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及应用研究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者:韩去昊著出版日期:2010 页数:202 分类: 经济管理>总论 章节目录1 导论 1.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1.2 论题的理论背景及意义 1.2 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1.2.2 “劳动雇佣资本”理论 1.2.3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 1.3 研究的视角和整体思路 1.3.1 研究目标及研究视角 1.3.2 研究的整体思路 1.4 本书的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本书的框架结构及各章主要内容 1.4.2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企业性质的重新审视 2.1 企业性质: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阐释 2.1.1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2.1.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2.2 企业性质:契约理论的阐释 2.2.1 科斯的观点 2.2.2 张五常的观点 2.2.3 威廉姆森的观点 2.2.4 团队生产理论 2.2.5 不完全契约论 2.2.6 国内学者的有关论述 2.2.7 契约论评述 2.3 企业性质:能力理论的阐释 2.4 企业本质:本书的观点 3 企业构成要素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 3.1 企业中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1.1 物质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1.2 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特征 3.2 企业所有权的内涵 3.2.1 国内外关于企业所有权内涵的已有论述 3.2.2 关于企业所有权内涵已有论述的评述及本书的界定 3.3 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3.3.1 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的区别 3.3.2 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的联系 4 企业所有权安排 4.1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内涵与意义 4.1.1 企业所有权安排内涵及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4.1.2 企业所有权优化安排的意义 4.2 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的批判性回顾 4.2.1 “股东利益至上”即“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4.2.2 “劳动者利益之上”即“劳动雇佣资本”理论 4.2.3 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 4.3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原则 5 价值创造与产权 5.1 价值创造理论的分歧与评述 5.1.1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 5.1.2 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 5.1.3 劳动价值理论和效用价值理论的分歧 5.2 价值创造新论 5.2.1 价值实体的劳动一元论 5.2.2 价值创造主体的多元论 5.3 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 5.3.1 财产的内涵 5.3.2 产权的内涵 5.3.3 财产、产权与价值创造的统一性 6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 6.1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及评析 6.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6.1.2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整体逻辑框架 6.1.3 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理论评析 6.2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概述 6.2.1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理论内在逻辑概述 6.2.2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安排的规范性分析 6.2.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主体的历史考察 6.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所有权共享的实现方式 6.3.1 已有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实现方式评述 6.3.2 基于价值创造的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实现方式――动态虚拟股权制 6.3.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共同治理模式 7 企业要素价值创造贡献计量 7.1 企业要素价值创造贡献的规范性分析 7.2 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贡献定量分析 7.2.1 企业要素价值贡献的可趋于精确度量性 7.2.2 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 8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1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1.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国有企业的特征 8.1.2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 8.2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实证分析 8.3 当前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9 基于价值创造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构造 9.1 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构建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9.1.1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共享制度的构建 9.1.2 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模式设计 9.1.3 构建国有企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风险共担的制度 9.2 当前构建国有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附录 湖北襄樊市国有企业改革“动态股权制”的分配方案(节选)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