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砾 |
释义 | 人物简介陈砾(1929年-2006年),中国著名报人,原中国日报总编辑。原名陈远,浙江省慈溪县(宁波)人,父亲为陈布雷。 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被委任为特派记者,赴朝鲜开城采访记录韩战双方的停战谈判工作,由此被授予三等功。 陈砾曾先後担任《天津日报》组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天津市出版局副局长等职务。 1982年,出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1986年,出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陈砾是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顾问委员会的会员,并是美国传记协会研究顾问委员会的荣誉成员。 200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人物经历陈砾,浙江慈溪人,1929年5月出生于上海,是陈布雷最小的孩子。当时陈布雷作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刚参加完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同盟会元老,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的张静江两次相访后,不得不辞去《时事新报》主笔之职,8月,奉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虽然1927年就开始追随蒋介石,但此前陈布雷并没有完全脱离新闻界。 作为陈布雷最小的孩子,陈砾是受宠的。尽管陈砾极少向他人提及他的童年和少年,但从他们父子俩出游的照片就可看出陈布雷对幼子的疼爱之情。父亲奔波于上海、南京各地,陈砾经常和母亲王允默在一起,功课也是母亲亲自督导。王允默和她的姐姐,也就是陈砾的姨母都是师范生,从事幼儿教育,对孩子管教比较严。王允默写得一手好文章。陈砾和五哥陈迈、六哥陈遂年岁相差小,常在一块,特别是和大他两三岁的六哥陈遂更为亲密。他们和母亲、姨母常常在一起,感情很好。 陈砾是个乐天派,性格开朗豁达,也好开玩笑。他从小就能说会道,说起话来滔滔不绝。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次英文辩论会上,陈砾是主辩手。那次辩论会的主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陈砾是反方辩手,认为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国民党盼望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便从中获利,共产党却断言不会爆发。陈布雷曾对陈砾说过,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承诺在对德胜利后三个月对日本宣战(当时苏日订有互不侵犯条约)。陈布雷的话帮助陈砾了解政局,赢得了辩论的胜利。 作为报人之后,陈砾一生都与报界息息相关。陈砾爱上新闻工作可追溯到中学时代。1943年末他在重庆南开中学上初三,就与同学周文骏、唐贤耀等人创办了一张《公能报》,用手抄形式在校园内张贴,对国家大事、校园生活均有报道评论,曾因刊登讽刺英国资助日本的漫画受教导处警告。 陈砾天资聪颖。初三没上完,就跳到了高中;高中只念了两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也只念了两年半,又去了解放区。此后的陈砾常自嘲,念了一辈子书,初中、高中、大学,一张毕业证书都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大学补发毕业证书,陈砾总算有了一张毕业证书。 人物评价「陈砾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是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中国日报社杰出的领导人。」——官方评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