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规划教材·文学批评教程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装: 32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7075252 条形码: 9787307075252 商品尺寸: 23.8 x 17 x 1.4 cm 商品重量: 422 g 内容简介《文学批评教程》由多位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专家亲自撰写。它立足于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尤其注重对文学批评的主题、对象、实践特征进行明确的阐释,同时突出对信息时代文学批评变化的跟踪分析。它面向中文专业的学生,力图以简洁通晓的文字,详解文学批评的具体规范和实践方式。通过本教材,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什么是文学批评以及如何进行文学批评。 目录导论什么是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主题 一、理论积淀:批评主体的基石 二、感知能力:批评主体的素养 三、话语交流:批评主体的姿态 四、价值谱系:批评主体的立场 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对象 一、文本:批评的基本视点 二、作者:批评的深度追踪 三、思潮:批评的综合审视 四、文学史:批评的系统建构 第三章 文学批评方法(上) 一、社会历史批评 二、文化批评 三、精神分析批评 四、作者反应批评 第四章 文学批评方法(下) 一、形式主义批评 二、神话原型批评 三、解构主义批评 第五章 文学批评的实践 一、文本精研:批评的信度 二、缜密论析:批评的效度 三、审美视野:批评的气度 四、自由表达:批评的风度 第六章 文学批评的类型 一、感悟式批评 二、主题式批评 三、技术式批评 四、透视法批评 五、关键词批评 第七章 信息时代的文学批评 一、信息时代的文化伦理 二、媒介批评的审美挑战 三、资讯甄别与审美创造 四、从“立法”到“阐释” 第八章 走向多维的批评空间 一、多远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二、苛求与宽容的双重超越 三、重构文学的经典律则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