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钱谷融研究资料选
释义

图书简介

本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与2001年8月批准资助的中国当代大学者钱谷融研究”科研课题成果之一。全书分感悟人学”,文脉传承,真情访谈和文苑印象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钱谷融先生的魅力;《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严酷时代里的证词;蒋孔阳、钱谷融的文艺评论;跟随钱谷融先生读书记;文学是人学”——钱谷融先生访谈录;拜访钱谷融先生 钱谷融印象记;走进钱谷融先生的书房;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等。 《钱谷融研究资料选》是面向大学中文系学生、老师和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一本资料性读物。可选的文章很多,并没有悉数收录。有些文章的内容有交叉重复,为尊重原作,均未作删除修改。

编辑评论

文学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人。 文学当然是能够,而且也是必须反映现实的。但我反对把反映现实当作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尤其反对把描写人仅仅当作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艺术家的我”,抽去了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什么艺术效果,不会感染人的力量了。 我平生最服膺的格言有二。一是希腊阿波罗神庙中的知道你自己”。二是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够成为一个散淡的人,真诚地写作,就可以达到自由的境界。写出真正令人爱读的散文来

作者简介

钱谷融,1919年生,江苏武进人。著名文艺理论家,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1957年因倡导文学是人学”观念而受到全国范围有组织的批判。著有《文学的魅力》、《论文学是人学”》、《(雷雨)人物谈》、《艺术.人.真诚——钱谷融论文自选集》、《散淡人生》、《当代文艺问题十讲》等,并负责主编多种文学丛书和教材。

目 录

序言

感悟“人学”

淡泊宁静精雕细刻——小记钱谷融教授

破人性之禁域探艺术之奥区——重读钱谷融《论“文学是入学”》

人道主义的魅力——重读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入学”》

“文学是人学”的再探讨——在生态文艺学的语境中

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关于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

走人学之路,达文学之理——感悟“文学是入学”

旧文不旧——关于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

文学是人学:一个辉煌的命题——“新时期文艺学20年”的反思之一

对自我的尊重对人的信心

钱谷融先生的魅力

《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

文脉传承

严酷时代里的证词

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思想述论

钱谷融文学评论的特色

蒋孔阳、钱谷融的文艺评论

钱谷融先生与文学批评

寻觅独特意蕴开掘艺术深度——从《人物谈》看评论的目标

文艺批评漫谈——读《人物谈》有感

众声喧哗中的独特见解——被批判的钱谷融、蒋孔阳的理论建树

“吾其为水矣”

诗意绽放——试论钱谷融的审美观及其《散淡人生》

散淡:葆真、守诚、唯美 ——钱谷融和他的《散淡人生》座谈纪要

《散淡人生》编后记

跟随钱谷融先生读书记

真情访谈

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钱谷融先生谈话录

“文学是人学”——钱谷融先生访谈录

茶馆里泡出学问漫谈中教出高徒

我是一个思想懒汉

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性格是“不事王侯”

答客问——读书·人生·书信

常绿的田野常新的追求——访钱谷融教授

拜访钱谷融先生

1957之后——钱谷融、陈伯海访谈

修辞立其诚

文苑印象

散淡襟怀钱谷融

春风化雨——钱谷融教授印象

说说钱谷融先生

钱门求学记——说说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钱谷融印象记

我的导师钱谷融

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

以始终不渝的真诚面对读者

生命中必须承受之“美”

散淡:从人格乌托邦到日常活法——钱谷融襟怀解读

乐水者寿

我眼里的钱先生

嘉陵江畔的钱谷融

走进钱谷融先生的书房

“欢喜型”学者

散淡情怀清明文章——钱谷融教授的人生态度和文学信念

钱谷融先生的“平常心”

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

仁者之风

文学是人学——散淡钱谷融

附录一

钱谷融著述目录简编

附录二

未收入本书的部分资料篇目

后记

基本信息

·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08-05-01

·版次:1

·总页数:413

·印刷时间:2008-05-01

·印次:1

·字数:347000

·ISBN:9787561760055

·大小:32开

·装祯:简装

·纸张:胶版纸

图书摘要

感悟“人学”

淡泊宁静精雕细刻——小记钱谷融教授

钱谷融教授,是我于1952年暑后院系调整,从沪江大学分配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才有缘相识的。在此以前,还从未晤面过。比我早一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原大夏大学旧址始建时,他就从交通大学调来。从那时至今,我们已同事近六十年。我们不仅在系里共事,寓所也是近邻。潜在关系还有:我老家江阴,他老家常州,实际相距数十华里,乡音很近。我因家境清贫,读完初中后,高中三年报考的是省立无锡中学高中师范科,学费与伙食都完全免缴,但毕业后必须当小学教师两年,凭证才可报考国立大学,当时国立大学全国只有十三所,师资、设备好,学费甚少,但被录取不易,因师范科得学教育等课程,数、理、化减少了。他也是在这所学校这样情况下毕业的。

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已考入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了三年,随校内迁到四川万县,教育部决定把山大暂时并入已迁至重庆沙坪坝的国立中央大学,故我的四年级就是在重庆的中央大学毕业的。老钱此后也考人中央大学中文系,先后两校都是相同的学校,因他比我小四岁,他来时我已毕业离开,都未相见。但在这两校的部分老师,却都教过我们。同乡、同校、同学、同是四川话所说的“下江人”,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艰苦学习的生活,以及对研究文学问题的相同兴趣,相识以后共同的经历与回忆,自然能增加许多谈天的材料。我们都无做官、从商的家庭背景与主观追求,都想研究些文学问题,个性不全一样,谈资却很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