康,高祖斩之。承制命高祖进兵定江州,仍授江州刺史,余如故。

六月,高祖发自南康。南康赣石旧有二十四滩,滩多巨石,行旅者以为难。高祖之发也,水暴起数丈,三百里间巨石皆没。进军顿西昌,有龙见于水滨,高五丈许,五采鲜耀,军民观者数万人。是时承制遣征东将军王僧辩督众军讨侯景。八月,僧辩军次湓城,高祖率杜僧明等众军及南川豪帅合三万人将会焉。时西军乏食,高祖先贮军粮五十万石,至是分三十万以资之,仍顿巴丘。会侯景废简文帝,立豫章嗣王栋,高祖遣兼长史沈衮奉表于江陵劝进。十一月,承制授高祖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豫章内史,余并如故。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乘,发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遣中记室参军江元礼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时僧辩已发湓城,会高祖于白茅湾,乃登岸结坛,刑牲盟约。进军次芜湖,侯景城主张黑弃城走。三月,高祖与诸军进克姑孰,仍次蔡洲。侯景登石头城观望形势,意甚不悦,谓左右曰:“此军上有紫气,不易可当。”乃以?叉?步贮石沈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中,楼雉相接。诸将未有所决,僧辩遣杜崱问计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礼数十万兵隔水而坐,韦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贼乃登高望之,表里俱尽,肆其凶虐,覆我王师。今围石头,须渡北岸。诸将若不能当锋,请先往立栅。”高祖即于石头城西横陇筑栅,众军次连八城,直出东北。贼恐西州路断,亦于东北果林作五城以遏大路。景率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结阵而进。高祖曰:“军志有之,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今我师既众,贼徒甚寡,应分贼兵势,以弱制强,何故聚其锋锐,令必死于我?”乃命诸将分处置兵。贼直冲王僧志,僧志小缩,高祖遣徐度领弩手二千横截其后,贼乃却。高祖与王琳、杜龛等以铁骑悉力乘之,贼退据其栅。景仪同卢辉略开石头北门来降。荡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众军又克其四城。贼复还,殊死战,又尽夺所得城栅。高祖大怒,亲率攻之,士卒腾栅而入,贼复散走。景与百余骑弃槊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景至阙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高祖率众出广陵应接,会景将郭元建奔齐,高祖纳其部曲三千人而还。僧辩启高祖镇京口。

五月,齐遣辛术围严超达于秦郡,高祖命徐度领兵助其固守。齐众七万,填堑,起土山,穿地道,攻之甚急。高祖乃自率万人解其围,纵兵四面击齐军,弓弩乱发,齐平秦王中流矢死,斩首数百级,齐人收兵而退。高祖振旅南归,遣记室参军刘本仁献捷于江陵。

七月,广陵侨民朱盛、张象潜结兵袭齐刺史温仲邕,遣使来告,高祖率众济江以应之。会齐人来聘,求割广陵之地,王僧辩许焉,仍豹高祖,高祖于是引军还南徐州,江北人随军而南者万余口。承制授高祖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余并如故。及王僧辩率众征陆纳于湘州,承制命高祖代镇扬州。十一月,湘东王即位于江陵,改大宝三年为承圣元年。湘州平,高祖旋镇京口。三年三月,进高祖位司空,余如故。

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高祖与王僧辩等进启江州,请晋安王以太宰承制,又遣长史谢哲奉笺劝进。十二月,晋安王至自寻阳,入居朝堂,给高祖班剑二十人。四年五月,齐送贞阳侯深明还主社稷,王僧辩纳之,即位,改元曰天成,以晋安王为皇太子。初,齐之请纳贞阳也,高祖以为不可,遣使诣僧辩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竟不从。高祖居常愤叹,密谓所亲曰:“武皇虽磐石之宗,远布四海,至于克雪仇耻,宁济艰难,唯孝元而已,功业茂盛,前代未闻。我与王公俱受重寄,语未绝音,声犹在耳,岂期一旦便有异图。嗣主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远求夷狄,假立非次,观其此情,亦可知矣。”乃密具袍数千领,及锦彩金银,以为赏赐之具。九月壬寅,高祖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谋之,仍部列将士,分赏金帛,水陆俱进。是夜发南徐诌讨王僧辩。甲辰,高祖步军至石头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时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与其第三子頠相遇,俱出阁,左右尚数十人,苦战。高祖大兵寻至,僧辩众寡不敌,走登城南门楼。高祖因风纵火,僧辩穷迫,乃就擒。是夜缢僧辩及頠。丙午,贞阳侯逊位,百僚奉晋安王上表劝进。十月己酉,晋安王即位,改承圣四年为绍泰元年。壬子,诏授高祖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持节、司空、班剑、鼓吹并如故。仍诏高祖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龛据吴兴,与义兴太守韦载同举兵反。高祖命周文育率众攻载于义兴,龛遣其从弟北叟将兵拒战,北叟败归义兴。辛未,高祖表自东讨,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卫台省。甲戌,军至义兴。丙子,拔其水栅。秦州刺史徐嗣徽据其城以入齐,又要南豫州刺史任约共举兵应龛、载,齐人资其兵食。嗣徽等以京师空虚,率精兵五千奄至阙下,侯安都领骁勇五百人出战,嗣徽等退据石头。丁丑,载及北叟来降,高祖抚而释之。以嗣徽寇逼,卷甲还都,命周文育进讨杜龛。十一月己卯,齐遣兵五千济渡据姑孰。高祖命合州刺史徐度于冶城寺立栅,南抵淮渚。齐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仕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渡米粟三万石、马千匹,入于石头。癸未,高祖遣侯安都领水军夜袭胡墅,烧齐船千余艘,周铁虎率舟师断齐运输,擒其北徐州刺史张领州,获运舫米数千石。仍遣韦载于大航筑城,使杜棱据守。齐人又于仓门水南立二栅以拒官军。甲辰,嗣徽等攻冶城栅,高祖领铁骑精甲,出自西明门袭击之,贼众大溃。嗣徽留柳达摩等守城,自率亲属腹心,往南州采石,以迎齐援。十二月癸丑,高祖遣侯安都领舟师,袭嗣徽家口于秦州,俘获数百人。官军连舰塞淮口,断贼水路。先是太白自十一月丙戌不见。乙卯出于东方。丙辰,高祖尽命众军分部甲卒,对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栅。柳达摩等渡淮置阵,高祖督兵疾战,纵火烧栅,烟尘张天。贼溃,争舟相排挤,溺死者以千数。时百姓夹淮观战,呼声震天地。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是日嗣徽、约等领齐兵水步万余人,还据石头,高祖遣兵往江宁。据要险以断贼路。贼水步不敢进,顿江宁浦口,高祖遣侯安都领水军袭破之,嗣徽等乘单舸脱走,尽收其军资器械。

……

年号

永定(557年十月—559年十二月)是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年号,共计2年余。永定三年六月陈文帝陈蒨即位沿用。

纪年:

永定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557年 558年 559年

干支 丁丑 戊寅 己卯

出生:

永定二年(558年)——麦铁杖,隋朝大将军(612年去世)。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天启(558年三月—560年二月):南朝梁政权永嘉王萧庄的年号

大定(555年正月—562年正月):西梁政权梁宣帝萧察的年号

天保(550年五月—559年十二月):北齐政权北齐文宣帝高洋年号

武成(559年八月—560年十二月):北周政权周明帝宇文毓年号

建昌(555年—560年):高昌政权麴宝茂年号

开国(551年—568年):新罗真兴王的年号

陵墓被掘

陈霸先死后葬万安陵,隋灭陈后,被陈霸先杀掉的王僧辩之子王颁掘墓焚骨替父报仇。据史书《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孝义·王颁》记载: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弟頍,见《文学传》。可惜一代英主死后落得被“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的下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