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杂8号 |
释义 | 品种来源“平杂8号”是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用高粱雄性不育系永1762作母本、恢复系平恢8号作父本的杂交优势利用新组合,经鉴定、品比、大区试验和国家高粱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质分析、抗性鉴定表现高产、高淀粉、高赖氨酸,成熟时茎、叶青绿饲喂效果好,综合利用价值大,适应性广等优点。2005年2月通过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国家高粱改良中心组织的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并认定、定名为平杂8号。2008年省情报所资料查新并在省科技厅成果登记。200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征特性在平凉市生育期138天左右,在国家高粱区试中平均生育期130天。株高约181厘米,茎粗约2.3厘米,中紧、纺锤形穗,穗粒重约90克,单穗粒数约3089粒,红壳、红粒、无芒、籽粒椭圆形,千粒重约29.5克、芽鞘、幼苗均为绿色,出苗整齐,长势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区域广,成熟时茎、叶青绿。在全国高粱区试中黑穗病自然发病率0.08%,倒折率为零,经农业部委托全国高粱改良中心黑穗病接种鉴定,轻感高粱黑穗病4号生理小种。经全国高粱改良中心委托国家谷物品质检测检验中心品质分析,“平杂8号”籽粒淀粉含量74.35%,蛋白质含量8.48%,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88%。 产量表现该杂交种在甘肃高粱主产区平均产量9613.5公斤/公顷,较“晋杂12号”平均产量7746.0公斤/公顷,增产23.1%。在2003—2004两年6省19个试验点次的国家高粱区试和6省8个试验点的生产示范中有20个点较当地主要栽培杂交种“晋杂12号”和“锦杂93”增产,增产点占全部试验点次的74.1%,平均产量8724.0公斤/公顷,较对照平均产量7628.7公斤/公顷,增产14.4%。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行距60㎝,川水地株距16㎝,旱塬、山台地株距18㎝留苗,并加强肥水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品种的丰产潜能;采用母本地膜覆盖6行双垄沟种植、父本单行露地撒播间隔留大小苗种子生产技术,能达到平杂8号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并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目的。采用甲基托布津等对预防高粱黑穗病有效的药剂,结合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具有预防黑穗病发生,提高种子抗虫、抗蚁害、抗旱、抗霉变的显著作用,即是提高“平杂8号”大面积安全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又是北方高粱生产区克服春旱、低温高湿等因素造成高粱生产缺苗断垄现象普遍的最为经济有效措施。 “平杂8号”茎叶是养殖大畜的优质饲草,收获后可直接刈割饲喂,也可青贮利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粒用高粱生产,无特殊要求。 社会经济效益平杂8号的育成提高了高粱杂优利用研究水平,对高粱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2008年其示范推广列入甘肃省科技成果星火计划。2006-2009年累计示范推广66.76万亩,增收8990.97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