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篇章节目体 |
释义 | 地方志体例是表现志书内容的特有形式。第一轮志书的体例,篇目大多采用分卷分篇的形式,即篇章节目体。篇(或是编)作为内容的最高层次,总述、大事记、各专业行业归类和附录、索引一级并列。篇下依类设章,章下设节,节下以条目形式展开。整部志书以条目为实体,以时间为序,直述其事。 篇章节目体是对近代以来逐渐多见的章节体编纂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也是全国首轮新志书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这种体式,序列清楚,层次明晰,领属严密,结构规范,符合系统分类原理,便于检索和指认,能有效消除“资料拼盘”的弊端,有利于加强志书的整体性、有机联系性和逻辑严密性。但其弊端是显得呆板,缺乏灵活多样性,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格式化、模式化印象,并且给组织编写也明显增加了难度。因此,第一轮志书的体例,就多数来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求全,面面俱到;二是过分强调横分,横分层次过多;三是过分强调按逻辑的概念结合部门分工分类,而忽视了按专题和历史事件分类立目;四是过分强调史志区分。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是志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比较琐碎、单薄,大多是一些小单元的起源兴革,缺乏整体性和深度;另一方面是割裂了事物的联系,淹没了重大的历史事件,重点、特点不突出,却收进了许多作用不大的微观资料,造成整部志书交叉重复多,自相矛盾多。而纯粹的条目体,即在篇下就以目、子目为记述单位来表现内容,虽然编排上灵活了,信息含量也高了,也容易操作和编写却又在内容上比较零碎,结构上易松散,整体性不强。目前编纂出版的志书,绝大多数是篇章节目体。从志书的目录到内容,都出现了一层又一层的“一、二、三……”与“1、2、3……”,给人造成一种庞杂、拖沓、程序化和结构上千篇一律的感觉。 志书的体例,层次不宜分得过多,不宜分得过细,分得太细会将完整的事物肢解,破坏事物的完整性。篇章节目体的层次分得比较细,且必须根据事物的科学属性、内在联系并结合部门分工来拟定(但又不是完全按部门分类),因此,在实践中,确有排错队、入错门、张冠李戴、归属不当的情况。所以,关于志书的体例,仍然是值得方志界同仁共同商讨和探索的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