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越国遗址 |
释义 | 南越国遗址是南越国王宫的遗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内,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包括御花园遗址、南越国宫殿遗址、南汉国宫殿遗址以及各朝官署遗址等。1996年11月20日,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1日,南越国宫署遗址向公众开放部分已整理修复完的大约3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并在10000多件发掘品中精选部分文物向公众展出。 简介南越国遗址中的御花园遗址是1995年被发现的,在遗址中发掘出方池、弯月池、曲渠、平桥、步石等宫殿园林的遗迹;宫殿遗址是2000年在广州市儿童公园被发现的。西汉南越王宫署遗址有三大重点:南越王宫苑的遗址,南汉国宫殿遗址,还有2000年不间断的城市中心的遗址遗物。 发掘记录1984年1984年发现的是南越国御花苑的一个大型的石构蓄水池,约4000平方米,当时只挖了400平方米 1995年,一座大型石砌水池在位于中山四路的广州市长话局的基建工地被发现。经过初步查探,水池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水池中的建筑为国内首次发现的石构建筑,被认定为秦汉时期南越国的王宫遗址。同年,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之名列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996年1996年,在石池之西又发现一口筑造精良的南越国食用水井。 1997年1997年,在信德文化广场工地发现一条150米的自西向东的曲流石渠,渠底铺有黑色的卵石。在石渠东面尽头的弯月形水池中,发现了数百龟鳖的残骸。石渠中还有果核和树叶。水自石池处引出,经过石渠后通过木质的暗槽口流入珠江。这条石渠被推断为南越国宫署内的御花园,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造园林水景。1997年,以“南越国御苑遗迹”再次列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0年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御花园遗迹西侧一墙之隔的儿童公园内进行试掘,发现南越国宫殿遗迹。为此,广州市政府决定将儿童公园进行搬迁,由文物部门进行全面的发掘。 2002年2002年9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联合组成发掘队,开始对原儿童公园进行发掘。发掘区由南向北被分为3个区。 2003年2003年5月,Ⅰ区东部和整个Ⅱ区已经被发掘至清代文化层,清理出广东布政司署、容丰仓、禺山书院及抗战时期日军广州神社的遗迹。同年8月,考古队继续对清代以下的文化层进行发掘,发现了唐、宋、元、明时期的类斯官署的建筑,以及五代南汉国的大型宫殿遗迹。 2004年2004年底,已经发现了南越国时期的一号、二号宫殿。考古学家认为,“由于对汉初南越国的宫署情况,文献无证,因此这批建筑遗迹的出现,无疑为研究汉代宫署园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 2007年2007年5月挖掘出千年历史的南汉城墙。 构造南越国宫署遗址面积共15万平方米,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华路,被考古专家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 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的重点遗址包括南越国宫殿、六朝的高台建筑、唐代砖砌路面、五代南汉国的宫殿和苑池、宋代大殿、明清布政司署、法国领事馆以及民国时的日本神社和胡汉民公园的遗迹。 南越国宫署遗址包括御苑、宫殿、廊道与排水设施、井、木简等亮点。御苑有石构水池(出土的木简将其称为“番池”)和曲流石组成。番池中散落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大型印花砖、瓦件及铁门枢等建筑构件,还发现叠石柱等遗物。曲流石渠北端与番池连接,石池之水通过木暗槽引入曲流石渠。 宫殿形制模仿西汉的长安城,有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一号宫殿位于赵佗城的东南方,其东南面是御花园,很有可能是模仿长安城的长乐宫建造,而其西面的二号宫中的散水面上出土的一块陶器残片上印有的“华音宫”三字,表示二号宫殿可能名为“华音宫”。 南越国宫殿遗址旁是南汉国宫殿的遗址。遗址建筑面积约有1000平方米,在发掘现场西部和南部也各找到其他宫殿的铺砖铺石板地面,做工精美。 南越王宫署出土的一些石材、切割技术和砌法有着西亚的风格,目前在中国北方出土的多为圆柱和方柱,菱形的柱子是南越王宫署特有的,这些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息息相关 出土文物瓦片在南越国宫殿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绳纹板瓦、筒瓦、“万岁”瓦当、云纹瓦当、带钉瓦、大型花纹砖、凹面砖等各类建筑材料,大量带“官”、“公”、“宫”、“居室”等内容的戳印瓦片,少量带釉的绳纹瓦片;还有陶罐、盘、瓮等生活用品。 植物在已发掘范围内共发现南越国井5口,其中一口井现存深14.3米,是中国秦汉考古发现最深的。御苑附近出土木简的渗水井里,专家从其沉积土中浮选出了不少珍贵的动植物遗存。光植物就有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还有材用类(楝树)、芳香类(山鸡椒)、药用类(紫苏),其中冬瓜籽是我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实例,几万粒甜瓜籽是广东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甜瓜遗存。渗井的淤泥中还有不少植物叶片,主要是木兰科和榕树这两种至今为岭南园林所广为采用的园林植物。 木简2005年,在南越国宫殿遗址中出土南越木简100余枚,为南越王宫中的档案文书。 出土的一百余枚南越木简,内容经初步考察为南越王宫的纪实文书,如宫室管理、职官、地理、法律、风俗等等,从多方面反映出南越国的多种制度,可说是“岭南第一简”。这批木简或是当时废弃后冲入井内积聚形成的,直接印证了发现的南越国宫殿与宫苑遗迹,还有明确的纪年,彰显出南越国遗址的历史真实性和对该遗迹定性定位的正确,也为南越国史提供了重要补充。木简中有好几处栽培和管理枣的记载,说明两千年前的广州地区盛产大枣,但是现在广州枣树已经几乎绝迹。 黄釉陶黄釉陶脊吻 2008年3月,遗址中出土南汉国宫殿使用的黄釉陶鸱吻,这件出土的鸱吻残件全身刻鱼鳞纹,背部刻羽翼,龙爪凤尾,身下刻云气纹,头部残缺。但仍可以判断它是一个瑞兽的建筑构件,并且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 高约一米,宽八十厘米左右,重量逾七十斤。 釉色均匀带有光泽。这是目前广东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釉陶雕塑鸱吻,比陈氏书院(陈家祠)屋顶上的石湾釉陶鸱吻要早950年,比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山西华严寺大殿琉璃鸱吻还要早近100年,可以说,它是广东石湾釉陶雕塑鸱吻的鼻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