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彭进之
释义

彭进之 (1891--1950)中将。又名德森,湖北沔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4期步科毕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参谋处长兼武汉卫戍司令部参谋处长,后任第1师2旅副旅长,1928年任独立第12旅旅长,1930年任第1师2旅旅长,1931年兼任郑州警备司令,1932年任第1师副师长,1935年7月任河南省保安处少将处长,1938年2月任第90军中将军长,6月任第17军团副军团长,1940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1941年辞职,抗战胜利后退役,在武汉经商,1949年拒赴台湾,发动组织“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同年5月在武汉迎接解放。

人物生平

彭进之很早就进了军界,武昌首义时是学兵,之后进保定军校,跟李宗仁、白崇禧、傅作义、陈诚是校友。没他们混得好,但也不差,官至中将军长、副军团长,王牌悍将张灵甫两次在他手下当兵。老彭当旅长时,小张还是个连长,不是隔几级的问题,是霄壤之别。

彭进之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但最大的一笔功劳却建立在嘴皮子上。二六年九月,北伐军包围武昌,久攻不下,四十多天毫无进展。眼看要打退堂鼓了,彭进之毛遂自荐,献上破城之策。他不要一兵一卒,请邓演达写了封密函,长袍马褂,进城当说客。

守城的是大军阀吴佩孚,直系的头儿,很会用兵。武昌交给亲信刘玉春,汉阳交给地方实力派刘佐龙,自己镇守汉口,呈犄角之势,遥相呼应。彭进之要找的是刘佐龙,沔阳仙北人,鄂军第二师师长。刘公馆设在汉口利济路三元里,这几天正大摆宴席,庆祝主人荣升湖北省省长、汉黄防御总司令。

彭进之当了一回孤胆英雄。他以乡亲的身份送了喜钱,找机会密谈,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要刘佐龙反水。这事太玄了,搞不好要掉脑袋。彭进之心里雪亮,战局正处于僵持阶段,刘佐龙是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帮谁谁胜,值得冒险。蒋总司令也不小气,许了刘佐龙一个不小的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兼湖北政务委员。

刘佐龙心动了,可就是不行动。他对吴大帅很崇拜,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这吴佩孚乃当世枭雄,号称儒帅,足智多谋,自从出道就没尝过败绩,东北的张大帅都不是他的对手。彭进之说,那是以前,遇到咱北伐军,不就连遭两败吗?汀泗桥一败,贺胜桥再败。要不是怕三镇生灵涂炭,玉石俱焚,大军早就攻进来了。

刘佐龙还有顾虑,说大帅对他有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彭进之点醒他:别傻了!仗打赢了才是省长、司令,输了什么都不是,这叫突击提干,是哄你卖命啊! 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彭进之口都说干了。刘佐龙是个聪明人,懂得识时务,顾大局,下令调转炮口,向吴佩孚盘踞的查家墩、梅子山、扁担山猛烈轰炸。北洋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全线崩溃。吴佩孚虽然侥幸逃生,但从此走了下坡路。这位风云人物不得不投靠四川军阀杨森,再后来心灰意冷,甘心当了寓公。不过此人也是个有民族气节的,日本人拉他下水,请他出面组阁伪政府,他宁死不从,才成全了汪精卫的汉奸名声。

经此一战,彭进之名声大震,由步兵营长提拔为第一军参谋处上校作战科长,此后一路飙升,七七事变时当上了陆军第九十军军长。

彭进之五十出头就退出了军界,正当壮年,大可以好好搏一搏,但他没心思干了。这跟他两次回乡探亲有关。一次是辛未年大水,他回沔阳赈灾,但见尸积如山,惨不忍睹,便捐了些粮食和衣物,又给彭家大湾的乡亲每人发了十块大洋,含恨而别。一次是抗战胜利后,他裘马洋洋,衣锦还乡。原以为日寇歼灭,举国欢腾,家乡肯定是载歌载舞,不料走到村口,却见炊烟稀疏,田地荒芜,满目萧条。乡亲们一个个衣不蔽体,面有菜色,跪倒了一大片,都把他当大救星了。彭进之热泪滚滚,翻身下马,高喊一声:“彭姓族人一律让开,可于祠堂内会话,让外姓乡长们上前见面。”这一次,彭进之在老家呆的时间很长,倾其所有修筑堤防,另建小学一所,免收穷人学费,就近买田四十亩,充作校产。回到武汉,彭进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亟需休养生息,但蒋总统却要终止和谈,剿匪戡乱,置人民于何地呀!他厌倦极了,对天发誓,绝不参与内战,不久解甲经商,不问政事。 在此之前,他曾两次辞职。三八年在第十七军团任副军团长时,老蒋抽走他手下的一个精锐师归汤恩伯指挥,他心生疑窦,辞了职。四零年迁都重庆,老蒋觉得他老实稳重,启用他当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一次日本飞机空袭,有个防空洞被炸实了,三万多人窒息而死,一时民怨沸腾,老蒋自己肯定不会承担责任,当然是找替死鬼了,找来找去,都不好欺负,只好拿彭进之垫背,彭进之气愤难平,又辞了职。四九年,老蒋邀他逃台,他婉言谢绝,对带信的说:“蒋介石为人奸猾,居心叵测,不可与同舟。”

彭进之死于五零年春节过后,终年不足六十。死因很模糊,多记载为“在武昌东湖桃园寓所去世”。有人认为,他是受了袁济安之死的刺激,兔死狐悲,惊吓而死。这种说法不可靠。袁济安是下查埠扁花垸人,跟彭进之是同乡、同学,因为当过伪国大代表,被政府枪毙了。彭进之思想进步,又没有血债,是共产党团结的对象,没理由出此下策。何况袁济安死于一九五一年,在彭进之之后,两者毫无关联。

那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说起来就要提到大名鼎鼎的副统帅林彪了。北伐时,林彪才十八九岁,在彭进之手下当见习排长。有回查哨,林彪犯了点小错误,被彭大营长揪住了,劈面训斥了一顿。林彪那副犟脾气,大伙儿都是知道的,毛主席面前都不买账,当然要顶撞了。彭进之是旧军队过来的,脾气一上来就管不住自己了。你小子,还反了你了?甩手就是一耳光,就此种下祸根。

人都没长后眼睛,谁能猜到当年的小娃娃会变成统兵百万的“四野”司令呢?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跟林彪做对头,彭进之算是倒了大霉了。

话说一九四九年,白崇禧被林彪赶得鸡飞狗跳,跑了大半个中国,在武汉喘了口气,又要跑路了。为了保境安民,填补政权真空,张难先等人及时成立了“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彭进之是负责人之一,忙到五月十六日解放军从循礼门进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六月初,林彪当上了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春风得意,走马上任。难老不知道两人有过节,兴冲冲地约彭进之到大智路车站接车,三请四催,他就是不出来。真是有苦难言哪!去吧,怕是要出丑;不去吧,显得难老多没面子。权衡了又权衡,没别的办法,硬着头皮出门了,一路上默默求菩萨保佑,千万不要被林彪认出来。

接车的不少,有军政要员,有商界精英,有社会名流。教育界也有人,武大校长周鲠生、华中大学校长韦卓民都在。林彪很谦和,对前辈尤其尊重,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彭进之躲闪不及,假装不认识,跟林彪打了个照面。一晃二十多年了,林彪还真没认出他,刚要伸手,旁边有人介绍了,说这位老先生就是著名的谁谁谁。林彪一听,盯着他看了看,手就找下一位去了,嘴里还嘀咕了一句:“他怎么来了?”

彭进之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好在场面热闹,外人没看出来,要不脸面都丢光了。稍后要举行酒会,彭进之推说身体不适,打道回府,一连好几天坐卧不安,长吁短叹。他对人说:“林彪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睚眦必报,终究容不得我,我怕是活不长了。” 这事过后,林彪这边好像没什么动静,也许人家位高权重,踌躇满志,根本没把他放在心上。彭进之却再没睡过一夜安稳觉,身体日渐消瘦,终于不堪忍受,吞金自杀。唉!军阀作风害死人啊!要是当初忍着点,不扇那一耳光,该有多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