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丛书名: 千古之谜探索发现系列丛书 平装: 20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62523878, 9787562523871 条形码: 9787562523871 尺寸: 23.6 x 16.8 x 1.4 cm 重量: 340 g 内容简介《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历史篇)》内容简介:和氏璧是春秋早期发现的一块名玉,是玉,是美玉,也是宝玉,2700多年以来,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被各诸侯国残酷争夺的镇国之宝,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更是作为皇权的象征和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标志,在秦朝(前221一前207)之后一直到后唐(923~936)的1143年时间里,又与历代相传的天下至宝——传国玉玺的故事纠缠不清。和氏璧由此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因此完全可以被誉为中国民族的“帝王之石”和中国人的“灵魂之石”。 目录前言 一、和氏璧——中国人的“灵魂之石”/1 二、和氏璧历史传承——世界未解之谜/2 三、和氏璧与传国玺的难解因缘/4 四、和氏璧历史传承之谜的研究方法/5 五、有关和氏璧最早的发现时代/6 六、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6 七、和氏璧在五霸争强的春秋时期/7 八、和氏璧在七雄混战的战国时期/8 九、和氏璧在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时期/10 十、和氏璧是世界历史上最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超级大钻/11 第一章 和氏璧历史研究现状/13 一、有关和氏璧最早的文献记载/13 二、和氏璧最早的发现时代/14 三、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15 四、和氏璧在五霸争强的春秋时期的历史传承/16 五、和氏璧在七雄混战的战国时期的历史传承/16 六、关于和氏璧的最终归宿/18 第二章 和氏璧历史研究方法/19 一、科学的文献发掘/19 二、科学的证据采集/19 三、科学的历史分析/20 四、科学的历史训诂和文字学研究/20 五、古代文献学知识/21 六、逻辑论证的方法/21 七、基本的学术规范/23 八、和氏璧历史传承主命题和肢命题/24 第三章 有关和氏璧最早的文献记载/25 一、《管子》记载的“江汉之珠”/25 二、《晏子春秋》最早记载“和氏之璧”/27 三、《墨子》关于“和氏之璧”的记载/29 四、《楚辞》关于荆和之璞的论述/32 五、《战国策》关于“楚有和璞”的记载/34 六、《吕氏春秋》关于“龢氏之璧”的论述/36 七、《荀子》关于“和氏之璧”的记载/37 八、《韩非子》首次详细记载和氏璧三献/38 九、《谏逐客书》关于“和宝”的论述/39 十、最早文献记载小结/41 第四章 和氏璧最早的发现时代/43 一、战国韩非首次记述的厉、武、文三王时代/43 二、西汉刘向记述的厉、武、共三王时代/45 三、东汉王逸记述的厉、武、成三王时代/46 四、东汉应劭、高诱、许慎记述的武、文、成三王时代/47 五、东汉蔡邕记述的怀、平、荆三王时代/50 六、最早发现时代小结/53 第五章 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55) 一、老子“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56 二、晏子“玉人修之、为天下宝”/56 三、墨子“和氏之璧、三棘六异”/57 四、范雎“诸侯良宝、天下名器”/60 五、楚国“不宝哗嚣,惟宝贤才”/61 六、和氏璧历史地位研究小结/64 第六章 齐桓公首霸春秋,作币江汉之珠/65 一、春秋五霸介绍/65 二、齐桓公首霸春秋/66 三、江汉之珠作为上币/66 四、楚成王继齐桓公之后称雄中原/68 第七章 晋文公楚国谈玉,嗣后退避三舍/69 一、重耳赞誉楚国玉、帛之盛美/69 二、晋文公退避三舍,成为春秋霸主/70 三、晋文公觊觎楚国和氏璧的学术联想/71 第八章 楚霸王问鼎中原,寻回照乘之珠/73 一、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73 二、楚共王照乘之珠/75 三、楚灵王使周求鼎、称霸中原/75 第九章 王孙圉见晋定公,不宝哗嚣之美/77 一、楚国大夫王孙圉论国之宝/77 二、王孙圉论国之宝的历史解析/78 三、“白珩”是白璧、和氏璧的隐语/80 四、吴王阖闾四霸春秋、越王勾践五霸春秋/82 第十章 秦孝公觊觎和氏璧,遭遇楚国名臣/84 一、《新序》关于秦欲观楚和氏之璧的记载/84 二、秦欲观楚和氏之璧的历史解析/85 三、齐威王、魏惠王谈论“照乘之珠”/87 第十一章 楚威王灭越吞吴,和氏璧赏赐昭阳/89 一、明人余邵鱼和冯梦龙、清人蔡元放和杨景氵昌的研究/89 二、获璧和失璧的“楚相”当是昭阳/90 三、昭阳所获之璧当为和氏璧/91 四、昭阳获赐和氏璧在楚威王灭越之时/92 五、张仪受辱发生在楚威王时期的昭阳府/93 第十二章 魏张仪入秦为相,报复楚国怀王(96) 一、张仪入秦为相,立意报复楚国/96 二、张仪为秦国谋划与和氏璧同样宝重的九鼎/97 三、张仪一欺楚怀王,断绝齐楚之交/97 四、张仪二欺楚怀王,骗来夜光之璧/99 五、秦昭王三欺楚怀王,楚怀王客死于秦/100 第十三章 赵宦官缪贤买赃,和氏之璧入赵/103 一、楚昭王大夫明光奉璧之赵/103 二、赵国大将李兑赐苏秦和氏璧/105 三、楚求婚于赵,以璧纳聘,故称赵璧/106 四、楚怀王携璧亡赵时作为见面礼/107 五、赵宦官缪贤买赃,和氏之璧入赵/108 六、和氏璧由楚入赵的时间和方式研究小结/110 第十四章 蔺相如完璧归赵,将相数拒强秦/111 一、完璧归赵的历史记载/111 二、完璧归赵历史事件不存在吗?/115 三、完璧归赵事件的历史评价/116 四、完璧归赵可怕的政治后果/119 五、渑池之会与和氏璧的继续争夺/121 六、将相和好,力拒强秦/123 七、完璧归赵、力拒强秦小结/125 第十五章 秦昭王拜相范睢,发起长平之战/126 一、范睢入秦谈和朴,被拜国相/126 二、筮史敢卜解赵孝成王金玉之梦/128 三、秦国为和氏璧兵发长平/130 四、赵国将相兵权被削/130 五、秦国为和氏璧包围邯郸/131 六、秦昭王拜相范睢发起长平之战小结/131 第十六章 孝成王倚重苏代,和氏璧解围邯郸/133 一、苏代携璧入秦、隔岸观火/134 二、秦国为灭赵而第二次围攻邯郸/136 三、秦国质子异人与吕不韦逃离邯郸/137 四、毛遂自荐与窃符救赵、解除邯郸之围/139 五、西周与九鼎宝器为秦军剿灭/140 六、赵国最终为秦所灭/141 七、苏代和氏璧解围邯郸小结/142 第十七章 秦始皇南巡丢璧,山鬼八年寻回/146 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已拥有和宝/146 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洞庭湖失璧/147 三、公元前211年山鬼寻回和氏璧/149 四、秦始皇南巡丢璧,山鬼八年寻回小结/153 第十八章 和氏璧千古宝玉,最终魂归秦陵/154 一、被列为中国千古之谜的和氏璧下落之谜/154 二、和氏璧千古宝玉,最终魂归秦陵/154 三、秦始皇陵及随葬宝藏介绍/156 四、秦始皇陵随葬和氏璧及其他珍宝举例/159 五、秦始皇陵1000年前已被盗掘?/160 六、和氏璧千古宝玉最终魂归秦陵的结论/162 第十九章 和氏璧的历史文化意义/164 一、和氏璧发现和鉴定带来的启示/164 二、和氏璧作为镇国之宝带来的启示/165 三、完璧归赵的正面历史意义及负面历史意义/165 四、卞和本人缺乏研究带来的启示/166 五、和氏璧形状和材质缺乏研究带来的启示/167 六、与和氏璧发现和传承有关的历史典故举例/167 后记/176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世界未解之谜丛书 附录二 和氏璧历史大事记 简历与主要学术贡献 作者相关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