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阳会馆 |
释义 | 位于崇文区前门外小江胡同。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由山西平阳府及周边20余县商人联合修建。十二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建筑,由三进四合院和戏楼组成。中路四合院有倒座,南北厢房,戏房和戏楼相通。南、北两路院子为会馆用房,均保持原风格,各院有门道互通。中路、北路院子为民居,各院之间的门道已封闭,仅存一院落与戏楼相通。会馆戏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改建,12檩卷棚前后双步廊悬山顶木结构建筑。楼内部雕梁画栋,客座分两层,二楼正中对戏台,是卷棚顶前轩式的官厢。两侧为看廊,可放置方桌凳椅,看廊边缘有木质护栏、雕花栏板和望柱,后角两侧设置楼梯供人上下。楼下场地为方形,是普通席。楼上下壁面有木棂窗可以敞闭,用以通风和采光。戏台呈方形突出于场内,前有两根台柱,柱上挂抱匾。分上下3层,上有通口,下有坑道。戏楼两侧的壁面上绘有戏剧壁画,并设有神龛,供祭祀神祖之用。面对戏台的后壁正中嵌有4联石刻,记载会馆建置沿革和修葺情况,字迹已模糊不清。戏楼内原悬巨匾数块,后仅存墨地金字木匾2方,其中一为明末清初王铎题写的“醒世铎”。“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楼被同仁堂制药厂占做药材仓库。1987年戏楼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小江胡同36号,包括药材公司批发部仓库全部使用范围。2001年北京市政府对其进行腾退。2002年会馆进行修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