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盘阳村
释义

历史名镇-盘阳,又名般阳、盘羊。 盘阳临郱山而居,而成为郱邑,西周时为纪国所辖。公元693年齐国征伐纪国,把郱邑并入齐国版图,始有“临淄为京,盘阳为城”之说。自南北朝刘宋时期置县,至魏、隋、唐、元仍为县治。《辞海》载:“般阳,古县名,两汉置。因在般水之阳而得名。治所在山东西南淄川。南朝宋移至东南。北齐废,隋复制,后废,唐复置,又废。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盘阳社,社以古县名,俗讹为盘阳。”

明嘉靖二十年(1552年)到清光绪十年(1884年)盘阳均为仁寿乡盘阳社社址(期间文字资料开始由般阳演变为盘阳);1952-1954年隶属临朐县盘阳区;1958-1984年为辛寨人民公社盘阳大队队址;1984-1993年,为临朐县盘阳乡住址。长期以来都是这一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

盘阳村南是龙山文化遗址,在这里很早就发现了精细的石斧、石铲、石刀、石矛等石器及大量的黑陶残片。村东发现了春秋时期纪国郱邑墓葬群。

潍坊新闻网报道:辛寨镇东盘阳魏晋南北朝遗址......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专家对墓葬群周围、盘阳一带的文物遗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这一带文物遗迹十分密集,年代大部分在战国、汉代及魏晋时期,与墓葬群的年代大致吻合。这些遗址距墓群最近的有大店西遗址,仅600余米,该遗址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较厚,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东盘阳遗址在墓群的东南方向约700米处,据群众反映,这一带曾发现过夯筑的墙基,并出土过较多的东周至汉代的青铜剑、戈,铁剑、陶器等文物。当地有“临淄为京盘阳为城”的传说。另外距墓群不远的孟家庄窑厂有大面积的战国墓群,土埠店遗址有大面积的汉代墓群,古城村有汉代遗址与墓群,现存临朐博物馆的一面几乎没有一点锈蚀、制作精美的水银胞浆黑色日光镜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自古城村。

据《史记》记载:“上曰……齐惠王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乃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另据《临朐县志》记载:“西汉时朱虚为琅琊郡,治所在临朐东南十三公里的古城村。”现存盘阳村的《重修泰山行宫碑记》中记载:“(盘阳)西南数里有地隆起,盖汉代刘章封国也。”

由此可见,盘阳周围的历史文物遗迹还是颇为密集的,特别是在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这一带是一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而大片古墓群的揭露和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更充分证实了这一区域曾经的繁荣与富庶。

城阳故址在今山东临朐县境内。明朝临朐进士傅国的《昌国》:“城阳、琅琊也,朐境也。”“城阳,朱虚郡名也。”民国《临朐续志·卷六》:“城阳侯国,孝文二年侯刘章于城阳,是为景王国,在今县南境。”地方志的这些简略的记载有什么依据呢?《史记·卷十七》:“孝文前元年,初置城阳郡。”既然在《史记》、《汉书》中多次提到西汉一建立就有城阳郡,齐王刘肥在汉惠帝时就赠城阳于鲁元公主,平吕之后立即将城阳等“复还于齐”,怎么又冒出这么一句话,说城阳郡初置于孝文帝前元元年呢?《史记·孝文本纪》还记载:“二年三月,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齐剧郡”又在哪里呢?其他史料均无此提法。顾名思义,“齐”指齐国,“剧郡”应是齐国的辖地之一。《水经·巨洋水注》:“朐剧之人,辩者也。”“朐剧”泛指今临朐、昌乐、寿光、青州一带。所谓的“剧郡”是否有可能是《史记》作者泛指这一地区?或者是后世在流传过程中抄错了字?“孝文前元年,初置城阳郡”是一条重要的信息。《史记》、《汉书》一会儿称城阳为邑,一会儿又称城阳为郡,一会儿说城阳如何如何,一会儿又否认城阳的存在,矛盾重重,似有某种人们搞不明白的原因在困扰着古人。如果不是笔误,这原因似乎就是:西汉初年,确实存在过城阳,但是,那时候的城阳是一座城邑而不是一郡。也就是说,齐王刘肥作为“汤沐邑”赠送给鲁元公主的城阳是邑而不是郡。汉文帝前元元年才在朝廷将城阳邑返还给齐国的前提下,以城阳邑为中心设置城阳郡。为什么要设置城阳郡呢?将城阳邑一带的齐国之地划出设置为城阳郡是为设置城阳王国作准备。第二年即汉文帝前元二年三月,便改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国于新设置的城阳郡。城阳郡也罢,城阳王国也罢,其治所自然都在城阳邑。那么这个城阳邑故址何在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个前提:西汉初期,今临朐县辖地内主要有两个县,一个是临朐县,辖地主要为今临朐县西部、北部以及今青州南部。另一个县是朱虚县,辖地主要为今临朐县中东部以及今昌乐南部、安丘西南部。朱虚县为当时有名的大县之一,但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68年),朱虚县被撤消,其地域以及社会人文资源基本上都由临朐县传承至今,所以,我们所说的今临朐县辖地包括西汉初期的临朐、朱虚两县的辖地。

笔者认为,西汉初期的城阳邑故址可能在当时的朱虚县境内、今临朐县盘阳村一带。主要理由是:第一,盘阳地区为山间冲积平原,东西南北四面环山,只在西南方向有一山口通向辛寨冲积平原并与之相连。境内地势高亢,背风、向阳、近水,是古人建城筑邑的理想之地。土质肥沃,被誉为临朐最好的三块宝地之一。南丹河由北而南贯穿全境,盘阳河自东而西横亘而过,水利条件优越,旧志所谓“山环水绕,固自一都会也”。第二,西周时期,此处为纪国�Z邑。《左传·庄公元年》:“齐师迁纪�Z、�t、�N”。从此,�Z邑归属齐国。第三,战国时期,齐国修建了一条长城支线,从盘阳村北岭横亘而过,此处在长城以南,符合“城阳”的地理条件。很有可能战国时期长城修筑之后此地由�Z邑改称城阳。第四,民间传说“临淄为京,盘阳为城”,这一说法可能反映了西汉时期齐国首都在临淄,盘阳为城阳城的历史格局。第五,城阳王国与朱虚侯国应该存在一定的前后延续关系。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14岁的刘章被召入京城长安,封为朱虚侯,食禄800户,任皇宫侍卫官,娶吕禄之女为妻。吕太后用名誉、权力、地位、利益、女人拉拢刘章,目的在于笼络刘氏人心,羁绊刘章这员虎将,为我所用,可谓一石二鸟。当时的侯国不同于王国,对封地无行政、司法等管理权,例如,朱虚侯仅对800户有征税权,对整个朱虚县并无任何管辖权。刘章等人并不愿意离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京城去钻山沟,所以,平吕以前,刘章不被允许、也不自愿到朱虚县封地去过日子,一直住在京城长安,享受着侯爵一级的政治、经济待遇。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平吕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上台的汉文帝对既有平吕之功又有夺帝位企图的刘章及其家族采取了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他不会允许刘章继续住在京城长安,成为一个心腹之患。而新上台的齐王刘则是刘章之侄,他也不会欢迎他这位虎将二叔住在临淄城,对他的齐王王位构成威胁。所以,京城长安和齐都临淄都不是刘章的居住之地,刘章被迫就国于朱虚,住在城阳是完全可能的。不久,朝廷又将城阳邑附近的几个县划出,组建成一个城阳郡,即《史记》所谓的“孝文前元年,初置城阳郡”,然后以郡改国,就地封刘章为城阳王。作为城阳国铺垫的城阳郡只存在了几个月就被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中,所以在后世史籍中成为一个忽隐忽现,若有若无的地名。但是,不设城阳郡,就没有城阳国的空间,所以,这是一个必有的法律程序。城阳王国的辖地(也就是为之特设的城阳郡的辖地)包括哪些地方呢?《史记》所谓的“齐剧郡”虽然模糊,不着边际,但却依稀露出了一点蛛丝马迹:城阳王国就在“朐剧”一带,应该以城阳邑为中心,辖当时的朱虚、临朐、营陵、广县、剧县、安丘等县,即今临朐、青州、昌乐、安丘等县的全部或一部。第六,今盘阳村以西有一处汉代遗址,经常出土一些汉代文物,当地民间称之为“王城”。有的学者认为,此地可能就是城阳邑故址。

汉文帝三年四月,仅仅当了一年城阳王的刘章“忧郁”而死。第二年,刘章的独子刘喜继任城阳王。汉文帝十二年,刘喜被迁往淮南,城阳一名被带走,盘阳之地从此又恢复了春秋以前的名称�Z邑,其王国辖地各县也恢复原先建制。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朝廷��封在反击匈奴入侵的战役中阵亡的孙�n之子孙单为瓶侯,国于瓶,即原城阳邑。同年,刘喜由淮南返回,无法再回城阳,便改封于莒县县城,仍名城阳王国,“割卢县、东安、阳都、莒县”四县为新的城阳王国辖地。城阳王共传十代,至刘俚,王莽代汉,国废。从此,历代史籍只记载城阳王国迁至莒县以后的历史,城阳王国在今临朐县境内即当时的朱虚县境内城阳邑一带的短暂历史被淡化于历史的滔滔长河之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