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郡袁氏
释义

概述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

《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

秦以前袁氏最早的祖先居住在陈郡阳夏,到东汉时袁良二子袁昌和袁璋分为两支,袁昌一支即为汝南袁氏的源头,袁璋一支即为陈郡袁氏之源,袁昌之子为袁安,袁璋之子为袁滂(《宰相世系表》)。据史载:“袁安为司徒、司空,孙汤为司徒、太尉,汤子成为五官中郎将,成生绍,故云‘累代宠贵’也。”《后汉书》载汝南袁氏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五人,经历四代均居三公之位,所谓“四世五公“。所以陈郡袁氏之信史应从袁滂开始。而汝南袁氏则应在袁安以前就已与陈郡袁氏分为两个支脉了。

从史籍上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东汉时期,汝南袁氏的声名远甚于陈郡袁氏。史言“(汝南)袁氏贵宠於世,富奢甚,不与他公族同。”(《袁安传》)汉末三国以后,汝南袁氏便湮没无闻了,人们所见到的只是陈郡袁氏的兴起与发达,这首先与其家风、家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袁滂为汉司徒,其作人原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其子袁涣也继承其父风范,“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曹操“闻(袁)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袁涣“有四子,侃、寓、奥、准。侃字公然,论议清当,柔而不犯,善与人交。在废兴之间,人之所趣务者,常谦退不为也。时人以是称之。历位黄门选部郎,号为清平。稍迁至尚书,早卒。寓字宣厚,精辩有机理,好道家之言,少被病,未官而卒。奥字公荣,行足以厉俗,言约而理当。终于光禄勋。准字孝尼,忠信公正,不耻下问,唯恐人之不胜己。以世事多险,故常恬退而不敢求进。”陈郡袁氏除袁涣一支外,还有袁徽一支。史载:“初涣从弟霸……霸弟徽,以儒素称,遭天下乱,避难交州。”(《魏书·袁涣传》)这一支也明显地受到了陈郡袁氏家风的影响,袁徽曾说:“古人有言,知机其神乎!见机而作,君子所以元吉也。天理盛衰,汉其亡矣!夫有大功必有大事,此又君子之所深识,退藏于密者也。且兵革既兴,外患必众,徽将远迹山海,以求免身”。(《魏书·袁涣传》裴注引《汉纪》)由此可以看出,陈郡袁氏所崇尚的门风比较谦恭清素,在政治上不求过分显达,在那样长期动荡的年代里,几乎没有见到陈郡袁氏有刀光剑影的记载。

陈郡袁氏崇尚清虚,在政治利害上与其他大族没有带根本性的冲突,在经济上也不聚敛财富。吕布失败时,“陈群父子时亦在布之军,见太祖(曹操)皆拜。涣独高揖不为礼,太祖甚严惮之。时太祖又给众官车各数乘,使取布军中物,唯其所欲。众人皆负载,唯涣取书数百卷,资粮而已。众人闻之,大惭。涣谓所亲曰:‘脱我以行阵,令军发足以为行粮而已,不以此为我有。由是厉名也,大悔恨之。’太祖益以此重焉”。(《魏书·袁涣传》裴注引《袁氏世纪》)因此陈郡袁氏在动乱的年代能够得以保存,积蓄了家族实力,没有遭到灭族的危险。他们为了使家族兴旺永昌,在其谦恭清素家风影响下,其政治态度、思想文化、婚姻关系上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这一家族后来能够位列一等高门的重要因素。

陈郡袁氏主要代表人物

袁滂、袁涣、袁侃、袁宇、袁奥、袁准、袁质、袁瓌、袁猷、袁乔、袁宏、袁耽、袁湛、袁豹、袁洵、袁淑、袁顗、袁粲、袁昂、袁宪、袁君正、袁枢、袁敬、袁泌、 袁粲、袁松、袁廓之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8: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