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善明
释义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园长

简介

陈善明,女。祖籍上海市。民国24年(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求学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她参加示威游行、时事座谈会和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民国26年从北平回沪度暑假,因发生七七事变,在上海借读于沪江大学。在此期间,参加了难民收容所的工作及上海学生团体举办的抗日募捐、义卖活动。民国27年6月,到北平协和医院护士学校读书。民国30年毕业后,到上海中华医学会工作,第二年到上海女青年会托儿所任主任。民国36年7月由女青年会推荐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儿童发展系硕士学位。1950年9月陈善明应宋庆龄的邀请,任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园长。她为了贯彻实验性、示范性的方针,带领教职员工探索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寄宿制幼儿园的工作经验,赢得了社会的声誉。为了培养一支思想好、懂业务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或半成品式的教学玩具。当青年教师工作中碰到困难时,就鼓励大家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并进行具体辅导。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带领大家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对职工的生活困难,总是解囊相助。在她的关心培育下,幼儿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获得宋庆龄的赞赏

宋庆龄对她热爱事业、以园为家的精神极为赞赏,曾多次在节假日邀请她到家中作客。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在196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她出席了上海市文教系统群英会。十年动乱期间,陈善明遭受迫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她精神振奋,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1975年退休后,仍十分关心幼儿园的发展,经常到幼儿园看小朋友上课,了解工作情况,与教师谈心。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一届至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广西军区军政学校学员

陈善明烈士

广西宾阳县人,1976年入伍,中共党员,广西军区军政学校学员,1979年3月牺牲,终年21岁,追记二等功。墓号: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1排48号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简历

陈善明、男、汉族,生物化学专业。1917年8月12日出生在上海市。194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专业。1954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学社”。1961年11月1日,被任命担任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化学研究所主持科研工作的常务副所长。1972年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研究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任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12月16日,被聘为研究员。1979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兼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11月6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顾问。1987年1月和1992年4月连续当选“九三学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传记

陈善明、男、汉族,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工作。1917年8月12日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旧职员家庭。1930年父亲去世后,主要靠兄长们的资助完成了中学、高中和大学的学业。194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专业。1941年8月-- 1942年3月在国民党四川省重庆北培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1942年3月--1942年6月在贵州农工学院农化系任助教,1942年7月--1946年6月在浙江大学农化系任讲师。1947年7月曾任上海国民党国防医学院生化系副教官,主要进行蛋白质水解研究工作。1954年在上海经王应睐先生介绍加入了“九三学社”。 1958年以前,他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在王应睐先生的指导下,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导师评价他:“实验室操作技术经验丰富,工作细致,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对实际工作一直有兴趣,要求独立工作”。所以,就让他独立做自己提出的维生素B12生物合成的课题项目。党组织认为他:“只钻业务,为人一贯诚实和蔼,工作认真负责,实验室操作十分细致,确实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如接受外面的脱水蔬菜、干粮脂肪抗氧化分析等”。1950 -- 1954年,他与王应睐先生陆续在《中国生理学报》等发表了《维生素B6缺乏对鼠肝切片变色氨酸为”烟酸”的影响》、《干粮脂肪防氧化》等学术论文。

陈善明“与彭加木在解放前的上海就相识,从早到晚都泡在实验室里一起工作、学习,由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上海解放前夕,他们一起参加过党领导下的护院运动”。1957年,彭加木在患癌症病中,多次对他说:“待病情稳定后,他仍要去新疆考察,并希望我也去新疆工作。陈善明“被他的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所感动,决心到新疆分院工作,为发展新疆的科学事业做一点工作”。

1958年6月,陈善明向党组织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0月在彭加木的推荐下,服从国家需要,来到1957年就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1958年10月--- 1961年期间,他现场负责筹建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化学实验室和新疆化学研究所。“当时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住的是土坯房子,烧的是煤炉,生活用水要到水站上去挑,废弃的水要用水桶抬出去倒掉,冬天烧火墙要经常掏烟灰,弄的满身是黑灰。当时的《新闻联播》要隔2、3天才能看到。飞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也要2天,那时火车还没有通到乌鲁木齐”。而且,“限于当时的条件无法把家属带来,不巧在我走后没几天,我爱人的单位也从上海搬迁到了甘肃的张掖。她一人无法将3个孩子一起带走,只能带走1个,留下2个在上海请保姆照顾。在这困难的时期,彭加木时常去看望2个年幼的孩子,每次来新疆工作时,都把他们的照片带给我,使我能在新疆安心工作”。

陈善明来新疆前,一直从事科研,从没有做过任何领导工作。所以,他“经常说话比较生硬,有与同志吵架,发脾气的现象。经过整风运动,接受了同志的批评,工作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1958年,他就主持进行了当时危害新疆畜牧业最严重的马脑炎、口蹄疫的研究工作,在病害的防治方面做出了贡献,也奠定了新疆生物化学学科研究的基础。

1960年,他负责筹建中的化学实验室,已相继建起了生物化学、无机和分析实验室。当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

1961年11月1日,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化学研究所成立,设有无机、生化、半导体化学和技术4个研究室、组。他被任命担任主持科研工作的常务副所长,这是新疆建立起的第一个化学科研机构,也使他成为原新疆化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

陈善明回忆当时的情形:“那时的化学所人员很少,分配不到大学生,大学生只有2人。大部分进来的人员是中学生和支边青年,支边青年中有的人年纪很小,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从制作试验台到安装水电,购置仪器设备、药品等等,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而且,“当时分院交通工具十分缺乏,我们化学所只要有1辆自行车或拉拉车,就高兴极了。这样外出办事就可以方便些,搬运东西时可以省力些。可是,当时连这些条件都没有”。当时,创业的艰苦条件、环境可想而知。

1962年,新疆化学所经过精简和调整,研究室整合成了生化研究和中心化验室。在他的领导下,完成了土法生产丙酮、丁醇、糠醛,微生物在勘探石油、蛋白酶在皮革工业、土农药的应用,畜产品、石油废气、煤焦油综合利用,利用抗生菌防治棉病、盐湖综合考察报告、克拉玛依原油品质和加工工艺等十几项成果,被列人“新疆分院重要科学技术推广项目计划”。

1959--1965年期间,原新疆化学所为支援“大跃进”,向新疆各地工厂、人民公社、牧场、畜牧兽医站等供应金、土、青、链等霉素及核黄素、酵母、丁酸、乳酸等各类抗生菌,以及金色葡萄球、固氮、各类根瘤、矽酸盐等菌种,甚至还远销江苏、浙江等地。并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的厂矿、大专院校、广播电台修理各类仪器,讲授化学分析方法,解答科普知识,成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的“科学基地”。同时,还积极响应乌鲁木齐市委“开展代食品运动的号召”,集中力量研制出了人造肉精、肉等替代食品。着手筹建了生化中间试验基地,建立起的胰酶厂,实行“亦工亦研”的方式,一方面加速成果推广。也可达到“干部蹲点与科研工作、劳动与调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1962年,他当选乌鲁木齐市人民代表。同时,“新疆分院也从南梁(新疆大学红楼)搬到了现在乌鲁木齐的二宫,化学所就迁到一座砖木结构的3层楼房”。由于“彭加木在我到新疆工作的岁月中,每年都要到新疆工作一段时间”。“由于彭加木解放初期跟苏联专家学习过电子显微镜,因为有这个背景,我为新疆化学所进了一台国产电子显微镜。这是新疆的第一台电镜。培养了一批电镜方面的人才,并为以后新疆其它单位建立电镜实验室提供了经验”。

1963年,原新疆化学所明确了以畜牧病毒、家畜营养生化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岩石矿物中稀有、稀散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建立起了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离心、微量电泳、层析、营养分析、电子显微镜等6个实验室和通用化学分析室。为开展病毒生化研究,还设立了病毒无菌间。同时,陈善明也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意见,“从原来只搞研究工作,而改变到主要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也波及到了新疆,对于当时新疆分院为数不多的助理研究员、又是研究所的“当权派”,还背负着复杂家庭历史背景的陈善明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他在“牛棚”被关押了10多个月的时间,科研工作停止了,人身自由剥夺了,受到了种种非人的磨难。后来他回忆:我在新疆最大的考验应该是“文化大革命”。由于我在上海时就对党有了正确的认识,不相信我们的党会这样下去,总算能挺过来了。1967年,恢复“自由”后,就顶着重重压力,仍旧带领一些科技人员利用兔、羊、牛肾和鸡肚等原代单层细胞,培养出口蹄疫Ⅲ系弱毒,经过反复实验,取得了预防口蹄疫的良好效果。

由于“文化大革命”前,他领导的原新疆化学所确定了“以生物化学研究为主的学科方向”。所以,研究所在“文化大革命”中,仍然在他奠定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延续着。并开始与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协作,进行筛选酵母菌种、提高发酵产生的石油酸等方面的工作。1970年,又抽调7人参加了解决酵母脱油,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等科技攻关。

但是,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严重地脱离当时的实际,将原新疆化学所“只侧重生物化学,而忽视有机化学方面研究”的“罪责”强加在“反动学术权威”陈善明的头上。“大批判的成果”使原新疆化学所开始承担起石油化工、煤焦油综合利用等有机化学研究工作。1972年,他被“解放”,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研究所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

1978年,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陈善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并被聘为副研究员。1979年11月,又被任命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兼新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而此时他已年过62岁。但他亲手创建的原新疆化学所已设立石油化工、生物化学、无机分析3个研究室和仪器仪表维修室。而且紧密结合新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各民族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也成长壮大起来。

1978 -- 1998年,陈善明连续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八届代表。1980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还担任着中国化学会理事、新疆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1980年6月18日,在彭加木烈士在罗布泊失踪后的第2天,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就派陈善明率领一支队伍,前往出事地点罗布泊,协助驻疆部队和空军寻找彭加木同志。

1980年,已73岁高龄的陈善明,又老骥伏历,志在千里,带领系统地进行了羊毛理化性能的研究,建立了微量肽图法。在我国首次用于羊毛角蛋白组分结构研究,为改良羊毛质量和毛纺加工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新疆羊毛基础研究的空白。

1981年11月6日,陈善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忆自己从1958年递交《人党申请书》,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时,心潮澎湃,感触万千:“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郁文常对我们说:你们只要使新疆分院不垮,就是你们的成绩”。23年过去了,“新疆分院不仅没有垮,而且,新疆分院、新疆化学已经发展、成长为祖国西部、新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科研力量”。

1983年8月4日,来乌鲁木齐市参加“新疆化学研究所学术评议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汪猷先生,看到成长、发展中的新疆化学所,由感而发,写下了“吐鲁瓜香迎远客,两年小别树成荫。破分油乳清而洁,染色毛皮艳且轻。加木精神留榜样,善明实绩得公平。好花自当须直护,莫待无花空自吟。”的诗句。

1985年,他牵头进行研究的“新疆长毛羊绒面毛革两用染色技术”,在新疆伊犁皮革厂转让,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1987年,又带领进行了“新疆羊毛改性的中试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羊毛品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进行的“羊毛理化性能的研究”,研制出了用于组织培养的胰酶。同时,截止1985年,他已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1986年12月16日,陈善明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职务评审委员会,聘任为研究员。在上报评审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感人的情形。由于他觉得“自己从论文的篇数和国际水平来衡量都不够条件”,所以个人没有提出申请。这主要是“由于我过去主要担任了科研管理工作,没有能够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工作,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我的能力有限,不能二者兼顾。觉得我的条件不能符合科学院的规定和要求。组织上对我过去的工作已给了很高的荣誉和待遇。条件不符合,不要勉强去做”。并于1986年5月24日和8月9日2次写出书面报告,递交原新疆化学所党委,表达了本人上述意见。并说明:“我最近几年已摆脱了行政工作,有较多的科研时间,估计在3 -- 5年后,能做出一点较高水平的工作,再进行申报”。

但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原新疆化学所党委研究,个人意见保留,决定以组织名义将陈善明的评议申报材料,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评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应睐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汪猷先生、戚正武先生周维善先生等著名专家陆续返回的推荐、评议意见,原新疆化学所的研究员、电镜组集体也上书了《推荐材料》。

评议和推荐意见共同认为:陈善明是老一辈的副研究员,有坚实的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他虽曾担任许多行政要职,但未脱离开过科研工作,并做出许多成绩。他在新疆已很好地发挥了畜牧生化学科的带头人作用,在新疆科技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如关于新疆畜牧业的生化研究,已做出显著的实际成绩,在新疆病毒研究及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中有突出地贡献,为解决新疆有关生产、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所需的科技基础。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亲手创建了新疆化学所,在已完成的119项目中,有21项获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的成果奖,这些成果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贡献。同时,培养出了一支良好素质的科研队伍。衡量他的学术水平,不能单纯从论文的篇数为标准,他的学术水平更应表现在对新疆化学所的发展与成长所做的贡献。他“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品质和精神更是令人敬佩和感叹。他是志愿去边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历尽艰苦、坚持不懈地,做出出色成绩的科学家之一,是新中国发展新疆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评审委员会采纳了专家等的评议、推荐意见,破例聘任陈善明为研究员。

1987年11月,陈善明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研究员任职条件评审委员会主任。1988年起,又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顾问。

陈善明虽然在1954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但1958年来新疆后,由于新疆没有“九三学社”组织,他一直没有参加过什么活动。在1987年1月和1992年4月召开的“九三学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九三学社”新疆第一、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新疆“九三学社”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96年,已近80岁的他卸任了新疆“九三”学社主委。1998年,也不再担任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后,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准退休。

2004年,在新疆分院一次会议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学术空气是研究单位的“生命线”,我现在年纪老了,精力有限,只想在增强学术空气方面,协助分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我的心愿。

2006年,他又深情地说:“我年纪大了,大事情做不了,有2件事情还是可以做的:一是总结我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使大家不要再重复;二是将我看到的好文章介绍给大家,帮助大家攀登科学高峰”。

2007年7月,陈善明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成立50周年撰文《我在分院的成长中得到锻炼》中说:“我在分院工作快50年了,对分院有深厚的感情:是分院的艰苦环境培养我成长;是分院使我有条件与我的同龄人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并得到了很多帮助;是分院使我有机会与很多年青人相互沟通,年轻人的朝气感染了我,使我能不断进取。这些就是我对分院有深厚的感情源泉”。

论文、文章:

1、论文《维生素B6缺乏对鼠肝切片变色氨酸为”烟酸”的影响》 ---《中国生理学报》

2、论文《干粮脂肪防氧化》 --- 《中国生理学报》

3、文章 《我在分院的成长中得到锻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