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彭士扬 |
释义 | “彭士扬是一位老军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指挥过1952年的礼炮鸣放……” 2007年9月8日,记者在恩施州舞阳坝彭老宿舍楼里与彭士扬老人见了面:虽然彭老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浑身仍然透着一种军人的威严。 抗美援朝老战士彭士扬在入朝的这短短4个月里,在高射炮511团在空军部队和照明部队的配合下,共击落敌机10架,击伤17架,为粉碎美军的“绞杀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从没有实战经验的部队,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就由被动到主动,由失败到成功。他们凭借超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斗志,才取得了今日优秀的战绩。 在美国出版的《朝战中的美国空军》一书中写道,“安州地区是飞行员‘可怕的死海,共军在那里不仅设有大口径的高射炮,还配有强大的探照灯部队。为此,无特殊情况,远东空军不再飞临该区”。 如今,50多年过去了,曾经只有18岁的彭仕洋和19岁的韩玉恒,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但作为战争的经历者,他们还时常为后人讲述当年高炮打飞机的故事,希望这个故事能够一代一代的永远传下去。 三个年轻人组成司礼科“1952年8月,正值国庆三周年之际,我所在的高炮511团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到北京。回京后,上级抽调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阅兵指挥部司礼科任司礼参谋。”坐下后,老人用上面的话开头。 随着老人的回忆,1952年国庆典礼上,生动的一幕开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司礼科,全体成员的军装上,都有一个写着“指挥”二字的红布条,那就是在天安门国庆会场的通行证。说是一个科,其实也就3个人,那就是科长周文泮、参谋王敏和我。周文泮24岁,王敏22岁,我呢,19岁。 那时候,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和广场红围墙还没有拆除。我们的礼炮部队,是由100门日式三八野炮组成的,坐西朝东排列在东公安大街上,也就是现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位置。 对于礼炮的鸣放,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参加鸣放礼炮的部队,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炮手的操作,要像秒表那样精确。 按大会议程,当升国旗、奏国歌时,28响礼炮响起。也就是说,国歌奏响的那一刻,礼炮开始第一响。28响礼炮,要在国歌的过程中完成,而每炮的间隔时间必须一致,否则就没有节奏感。 100门大炮,分为两个排,交替射击无弹头炮弹。为什么要打28响呢,这是为了纪念我们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取得革命胜利所走过的28年光辉历程。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等待大会主持人“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的命令。然后,用电话通知礼炮阵地。 参加开国大典礼炮鸣放!!1949年的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16400人,由东向西行进。空军17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都是缴获敌人的螺旋桨飞机。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其中有4架是携弹飞行。 1952年的国庆节,天气十分晴朗,从指挥所望去,整个广场人流如潮,刚刚从政治上翻了身的人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间虽然久远,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幸福的一刻。 上午7时50分,毛主席与其他中央首长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他们向群众招手致意,广场上立刻传来欢呼声的浪潮。广场上,有数万名群众和接受检阅的部队。1952年国庆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加检阅。那次阅兵还有奇特的现象,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全国各民族,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式的作战武器。摩托化步兵方队乘坐的并不是汽车,而是160辆摩托车,真是威风凛凛。在阅兵部队后面压阵的,是鼓乐齐鸣的军乐团。 8时整,国庆典礼正式开始,扩音器里传来主持人的声音: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 我们同步用电话将命令传达到礼炮阵地。只听雄壮的国歌声中,50门大炮发出同一声轰鸣,礼炮声中,我们热血沸腾:祖国啊,年轻的我们,将随着你一同成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