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进
释义
1 影视演员

个人档案

姓 名: 陈进

性 别: 男

生 日: 12月22日

星 座: 摩羯座

身 高: 180cm

体 重: 70kg

籍 贯: 陕西

语 言: 普通话、英语

学 历: 本科

专 业: 表演

爱 好: 表演 健身 骑马 游泳……

特 长: 器乐

最喜欢做的事 看书 旅游……

最喜欢的电影 《BLACK》……

作品介绍

主演拍摄的广告:

中国移动12580广告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情境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12580商旅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3G手机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G3笔记本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十周年宣传片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内部形象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G3发布会宣传片

中国电信天翼广告

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形象宣传广告

法门寺宣传片

京福华肥牛火锅广告

金喜洋洋羊奶粉广告

妞妞月饼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移动总公司移动智能手机一卡通广告

中国移动陕西总公司数字化城管广告

四川省六六红火锅底料广告

八鱼食用油广告

西飞国际新舟600客机广告

中国移动e100广告

上海世博会陕西会馆西安形象宣传片广告

成都文殊坊形象宣传片

2011年西安世园会形象宣传片

西安大明宫宣传片

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片

……

参演的电视剧:

《硝烟背后的战争》 饰演 文艺兵小陈

导演:万盛华

《王者风范》 饰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1师杨参谋

导演:张国庆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饰演刘伯坚

导演:康洪雷

……

2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男,1959年1月出生,北京人。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979年1月-1983年2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图书馆自动化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3月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1996年晋升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社员,九三首医大支社委员。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毕业参加工作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系统设计、功能设置、程序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行编制的图书馆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是首医大第一个实时管理系统,为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参加北京地区高校联合采购统一编目项目,编制数据转换程序、培训在岗人员,为推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进程尽心尽力。1998年协助起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评估条例,并被选为评估委员,重点负责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数据的标准、网络服务等项目检查。为多家高校图书馆举办图书馆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1993年起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各种图书馆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有:《远程通讯-图书馆自动化重要手段》、《一个实用的MARC格式转换程序》、《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现状及展望》、《图书馆的出路-资源共享》、《图书馆流通计算机管理系统》、《奖学金标准分计算中加权因素分析》、《未来我国中、中型医学图书馆发展模式初探》、《我馆1989年至1991年度中文医学图书采购评估》。

3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教育经历

1878.2.-1982.1.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机械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2.2.-1984.10. 重庆建筑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0.-1990.12. 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10-2000.5. 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6年评为教授。

曾先后担任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

2000.5.-至今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

复杂机电系统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工程机械系统现代设计及网络化、可再生能源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

学术兼职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

负责或参加的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曲面泛函和多学科耦合的风力机叶片设计理论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泛函的涡旋型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涡旋型线集成理论及其形状优化方法"

[4] 重庆市攻关项目:"基于SJY的涡旋压缩机研究"

[5] 重庆市攻关项目:"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系统"

[6] 重庆市建委项目:"长江鹅公岩大桥索箍高强螺栓护罩装置研究"

[7] 重庆市建委项目:"长江鹅公岩大桥索箍高强螺栓预紧力测试研究"

[8] 重庆市建委项目:"全自动维卡仪研制"

[9] 企业合作项目:"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及挖掘性能分析系统的研制"

最近的论文、著作、成果等 (限10篇)

[1] Wang Licun, Chen Jin. Summariz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General Profiles for Scroll Compressor. IEE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Budapest, Hungary, 2006.pp166-170. EI收录

[2] Wang Licun, Chen Jin. Inherent Engagement Mechanism Study of Profile of Scrolls. SPI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2005. pp60400I-1-60400I-6. EI收录

[3] 陈进, 王立存,李世六.通用涡旋型线理论研究与深入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6.5.pp11-15.EI收录

[4] 王立存,陈进,李世六等.基于泛函的涡旋型线共轭啮合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7.3pp50-53EI收录

[5] 陈进, 张永栋, 宋立权,王立存.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涡旋型线形状优化.机械工程学报,2005.1.pp172-175.EI收录

[6] 王立存, 陈进. 涡旋型线几何理论及耦合机理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6.5.pp524 -528. EI收录

[7] 王立存, 陈进. 基于泛函的涡旋型线典型型线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7.4.pp949 -951. EI收录

[8] 王立存, 陈进. 基于运动学的涡旋型线固有耦合机理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7.7 EI收录

[9] 宋立权,陈进,王伟基于三基圆的涡旋压缩机型线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5.8 EI收录

[10] 陈进、杨涛等. 基于同态映射进化算法的改进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4.1. EI收录发明专利获权:涡旋压缩机 宋立权,陈进,王伟

4 安徽省淮南市人事局办公室副主任

男,1965年生,汉族,大学本科,文学学士,讲师、经济师,现任安徽省淮南市人事局办公室副主任,《干部人事月报》特约记者。八公山下,淝水之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这方丰厚的沃土哺育了他的成长。中文系毕业,又研习了新闻。曾在《淮南日报》、《淮南政报》、《淮南工作》、《社会科学》、《旅游晨报》、《安徽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房地产开发报》、《干部人事月报》、《中国机构》、《人事导刊》等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杂文、通讯报道、新闻特写、理论论文十多万字和若干摄影作品。散文曾获市一等奖;撰写的新闻特写《路在脚下·安徽工贸学校启示录》,对中等职业中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示范作用,受到国家、省、市领导及有关专家的好评;撰写的理论论文《迈向法制化轨道·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与管理的思考》对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所撰论文分别入选《中国当代“改革者”》、《中国改革先锋》、《当代管理艺术文集》、《中国当代社科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今日辉煌》、《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等中国改革开放大型理论文集。教坛耕耘十载,曾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受到记功奖励;后又从事人事调研、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和机关公务管理工作。在市编办工作期间,和全体同志共同努力,该市编办被评为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单位,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

5 江苏大学教授

195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1982年6月毕业于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电子技术师资班,现为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主任,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带头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方向带头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器系统监测与控制、工业检测及智能仪表、多传感器融合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教学、指导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并致力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建设。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微机原理及应用等6门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传感检测技术、单片机及智能化仪器等课程,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项,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部省级纵向课题10余项,教学研究课题2项,主持和参加在研国家、省级纵向课题6项。

6 驰宏锌锗总经理

云南省镇雄县籍人,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86 年7 月参加工作,2000 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为发展云南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1982 年9 月—1986 年7 月在昆明工学院学习; 1986 年7 月—1991 年3 月在云南会泽铅锌矿七O 分矿工作; 1991 年4 月—2000 年6 月在云南会泽铅锌矿采选厂工作,历任采选厂技术科副科长、科长,采选厂副厂长,会泽铅锌矿副总工程师兼采选厂副厂长; 2000 年6 月—2001 年11 月任云南会泽铅锌矿总工程师; 2001 年11 月—2004 年3月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2004年7月--2005年10月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5年10月--2007年6月年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6月至今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10年2月兼任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其中:2000 年9 月—2002 年7 月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MBA 在职硕士研究生。

7 武警少将

陈进 武警指挥学院政委,少将。1954年4月生,江苏滨海人。1971年1月入伍,1976年4月入党。历任历任战士、干事、政治指导员、秘书、政治处主任、团政委,解放军步兵18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警181师副政委,1997年12月任武警重庆市总队政治部主任,武警山东总队政治部主任。2002年任武警河北总队政委。2010年9月任武警指挥学院政委。2003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党的十七大代表。

8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客运公司经理

工作分工: 主管全面工作

简 历: 简历:1986年8月—2004年4月,在金牛区交通局参加工作;2004年 —至今,金牛客运公司担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9 台湾女画家

陈进(1907 ~ 1998)女士,民国前五年出生于新竹县。是光复前台湾著名画家当中唯一的女性。她中学时期美术成绩优异,得到当时任教於第三高女﹝即今中山女高﹞的日籍美术老师乡原古统的赏识,毕业後并接受老师的建议,远赴日本考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就读。1927 年,以一年级的三件学期作品《姿》、《罂粟》、《朝》参加第一届台展东洋画部,均获入选。并与林玉山、郭雪湖共获「台展三少年」之美誉。

陈进执著一生,对艺术的追求与忠诚,可以远溯到她年轻的时代,那种一丝不苟、求真、求善、求美的工作态度,一直延续至今。她无悔地不懈於艺术创作,以其细腻独到的慧眼,仔细观察周遭的人、事、物,并反映在她画笔之下。

10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党委书记

陈进 中共党员,红山学院党委书记,分管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管理工作

11 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副院长

1959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198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85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目前任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副院长。目前还担任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发电学会水电站及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江科学院院报》、《水资源研究》编委;水利部首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曾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典、南非、印度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三峡和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研究,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和水利部创新项目。获得国家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出版专著译著4本,在国内外正式发表论文90多篇,撰写科研报告40余份。专业特长: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水利工程系统风险分析等。目前负责的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洪灾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机理”中专题“长江上游干支流水沙变化”;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条件下高拱坝的失效机理和安全评估”;

(4)国家“948”项目“水资源综合管理分析系统技术”;

(5)欧盟第6框架计划“Multi-stakeholder Platform for ASEM S&T Cooperation on Sustainable Water Use”;

(6)健康长江指标体系研究

12 网站站长

1984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

2000年在上海游戏米果担任游戏推广总监

2001年全国网络游戏推广冠军得主陈进。

2002在浙江打工,长达四年

2006年回家专职从事咸宁地区游戏推广,推广游戏数十款

2011年在自己的故乡湖北咸宁创办咸宁装修装饰网,咸宁房地产网

13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姓名:陈进性别:男

职务:总经理,董事

任职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学历:大学

职位名称:总经理,董事

简历: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云南省镇雄县籍人,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为发展云南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昆明工学院学习;1986年7月—1991年3月在云南会泽铅锌矿七O分矿工作;1991年4月—2000年6月在云南会泽铅锌矿采选厂工作,历任采选厂技术科副科长、科长,采选厂副厂长,会泽铅锌矿副总工程师兼采选厂副厂长;2000年6月—2001年11月任云南会泽铅锌矿总工程师;2001年11月—2004年4月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4年4月至2004年8月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其中:2000年9月—2002年7月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MBA在职硕士研究生;2004年8月至今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导师介绍

导师姓名 陈进导师性别 男

职务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工程信号处理及振动噪声分析 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

教育背景

时间 毕业院校 学历

2000.7 – 2003.1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大学院 机械物理工学科 博士

1982.2 – 1984.7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系 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 硕士

1978.2 – 1982.1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系机制设备及工艺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1984.7 – 1986.10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系 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助教

1986.10 – 1988.10 公派赴日本国小野测器公司进修,讲师

1988.10 – 1992.12 上海交通大学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党支部书记

1992.12 – 1995.2 上海交通大学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教授/校工会副主席

1995.2 – 1996.4 美国Iow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副教授/校工会副主席

1996.5 – 1998.3 上海交通大学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教授/校工会副主席

1998.3 – 2002.12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院长/主任/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校工会副主席

2002.12 – 2004.12 上海交通大学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教授/MSSP编委/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校工会副主席

2004.12 – 2007.4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07.4 – 上海交通大学 图书馆馆长,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03.10 - 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7.11- 上海市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图书馆学会副会长、图书馆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性能退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信号处理与振动、噪声信号分析

网络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科研项目

2001.1 – 2003.12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的设备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2001BA204B05-KHKZ0009)”,负责人

2003.12 – 2005.11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都市交通噪声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

2004.1 – 20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50335030)”,第三负责人

2005.1 – 2006.12 日本Fujitec公司国际合作项目:“振动测试环境、声源分析及电梯定位系统开发”,负责人

2005.1 - 2006.1 产学合作项目:“贵州水城钢厂鼓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负责人

2006.1 - 2008.12 日本Fujitec公司国际合作项目:“噪声源的声全息辨识”,负责人

2007.1 – 20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IMS 并基于信息融合的设备性能退化评估与预测(50675140)”,负责人

2007.6 - 2008.6 产学合作项目:“马钢集团煤焦化公司鼓风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负责人

2007.1 – 2008.12 国家863项目:“大型变频煤气鼓风机故障预测与维护技术研究(2006AA04Z175)”,负责人

2009.1 – 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循环统计量的盲源分离方法研究及其在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50875162)”,负责人

2011.1 - 2011.12 产学合作项目:“扫描机构组件级寿命试验设备轴承监测系统开发”,负责人

2011.1 - 2011.12 产学合作项目:“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及专家系统软件开发”,负责人

2011.1 – 20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51035007)”,第三负责人

2012.1 – 201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机械设备性能退化评估与预测研究(51175329)”,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专著

[1] Z.Y. Wang, J. Chen, G.M. Dong, Y. Zhou. Constraine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chine fault diagnosi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1, 25(7), pp 2501-2512.

[2] Y. Ming, J. Chen and G.M. Dong. Weak fault feature extraction of rolling bearing based on cyclic Wiener filter and envelope spectrum.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1, 25(5), pp 1773-1785.

[3] F.Y. Cong, J. Chen G.M. Dong and K. Huang.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impact energy model for the rub-impact assessment in a rotor system.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1, 25(7), pp 2549-2558.

[4] G.M. Dong. and J. Chen. Study on cyclic energy indicator for degradation assessment of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1, 17(12), pp 1805-1816.

[5] G.M. Dong. and J. Chen. Vibration analysis and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a rotor with open cracks. Jap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1, 28(1), pp 171-182.

[6] F.Y. Cong, J. Chen. and Y. Pan Kolmogorov-Smirnov test for rolling bear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and prognosi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1,17(9), pp 1337-1347

[7] T.F. Tang, J. Chen and G.M. Dong. Signal complexity analysis for fault diagnosis of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based on matching pursuit.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published online 3 August 2011. DOI: 10.1177/1077546311405369

[8] Z.Y. Wang, J. Chen, Y. Zhou and W.B. Xiao.A new method for blind extraction of cyclostationary signal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published online published online 12 September 2011. DOI: 10.1177/1077546311404730

[9] Cong, F., Chen, J., and Dong, G.M. Research on the order selection of the autoregressive modelling for rolling bearing diagnosi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0, 224(C10): 2289-2297.

[10] Pan, Y.N., Chen, J., and Li, X.L. Bear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lifting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and fuzzy c-mean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0, 24(2): 559-566.

[11] Zhao, F.G., Chen, J., Dong, G.M. and Guo, L. SOA-based remote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0, 46(9-12): 1191-1200.

[12] Dong, G. M., J. Chen. Crack identification in a rotor with an open crack.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23(11). 2964-2972.

[13] Guo, L., J. Chen, X. L. Li. Rolling Bearing Faul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velope Spectru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09, 15(9). 1349-1363.

[14] Jia, W. Q., J. Chen, J. Q. Li, C. Yang. Data Extra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Patch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09, 95(1). 142-150.

[15] Jia, W. Q., J. Chen, C. Yang, J. Q. Li. Study of Sou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Beamforming and Patch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2009, 17(3). 219-245.

[16] Jia, W. Q., J. Chen, C. Yang, Z. Y. Wang. Study of a sound field separ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a single holographic surface and wave superposition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223(8). 1827-1836.

[17] Pan, Y., J. Chen, L. Guo. Robust bear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wavelet packet-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9, 23(3). 669-681.

[18] Pan, Y. N., J. Chen, G. M. Dong. A hybrid model for bear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 and fuzzy c-mean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223(11). 2687-2695.

[19] Pan, Y. N., J. Chen, X. L. Li. Spectral entropy: a complementary index 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9, 223(5). 1223-1231.

[20] Yang, C., J. Chen, W. Q. Jia. Joint Patch Near-Field Holography.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09, 95(2). 234-240.

[21] Zhao, F., J. Chen, W. Xu. Condi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an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E-Journal of Proces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 223(E2). 71-79.

[22] Yang, C., J. Chen, J. Q. Li,W. F. Xu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for the patch 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222(6). 945-953.

[23] Yang, C., J. Chen, W. F. Xue,J. Q. Li. Progress of the patch 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 technique.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08, 94(1). 156-163.

[24] Li, J. Q., J. Chen, C. Yang,G. M. Dong. A sound field visua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wave superposition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222(8). 1403-1412.

[25] Li, J. Q., J. Chen, C. Yang,W. Q. Jia.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accuracy of sound field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wave superposition. Acta Physica Sinica. 2008, 57(7). 4258-4264.

[26] Chen SL, Liao ZP, Chen J. A decoupling FEM for simulating near-field wave motion in two-phase media.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07, 25(2): 181-200.

[27] Sun WX, Chen J, Li JQ. Decision tree and PCA-based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7, 21(3): 1300-1317.

[28] Lei X Y, Zhang G C, Chen J, et al. Simulation on the motion of crankshaft with a slant crack in crankpi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7, 21(1): 502-513.

[29] Guo Bi, Jin Chen, Fuchang Zhou, Jun He. Application of slice spectral correlation density to gear defect detection. Proc. I Mech E Part C: 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6, 220(9): 1385-1392.

[30] W F Xue, J Chen, G C Zhang, et al. Sound sources identification for machine acoustic signals based on combined wave superposition method. Acta Acustica United with Acustica, 2006, 92(1): 45-50.

[31] X Y Lei, G C Zhang, X G Song, et al. Dong. Simulation on the motion of crankshaft with crack in crankpin-web fillet reg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5(3): 890-905.

[32] Li RQ, Chen J, Wu X.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using knowledge-based fuzzy neural network.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2006, 27(1): 99-108.

[33] Zhong Z M, Chen J, Zhong P,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method to feature extraction of machine sound sign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6, 28(9): 855-862.

[34] Wu Xing, Chen Jin, Li Ruqiang, et al. Web-based remot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6, 28(1): 162-175.

[35] Wu Xing, Chen Jin, Li Ruqiang, et al. Modeling a web-based remot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with UML and component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27(1): 5-19.

[36] Xue W F, Chen J, Li JQ, et al. Acoustical feature extraction of rotating machinery with combined wave superposition an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6, 220(9): 1423-1431.

[37] Dong GM, Chen J, Lei XY, et al. Global-Based Structure Damage Detection Using LVQ Neural Network and Bispectrum Analysis. Lecture Note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498: 531-537.

[38] Sun WX, Chen J, Wu X, et al. Early Loosening Fault Diagnosis of Clamping Support Based on Information Fus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498: 603-608.

[39] He J, Chen J, Bi G, et al. Frequency-demodulated Analysis Based on Cyclostationary for Local Fault Detection in Gear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3-294: 87-94.

[40] Li FC, Chen J, Zhang GC, et al. Wavelet Transform Domain Fil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cipient Fault Prognosi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3-294: 127-134.

[41] Zhang GC, Chen J, Li FC, et al. Extracting Gear Fault Features using Maximal Bispectrum.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3-294: 167-174.

[42] Lei XY, Zhang GC, Song XG,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zing of Vibration in Working Crankshaft with Crack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3-294: 401-408.

[43] Bi G, Chen J, He J, et al. Application of Degree of Cyclostationarity in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Diagnosi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3-294: 347-354.

[44] Geng ZM, Chen J. Investigation into piston-slap-induced vibration for engine condition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82(3-5): 735-751.

[45] Ru-qiang LI, Jin CHEN, Xing WU, Alfayo A. Alugongo.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Based on SVD, FCM and R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5, 27: 128-135.

[46] Zou J, Chen J. On Wavelet Time-Frequency Features of Torsional Vibration in Cracked Rotor System.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04, 82(15-16): 1181-1187.

[47] Zou J, Chen J.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ime-Frequency Feature of Cracked Rotor By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 and Wavelet Transfor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76(1-2): 1-11

[48] Dong GM, Chen J, Zou J.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A Rotor with An Open Crack.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 A/Solids, 2004, 325-333.

[49] Wu X, Chen J, Li RQ, et al. Internet-Based Remot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Aug. 2004, 3174: 567-573.

[50] Zhou FC, Chen J, He J, et al. Cyclic Statistics Based Neural Network for Early Fault Diagnosis of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Aug. 2004, 3174: 595-600.

[51] Zou J, Chen J, Niu JC, Geng ZM. Discussion on the local flexibility due to the crack in a cracked rotor syste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3, 262(2): 365-369.

[52] Zou J, Chen J, Niu JC, Geng ZM. Study on the transient response and wavelet time-frequency feature of a cracked rotor passage through a subcritical speed.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2003, 38(3): 269-276

[53] Zou J, Chen J, Niu JC, Geng ZM. Application of the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 to identification of a cracked rotor. ImechE (Part C) -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217(5): 551-556

[54] Wu JB, Chen J, Zhong P, Time frequency-bas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elimination of cross-terms in Wigner distribution. ELECTRONICS LETTERS, 2003, 39(5): 475-477.

[55] Zou J, Chen J. Feature investigation of a cracked rotor with initial deflection. ImechE (Part C) -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217(7): 787-796.

[56] CHEN Jin, Hagiwara I., SU X., SHI Q.Z., A bispectrum feature extraction enhanced structure damage detection approach,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C - Mechanical Systems, Machine Elements And Manufacturing, Mar 2002, 45(1): 121-126.

[57] J. Zou, J. Chen, Y. P. Pu, P. Zhong, On the wavelet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lgorithm in identification of a cracked rotor,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May 2002, 37(3): 239-246.

[58] Y. P. Pu, J. Chen, J. Zou, P. Zhong, Quasi-periodic vibration of cracked rotor on flexible bearing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Apr 11, 2002, 251(5): 875-890.

[59] Y. P. Pu, J. Chen, J. Zou & P. Zhong, The research on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a cracked rotor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ack force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IMechE) Part C, 2002, 216: 1099~1108

[60] W. J. Wang, J. Chen.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rrelation dimension of experimental time serie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Oct. 2001, 7(7): 1035-1047.

[61] W. J. Wang, Z. T. Wu, J. Chen. Fault identification in rotating machinery using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and bispectra. Nonlinear Dynamics, Aug. 2001, 25(4): 383-393.

[62] W. J. Wang, J. Chen, X. K. Wu, Z. T. Wu.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nonlinear methods in rotating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July 2001, 15(4): 697-705.

[63] X. K. Wu, J. Chen, W. J. Wang, Y. C. Zhou, Multi-index fusion-based fault diagnosis theories and method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Sept. 2001, 15(5): 995-1006.

[64] J. Zou, J. Chen, Z.M. Geng, Application of wavelet packets algorithm to diesel engines' vibroacoustic signature extra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01, 215(D9): 987-993.

[65] Z.M. Zhong, J. Chen, P. Zhong, The Research of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in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ing and Management, 2001.3, 6(1): 41-46.

[66] Ming Jiang,J. Chen A New Method 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Cyclostationary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ing and Management, 2001.9, 6(3): 136-142.

教学工作

1、 课程名称:机械故障诊断学

授课对象:硕士生 / 博士生

学时数:34

学分:2

2、 课程名称:工程信号处理

授课对象:硕士生

学时数:34

学分:2

软件版权登记及专利

1、专利名称: 磁流变液减振制动系统

授权号: 03141795.7

2、专利名称: 结构可变的直动式磁流变液阻尼器

授权号:03141794.9

3、专利名称: 结构可变的旋转式磁流变液制动器

授权号:03141793.0

4、专利名称: 电磁感应的状态识别信号处理方法

公开号: 201110026093.1

5、专利名称:基于网络实现的旋转机械性能退化评估方法

公开号: 201110025958.2

6、专利名称:针对旋转机械的阶次分析实现方法

公开号: 201110026078.7

7、专利名称:基于网络实现的旋转机械故障检测系统及其在线检测方法

公开号:201110068815.X

学术兼职

1999.1 – 现在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01.1 – 现在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003.10 – 现在 《Mechanical System & Signal Processing》杂志编委

2003.12 – 现在 故障诊断学会理事长

2004.1 - 2008.1 《振动与冲击》杂志编委会主任

2004.12 – 现在 《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常务编委

2004.1 – 2009.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 会长

2007.11 – 现在 上海市高校图工委 副主任

2007.11 – 现在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 副理事长

2009.5 – 现在 中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委员

2009.9 – 现在中国图书馆学会 委员

荣誉奖励

1987 “机械故障诊断程序库”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

1988 “阿依24发动机振动故障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5)

2003 “旋转机械的非线性振动、故障诊断与振动控制”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

2005 “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提取的理论与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

15 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简介

陈进,1958年生于杭州,祖籍安徽。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新世纪国际甲骨文书艺大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展等,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 奖”书法优秀奖。曾担任第一回韩中书艺家协会作品展和第三回大韩民国华虹国际书艺文人画大展评委。主要专著有《标准楷书》、《标准隶书》、《标准行书》系列及《老年美术大学教程行书基础》、《楹联碑帖》、《书法名帖技法大全》等。艺术简历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辞书。

社会评说

陈进的书法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在书法创作方面,技法全面、风格明显,并且诸体兼擅,尤其是他对魏碑与行草的钟爱与我不约而同。看过陈进很多的作品,魏碑的雄强博大而又不失文雅,行草的线条劲捷而又变化丰富都给我印象很深,那是他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书法创作需要创作者具有综合的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广博的文化修养、深厚的艺术才能修养等。艺术修养是从事书法创作时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条件和能力的总和。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书法创造力。一个人的天赋、后天的训练与艺术综合修养对于成功都至关重要。陈进深知天赋不可改变而后天的训练和积累却因人而异。书法技法的锤炼在书家的学书过程中往往相似,对于修养的积累却因各自环境的不同而层次有所差别。修养的提高,是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创作实践,要继承传统,并对文化进行不断地感悟、积累。陈进在学书的过程中深知要成为合格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上不断的提高自己,最重要的是在个人修养方面不断积累。我们关注并深入了解陈进的书法,首先要关注他的学书历程。陈进生活在书法创作与文化氛围尤其浓厚的杭州,数十年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得之于他对书艺的痴迷与杭州文化环境的熏陶。

书法作品是书家的灵魂和精神的折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书法的表现力。熟悉书法史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决定着创作目的、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也影响到书家的作品思想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陈进作为一个生活情感丰富、艺术思想深沉、创作态度执着的书家,除了大家熟知的他为了提高创作而在技法训练上下的的功夫外,他尤其重视修养的提高,学识修养能帮助陈进从整体上提高创作境界。所以,书法创作表现力被陈进认为是作为一个书家来说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它由专业技能和艺术感受力组成。对于陈进来说,专业技能一般都能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书法表现上的深浅高低,则往往体现在心灵对艺术的审美感受。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让陈进从文化高度去深层次的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和作品,使其相互渗透、包容,继而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

陈进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技法训练和一定文化修养的书家,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书法品之中。正是陈进所处的环境给予了陈进创作的养料和素材,并把陈进的内心感悟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因此,陈进从体验到构思,直到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书法作品的独特性,是体现陈进修养学识的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个人书法作品的风格是陈进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而不简单是表现技法之类的东西。要从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来理解风格,那才是真正的风格。

陈进在书法创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作品特征、格调,是陈进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陈进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应该注意的是陈进在长期进行书法创作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创作心理定势。即习惯了的书法知识、创作经验、审美观念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无意识,这便是他的既定心理定势,它可以决定后来活动趋势的模式,也在以后的书法创作活动中起着充分的准备和指向性作用。因此,对于陈进来说,要善于调整和改善书法创作心理定势,达到更好的创作心理状态,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创作实践。陈进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不断的创作、获奖,作品被收藏、获好评。相信陈进有着这样好的基础,以后还会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苏金成,艺术学博士)

16 四川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陈进 (1931~2008)笔名子叶、叶咏。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重庆中华剧专戏剧文学专业。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西南文工团、西南(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员,《红岩》杂志编辑,《四川文学》作品组副组长,《四川文艺》领导小组成员,《四川文学》副主编、主编,编审。四川省杂文学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剧本《英雄的故事》等。

17 水利专家

陈进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59年8月生,湖北武汉人。工学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工结构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长江科学院水工结构专业, 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1月

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8月至2003年3月

在长江科学院材料结构所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室副主任、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水资源研究室主任(兼)。1988年8月到11月到美国INTERGRAPH公司进修。1996年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科技青年”称号。2002年8月至10月到瑞典和印度参加由瑞典SIDA组织的流域水资源管理高级培训项目。

2002年9月任长江科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3月任长江科学院副院长。2006年10月-2007年4月到加拿大Regina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获“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就奖”。2010年4月到5月到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参加“国际粮食和水安全知识共享高级培训”。2010年10月任长江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纪委书记(兼)。

现主要从事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研究,同时兼任担任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