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乞巧楼 |
释义 | 基本解释乞巧的彩楼。 词语来源1、 唐 王建《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明 梁辰鱼《普天乐·咏时序悼亡》曲:“羡谁家乞巧楼头,笑声喧玉倚香隈。” 2、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诗文运用清代纳兰性德的词《鹊桥仙·乞巧楼空》: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