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瀑布·环穿松竹走银浆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瀑布·环穿松竹走银浆》

【年代】明末清初

【作者】阎尔梅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瀑布

环穿松竹走银浆②,跌落悬崖万丈长。

声到山根光四射③,漂红满涧出鄱阳④。

作品注释

①作者自注:记云:“庐山瀑布数十里,惟出自香庐峰者独长,乃真瀑布。”

②环:周匝,围绕。

③山根:山脚涧底。

④漂红:漂浮的落花。鄱阳:指鄱阳湖。在江西省北境。庐山在鄱阳湖西北,天晴时从庐山含鄱口即可眺望该湖。

作品鉴赏

咏庐山瀑布的诗,最著名的当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了,这首诗虽不及白诗那么空灵,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却也有自己的特色。首句写瀑布跌落前的状态。瀑布源于巍峨的香庐峰,山上人迹罕至,林木葱茏茂密,清冽透明的山泉汇成溪流,环绕穿行于青松翠竹之间,仿佛熔化了的白银奔流跌宕,熠熠闪光。“银浆”一喻,突现了瀑布源流清澄明亮,洁白如银的特色。次句写瀑布的落势:奔腾的溪流从陡峭如壁的悬崖上跌落,宛若垂下一条万丈白练。比起“飞流直下三千尺”来,“万丈长”夸张更甚,但后者却不及前者有光彩。原因何在呢?主要在于“跌落悬崖”四字太实,不如“飞流直下”的动感和气势强。但后面的两句诗弥补了这一不足。第三句写瀑布落底的声势甚为生动。“声到山根”是虚写,“光四射”是实写,凌空倾泻的巨流跌落山根,与涧底猛烈碰撞,迸珠溅玉,辉映丽日,光华四射,该是何等壮观!以实补虚,反过来也不难想象到它同时发出的震撼山谷的巨响和“雷吼何喷薄”的磅礴声势了。末句写瀑布的流向。瀑布沿山涧而下,挟一路落花,流进鄱阳,汇入长江,漂流的花瓣,给人留下优美的遐想。这首诗,着眼于香庐峰瀑布的全流程,对瀑布及沿流环境作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具体描绘。青松翠竹,银浆落红,飞珠溅沫,色彩斑斓,既反映出瀑布的质色声光,又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美好,在富于现实主义的描写中,也流露出诗人的赞美喜悦之情。就色调的丰富而言,这首诗比起前代的咏瀑布诗来也毫不逊色。

作者简介

阎尔梅

生于1603年卒于1679年。明末清初诗文家,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晚年自称翁先生,字藏若。江苏沛县人。自幼聪颖好学,博文强记,工诗善画。时称其文“旷逸跌宕,有吞吐山河之慨”。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中举人。阎尔梅历经明清两朝五帝,一生未出仕,但遨游南北,所至多交名士,人皆敬之,成名大部分由于其所作诗早已传之遐迩。作品有民初出版的六卷本《阎古古全集》收诗一千七百九十四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