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彭天祚 |
释义 | 人物简介彭天祚,笔名长河;重庆市人。退休干部。 自幼酷爱书画。工作之余常习欧、柳、二王字帖;绘画先习水彩,后专习国画山水。作品有获奖、收藏、刻石等多件。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徐悲鸿故居.重庆磐溪画院理事。 挥毫泼墨传神韵 妙笔丹青绘人生以笔名长河,取自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意,出自重庆万州,未进任何专业院校,却凭着“山城”人那股子倔劲儿,凭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艺术孜孜以求的强烈抱负,硬是在重庆书画界开辟了自己的“江湖”。如今,无论是在圈里还是圈外,他的名气和人气着实不小。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重庆山水之雄奇与博大,现代题材与传统技法,相得益彰。他的花鸟画,崇尚“大花鸟精神”,其笔下的作品花鸟融为一体,大有“画花似闻香,画鸟如欲语”之感。他画的梅花一扫千百年的“文弱”习气,取而代之的是豪放与坚韧。他的写意作品,题材多为田园诗话、山簧野卉、旧梦乡愁。其书法以欧、柳、二王字帖为长,并融曲艺篆刻、诗词文赋予一身,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而自成一格。 情理之中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一语道破君子的内涵,即文质彬彬。大家一般虽未识其人,却也早已久闻其名,对其抱古求拙、自学勤练且道法自然的书风赞叹不已。彭天祚在人们想来是一位奔放不拘、特立独行、具有强烈个性的书画家,犹如孔子所言,质胜文也!然而,见到彭天祚其人后,尤其是一席访谈过后,他那妙语连珠,却又字字珠玑般的博学,温文尔雅的形象把记者先前的想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谦谦君子。 谈起他的书画之路,彭老的语气带有谦恭和些许遗憾,他跟记者讲起了他的习书之路。彭天祚的曾祖父是清朝科举出身的举人,世代皆为书香之家,后家道中落,几为赤贫。也正因为此,曾祖父为四代单传的他取名“天祚”意为天赐俸禄,祈望他可以将落魄的家族重新带入正轨。如果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带给彭天祚的是耳闻目染的天赋,那么“天道酬勤”则是彭老艺术之路的垫脚石。采访书画家,记者多大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您师承哪家?艺学哪位?这似乎已成惯例。被采访人每每都会有颇多言辞,且讲起来精彩百出,这往往会令采访收到很多丰富的素材。但这一次却卡了壳,问题一出口,带来的是彭老疑问的神情,探寻的目光和些许的沉默过后,他才说了句:“我的书画之路,既有无师自通的天分,也和我的继父、书法家向景行先生的熏淘分不开。同时,机遇、勤奋是我最好的老师,我虽自幼就喜书画,但是直到退休后,我的书画艺术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凭着自己执着的毅力,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他只是本着“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的方法去追摹前人的遗迹。在采访中,他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给我们听:“水墨奥妙意无穷,皴擦浑然十年功,莫道丹青难入门,历代前贤书画中。”听完后,大家深深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书画家所拥有的风骨。是啊,即使如王羲之那样的名家,也是在“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后,才成为了后人仰慕的“书圣”。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名家,应该皆是“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最钟情 梅花傲骨悲鸿书画在国画创作中,彭天祚先是喜画山水,近来则钟情于梅花的创作。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中国文化向来对梅花很推崇。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尊为“国花”,理所当然。 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梅花不仅具有冰清玉洁,敢为天下先的那种傲骨气节,它的孤清高洁,与隐士高人崇尚的“遗世独立”品格相吻合。同时,中国古代向来都有“竹报平安,梅送五福”之说,梅花也代表着福气、喜气,所以它的品德让人敬佩。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彭天祚在国花梅花的创作中,革旧创新,自成一家。他画的梅花既不是明清画作中梅花那种柔弱无力之感;也不是吴昌硕笔下的那种简约的梅花;也不同于古时那种女子气息很浓的梅花,而是真正贴入梅花的气节,注重梅花枝干的骨感和气息,体现出梅花那种“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铮铮铁骨之相,令观赏者为之咋舌叹服。 除了研习国画之外,身为徐悲鸿故居重庆磐溪画院理事的彭天祚还对徐悲鸿颇有研究,依他自己的说法,他具有很深的“悲鸿情结”。2010年,适逢徐悲鸿诞生115年之际,彭天祚特意创作了一副《怀念悲鸿》的书法作品,他在作品中写到:“历经磨难入画坛,寄旅日欧长华才;募捐南洋抗倭寇,讲学印度会诗台;《愚公移山》鼓斗志,《巴之贫妇》展情怀;更喜磐溪结连理,骏马奔腾万代传!”这首《怀念悲鸿》后经重庆作曲家熊朝春老师谱曲,重庆男低音歌手樊与实演唱,已经被重庆电视台《天生我才》栏目制成了专题片,播出之后,颇受好评。2010年8月初,彭天祚将重庆电视台播放光盘和这首七言诗的书法作品专程送到北京赠给廖静文先生(徐悲鸿妻)。廖老很高兴地收藏了这件书法作品。并题赠她新版的《徐悲鸿传》和徐悲鸿大型画册,当做答谢的礼物。 扬笔纵墨任挥洒,情注翰墨不言辞凭着勤奋和智慧,彭天祚闯出了一条艺术新路,赢得了重庆书画界的重视和好评。彭天祚就这样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一路走来,执著的人生追求和丰厚的艺术积淀,也将为他的人生带来又一个墨香如海的春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