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顺利 |
释义 | 陈顺利,男,1962年8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市漳港镇路顶村。据福布斯提供的资料显示:陈顺利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不过有知情人表示,陈顺利其实只是小学毕业,大学文凭是他有钱之后装点门面之用。 身世之谜关于陈顺利的身世,目前流传着许多版本。 版本一按照福布斯的介绍,陈顺利1962年出生于长乐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1981年时开了一个服装店和一个点心店,4年后开始做中苏贸易,1990年,小有积累的陈顺利与一位台湾商人成立合资公司,从此与纺织纤维结缘。但在1995年他卖出所有股份,开创了“特种纤维”。在教育一栏,陈的学历是大学,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而在一篇陈顺利接受某媒体的专访中,陈“父亲早逝,在母亲养育下熏懂事早熏带弟妹、帮大人出海、修补渔具”,从部队退伍后在当地创办了长乐市朝阳贸易公司和长乐市日用品厂,并淘到了第一桶金。 版本二在陈顺利的老家长乐市漳港镇,有关陈的说法就显得更多更杂。但疑问基本集中在1995年之前,即陈顺利是否参过军或念过大学,是开小店铺还是开贸易公司。而对于1995年之后的陈顺利,大家的说法大都一致,“1995年,陈顺利从台湾人的合资公司中退出,回到长乐,创办了特种纤维的前身顺达涤纶有限公司。” 据称,顺达公司投资达8亿元,而其设备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 版本三工商注册资料显示,1995年11月13日,陈顺利投资3800万美元成立福建顺达涤纶有限公司,同日,陈投资1800万美元成立和顺(中国)实业有限公司。 “大家都搞不懂陈顺利是怎么突然之间拥有这么多资金开办如此规模企业的。”陈老家一位邻居告诉记者。 不明白的不仅仅是陈的邻居,就连一些与陈有过生意上接触的人也不明白。在他们眼里,就算陈顺利1995年之前发展得很顺利,但“那些小打小闹能积累百万的家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此,1995年成了整个事件的关键年份。 大事记1981年,陈顺利开办一家服装店和一家点心店,开始了创业的旅程; 1995年11月,陈顺利投资3800万美元成立福建顺达涤纶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的和顺实业有限公司也同日成立; 2000年1月3日,陈顺利成立和顺氨纶,专门负责该项目; 2000年11月,中国特纤如愿在香港上市; 2001年初,陈顺利被评为“2000 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002年,时年仅40 岁的陈顺利以18.25 亿元的身价跻身当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2 位,胡润称赞陈顺利有股“罕见的斗士精神”; 2004年10月11日,中国特纤清盘; 2004 年3 月,陈顺利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破产,同年,陈顺利前往国外;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特纤被除牌。 发家之谜发家之谜:多版本演绎 关于陈顺利如何淘到第一桶金,坊间版本不一。 版本一1981年,不到20岁的福州长乐人陈顺利离开小渔村外出捞生活,开了一家服装店和一家点心店,4 年后开始做中苏贸易。 1990年,陈顺利和一个台湾商人合资成立了一家公司。据称,陈顺利的第一桶金来自1990 年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生产国旗,并由此进入服装业。 版本二陈顺利曾对外宣称:自己当兵退伍后,在长乐市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和日用品公司,由此淘到了第一桶金。但接近陈顺利的人称陈根本没有当过兵,而第一桶金也不是来自长乐,并称陈顺利是通过大连的一家纺织公司,赚到了将近2000万元的本金,随后创办中国特纤公司。 1995年陈顺利有了“不明不白”的第一桶金之后,于当年11月,投资3800万美元成立福建顺达涤纶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美元的和顺(中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同日成立。 上市之谜上市之谜:巨额负债成就了早日上市 “高超财技”这不明不白的第一桶金,让陈顺利的内心开始膨胀。从这时候开始,陈顺利这个擅长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就走上了不归路。 1996年4月,陈顺利与福建宏利重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宏利”)先后达成两项协议,一份以5045万元受让福建宏利福融商业城地产,一份以5959.8万元受让福建宏利在长乐市宏航新城房地产项目,两项协议共计金额1.3亿元。 这两项协议是他“高超财技”的展现。其中的福融商业城被评估为1.96亿人民币,而他收购价仅为5000多万元。 即便如此,陈顺利并没有及时向福建宏利付款,而是在协议签署后将上述地产抵押给工商银行福建分行某支行,获取贷款8500万元和1.5亿元进口信用额度。 这些巨额贷款和信用额度是他“高超财技”的又一次展现。随后,利用该笔贷款和进口信用证,陈顺利的和顺公司从日本、法国进回了纺织生产设备。然而,直至公司上市前夜,陈顺利都未支付福建宏利本息共1.3 亿元的两项合同欠款。 陈顺利作为一个企业家,当然明白这其中的最大风险就在于资金流很可能无法顺畅。但此时的陈顺利只是想单纯地通过上市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曾经接近陈顺利的人透露,“陈顺利此时负债巨大,但是这一巨额负债促成了他早日上市。”虽然和顺的产品小有名气,但并无资金能力还债。和顺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多大生产规模,而是靠将进口材料转卖他人来维持运营。 2003年福建海关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和顺公司将保税进口原材料和成品转卖他人生产,自己生产甚至不足十分之一,福州海关据此对和顺公司罚款1671万元。 “资本运作”此时,陈顺利作为一个企业家并没有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而是放在了“资本运作”的空手道上。 到2000年,收购福建宏利两处房产的款项仍大部分未还,只能抵押和顺公司的设备资产,而所欠银行资金也并无着落,上市融资成了陈顺利的唯一出路。 陈顺利为包装公司上市,先在百慕大注册成立一家全资公司,由其全资控股和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再由和顺科技全资控股顺凯集团,最后将其在国内资产注入顺凯集团。而和顺科技和顺凯集团则是陈顺利早前分别在英属某群岛和香港注册的。 “陈顺利的这手准备,似乎早有预谋上市套现。”相关知情人士说。 准备陈顺利 上市的构架已经搭成,陈顺利于2000年12月28日,以4275万元收购大连华阳工程98.75%的股权,并制造虚假的氨纶概念来炒作其公司。其公司在上市招股说明书里明确写道,所融资金用途之一是投资具有2000 吨年产能力的氨纶项目。 但据透露,陈顺利并未对大连华阳工程进行实质性付款,且不久后就将该公司退还给了大连华阳的原股东。 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氨纶项目所在的福州长乐漳港镇路顶村的土地,自始至终都未盖起厂房投入生产。直到其上市公司出事后土地被长乐市漳港镇收回时,还只是一块平整过的空地。 据媒体透露, 2000年5月即上市前3个月,陈顺利便和福建宏利达成一项协议,将上市融得资金1.29亿元用于清偿其收购福建宏利两项房产项目的欠款。由此可见,陈顺利上市融资就是为了还债。 骗贷技巧空手套白狼陈顺利的和顺控股后更名为“中国特种纤维控股有限公司”,2000年11月,中国特纤如愿在香港上市,陈顺利也开始了他的还债旅程,也更开始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资本腾挪大运作。 根据陈顺利于2003年向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递交的募集资金去向文件显示,中国特纤曾四次以购买设备名义向杜邦化学工程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支付1.3亿元,而后与福建宏利欠款合同取消,1.3亿元实际上是通过杜邦公司还给了福建宏利。 而另有数千万资金以安装工程名义转移至其亲属的福建吉马新合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此后,中国特纤股票于2002年崩盘,但陈顺利却能继续利用中国特纤资产“融资”。由此可见,陈顺利的资本运作能力绝非一般。 2001年,陈顺利获得工商银行福建分行某支行贷款2.35亿元,而为完成陈的氨纶项目,该支行又向陈贷款3000万元。 套现贷款据媒体透露,在此之后陈利用重复抵押中国特纤的厂房、办公楼和机器设备疯狂向银行贷款,共计得到银行贷款及政府资金7.2亿元,涉及内地和香港银行共十家之多。 同时,陈顺利还低价收购国有资产并贷款套现。陈顺利以中国特纤名义出资8200万元的价格收购实际净资产过亿的佛山东利,且并未支付资金。随后,用中国特纤担保向中国银行佛山分行无抵押贷款3000万元。 将佛山东利重组为和顺东利后,又利用其资产先后两次向光大银行共计贷款1.4 亿元。实际上,在获得银行贷款后,陈顺利并未归还佛山方面收购佛山东利的8200万元资金,而是将其中8000多万元以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名义分四次汇入其妻及其他关系人公司名下。 以未到位的8200万元出资,便撬动银行1.7亿资金,且收购了一家净资产过亿的公司,这不能不说是奇迹。除贷款之外,陈顺利又将自己的全部中国特纤股权质押给财务公司和证券公司,套现资金2.65亿元,平均每股作价0.22元。 资金流向迷雾重重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随着陈顺利最后一轮贷款期限的到期,各债权银行开始陆续向法院起诉中国特纤,力图追回贷款。福建高院也对此做出判决,决定对中国特纤的相关抵押资产进行统一拍卖,而各债权人按照各自的抵押价值比例分配拍卖所得。 但各方人士普遍比较担心的是,陈顺利的中国特纤和相关抵押财产的公司有多少资产能够抵押数亿元贷款?是否存在虚增抵押财产价值和重复抵押的行为。 一份中国特纤清盘清单显示,陈顺利甚至将打印机的打印头、下水管道都作为了抵押品,从而获取巨额资金。 2000 年11月,中国特种纤维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2.01 亿港元。 陈顺利通过银行贷款和上市获得了巨额资金,但其所融资金的去向一直令人疑窦丛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陈顺利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承诺使用这些资金,而是用于还债。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资金不知所踪,出现了很多疑点。 疑点一:据调查,在剩余的募集资金中,有一部分支付给了福建吉马新合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名目是氨纶项目的设备预付款。事实上,福建吉马公司也是陈顺利的关联公司,其实际控制人陈振祥与陈顺利为叔侄关系。相关资料显示,直到企业破产,这些设备都未出现。 疑点二: 据香港警方透露,调查显示,陈顺利可能有高达1.3亿元资金流向了澳门赌场。 这些钱到底流向何方,恐怕只有陈顺利知道了。 成功的金蝉脱壳从2000年11月上市到2002年11月26日股价跳水后股票停牌,再到2004年10月11日清盘,直至2005年10月17日被除牌,中国特纤的命运滑落之快出人意料。 令人疑惑的是,在上市后公布的年报中,中国特纤可谓业绩骄人。年报显示,2000年,公司销售总额6.34 亿元,税后利润总额1.82 亿元;2001年,销售总额6.56 亿元,税后利润总额1.44亿元。然而,有关税务部门提供的报表资料却表明,和顺(中国)2001年利润为亏损2.77 亿元,2002年亏损5665万元;福建顺达(中国特纤子公司之一)2001年亏损1848万元、2002年亏损3473万元;和顺氨纶在2001 年、2002年既无生产也无销售收入和利润。 事实上,中国特纤上市后,陈顺利为了套取资金,不断将自己控制的股权进行抵押或出售。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关联交易,使得债权人对中国特纤的信心大打折扣,这成了中国特纤崩盘的直接原因。2002 年11月26日10点整,其中一名抵押权人开始抛售手中所持的抵押股份,此举引起跟风卖盘,当日股价暴跌92.6%,市值蒸发20.85 亿元。此后股票便一直停牌。2002年,中国特纤的利润很快“变脸”,从2001年盈利1.8 亿元陡然变为亏损3 亿元。而此时,陈顺利利用上市公司“融资”的目的已经达到。据知情者透露,在股票崩盘前,陈顺利所拥有的13.95 亿股股票中的13.6 亿股已通过抵押或出售实现套现,从中累计得款4.39 亿元。而中国特纤欠银行及政府贷款总计7.2 亿元。 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得手”后的陈顺利开始酝酿放弃上市公司。一方面,陈顺利将之前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尽可能地转移,另一方面则开始着手逃避个人和公司债务。 据了解,2003年6月中国特纤面临清盘时,为掩饰资金转移,应对之后的调查,陈顺利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一个解决资金亏空的方案:和顺氨纶取消与杜邦化学的《设备供应合同》 ,杜邦化学退回设备预付款1.38亿元;和顺氨纶取消与福建吉马的《设备供货合同》,福建吉马退还上市公司1.91 亿元。 但实际上,杜邦化学并未退回现金,而是将自己所持佛山东利化纤38%的股权作价9500万元还给中国特纤,可该股权已在之前被抵押给了深圳光大银行;背后控制人依然为陈顺利的福建吉马,则将福清福融商业城的11 栋楼作价1.89 亿元还给中国特纤,而该物业也早已抵押给了中国工商银行福建分行五四支行。 2004年3月,陈顺利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破产,他终于顺利地隐身而退。坊间传言,至今,陈顺利被债权人追债时均以“自己已经破产,只是一个打工的”为由,“超然”将自身置之度外。 而此时,昔日富豪陈顺利也不知所踪了。据媒体披露,陈顺利已经去了加拿大,同去的还有陈顺利的妻子、弟弟、妹夫等一批“走得近”的亲戚。 旧账疮痍旧账疮痍:难以弥补的黑洞 香港方面2004年的一份清盘资料显示,中国特纤仅有现金7.9万元,厂房机器设备2.1万元,其他资产912元,合计约10万元。这意味着,中国特纤股票基本上已经一文不值,留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是无法弥补的黑洞。 自2002年11月26日,中国特纤被停牌后再没有复牌的机会,直至2005年10月17日被除牌,到目前为止,手中仍持有中国特纤股票的有数千股民,还有6家证券公司和财务公司。中国特纤除牌后,香港投资者手握垃圾股票可能血本无归,而内地的债权人除冻结中国特纤机器设备和厂房外,也多是回收贷款无望。 部分债权人计划对中国特纤实施新一轮的诉讼,力求追回陈顺利转移的资金,而对中国特纤上市时做财务审计的前香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将可能陷入陈顺利虚假欺诈的旋涡。 评价在我们感叹陈顺利欺诈运作技巧之高的同时,我们或许很难想象,中国特纤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索竟是债权人数天未能联系上陈顺利。债权人信心的丧失,直接导致陈顺利所抵押的中国特纤股票被机构斩仓。在资本运作的怪圈中,中国特纤的脆弱可见一斑。 “幸运”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特点是在一定的上市方式上可实现股份全流通,公司股东可满足禁售期规定后,在市场上自由出售流通变现。这为陈顺利提供了一条安然退出的渠道,留给他人的却是“一地鸡毛”。 尽管中国特纤己被停牌,陈顺利案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调查。资本市场中的玄机与随时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让人们心存余悸。 从2000年11月上市到2005年10月被除牌,短短五年内,中国特纤从辉煌滑向没落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给福建在港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