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建业 |
释义 | 1 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12月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部取得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与计算机仿真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8年至1989年曾作为访问学者於英国伯明翰大学从事地下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计算机彷真研究。回国后为北京市地铁一期工程开发了仿真软件 件。1992年至1994年应英国通用电气与阿尔斯通联合公司牵引为公司系统发展部的邀请,於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分该公司从事电力机车矢量控制系统的机算机仿真。1994年回国后於清华主要从事电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FACTS)的研究,并参加了STATCOM的研制工作,先后於国内外会议与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EI收录。 2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性 别: 男出生年月:1976年10月 学 位:博 士 职 称:副教授 ◎ 研究方向果实采后逆境与分子生物学 ◎ 教育背景2005.7-2007.7 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2.9-2005.7 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9.9-2002.7 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9-1999.7 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获学士学位 ◎ 参加课题情况2006至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荔枝果皮花色素苷酶基因的克隆与酶学性质研究(30671466)。 2006至今,参加国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衰老和质量劣变的调控机理(U0631004)。 2006至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乙烯受体在香蕉果实贮藏冷害中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30571299)。 2006至今,参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广东特色水果品质劣变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06200670)。 2005-2007,承担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采后香蕉果实耐冷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关系的分子细胞学机理研究(2005038500)。 2002-2005,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与葡萄高温胁迫相关的水杨酸信号在细胞内的转导(30270918)。 2002-2005,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温诱导葡萄水杨酸信号的产生其细胞分子识别(30471192)。 2002-2005,参加中粮集团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企校)合作项目:葡萄与葡萄酒酚类物质研究和标准制定。 1999-2002,参加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水果良种选育与引进(99NKY1005-01)。 1999-2002,参加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野生葡萄种质收集、保存、鉴定与评价(99JJY2086)。 ◎ 科技成果情况2005年9月,获教育部科技成果项目(威代尔冰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其酚类物质研究)完成者证书(为第14完成者)。 2007年7月,获获教育部科技成果项目(中国葡萄酒酚类物质的研究)完成者证书(为第7完成者)。 ◎ 论文发表情况1. J.Y. Chen, L.H. He, Y.M. Jiang, Y. Wang, D.C. Joyce, Z.L. Ji, W.J. Lu. 2007. Role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in heat pretreatment-induced chilling tolerance in banana fruit. Physiologia Plantarum (Accepted, Article in Press, SCI收录,IF 2.1) 2. H. L. Feng, Y. X. Zhong, H. Xie, J.Y. Chen, J. G. Li, W. J. Lu. 2007.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longan XET genes in relation to fruit growth. Plant Science (Article in Press, SCI收录,IF 1.6) 3. S. B. Wan, W. Wang, P.F. Wen, J.Y. Chen, W.F. Kong, Q.H. Pan, J.C. Zhan, L. Tian, H.T. Liu, W.D. Huang. 2007. Cloning of phospholipase D from grape berry and its expression under heat acclimatio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40(4): 595-603. (SCI收录,IF 1.5) 4. W. F. Kong, J.Y. Chen, Z.X. Hou, P.F. Wen, J.C. Zhan, Q.H. Pan, W.D. Huang. 2007. Activity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glucose 6-phosphatedehydrogenase in peach fruit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4(7): 934-944 (shared the first author,并列第一作者, SCI收录,IF 1.4) 5. Y.Wang, J.Y. Chen, Y.M. Jiang, W.J. Lu. 2007.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in Relation to Chilling Tolerance in Harvested Banana Fruits.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44(1): 34-41. (shared the first author,并列第一作者, SCI收录,IF 2.0) 6. J.Y. Chen, P.F. Wen, W.F. Kong, Q.H. Pan, J.M. Li, S.B. Wan, W.D. Huang. 2006.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phenylpropanoids and express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in post-harvest grape berr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40(1): 64-72. (SCI收录,IF 2.0) 7. J.Y. Chen, P.F. Wen, W.F. Kong, Q.H. Pan, S.B. Wan, W.D. Huang. 2006. Changes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s of the enzymes involved in phenylpropanoid metabolism during grape berry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3(2): 115-127. (SCI收录,IF 1.4) 8. Q.H. Pan, J.C. Zhan, H.T. Liu, J.H. Zhang, J.Y. Chen, P.F. Wen, W.D. Huang. 2006. Salicylic acid synthesized by benzoic acid 2-hydroxylase particip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otolerance in pea plants. Plant Science 171(2): 226-233. (SCI收录,IF 1.6) 9. L. Tian, W.F. Kong, Q.H. Pan, J.C. Zhan, P.F. Wen, J.Y. Chen, S.B. Wan, W.D. Huang. 2006. Expression of the chalcone synthase gene from grapes and preparation of the anti-CHS antibody.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50(2): 223-228. (SCI收录,IF 1.5) 10. P.F. Wen, J.Y. Chen, W.F. Kong, Q.H. Pan, S.B. Wan, W.D. Huang. 2005. Salicylic acid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in grape berry. Plant Science, 169(5): 928–934. (shared the first author,并列第一作者,SCI收录,IF 1.6) 11. 陈建业, 温鹏飞, 战吉成, 李景明, 潘秋红, 孔维府, 黄卫东. 2006. 葡萄酒中11种酚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6(6):133-138. 12. 翁芳华, 陈建业, 温鹏飞, 黄卫东. 2006. 蓝莓酒中11种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食品科学, 27 (9): 223-226. 13. 温鹏飞, 陈建业, 李景明, 万嗣宝, 孔维府, 黄卫东. 2006. 葡萄果实中黄烷- 3 - 醇及其聚合体的HPLC检测. 园艺学报, 33(4): 714-720. 14. 温鹏飞, 陈建业, 黄卫东. 2006. HPLC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5种黄烷-3-醇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6 (3): 133-137. 15. 温鹏飞, 陈建业, 李景明, 战吉成, 万嗣宝, 孔维府, 黄卫东. 2006. 橡木桶陈酿对红葡萄酒中黄烷-3-醇和原花色素的影响. 食品科学, 27 (4): 110-114. 16. 谭卫萍, 陈建业, 张慧, 曾继吾. 2006. 果实采后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响应及信号转导. 亚热带植物科学, 35 (1): 67-70. 3 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男,1951年出生,大专学历,助理经济师。历任中西药厂劳资股副股长、计划调度室副主任、厂长助理兼人保科科长、中西药业公司副总经理兼中西芦潮港制药厂厂长、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第二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三监事会职工监事等职。 4 武警广东总队整形美容中心鼻部整形专家鼻部整形专家,中国台湾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Toriumi鼻整形科研究员,曾多次为台湾当红明星成功实施手术国内首档电视整形真人秀《天使爱美丽》首席专家。 5 香港商会上海分会执委香港人,祖籍广东,工程建设与管理出身,1992年进入大陆地产界.曾任职于香港机场管理局、香港伟工(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办事处(首席代表)、天津金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香港商会上海分会执委及房地产小组副组长,对国际、国内房地产项目发展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6 川北医学院教授生物化学教授,博士,川北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1986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化学研究生班深造,1998年研究生年业分配到川北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从年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CMB)一年,1999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 参加工作20多年,从事高等医学教育17年,具有坚实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全面的实验技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独立承担医学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教学中高屋建瓴、寓教于乐、启迪思维、教书育人,善于从科学实验引出结论,常以顺口溜归纳小结、画龙点睛。教学效果深受同行专家和历届学生好评,多次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科研工作中,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先后领衔主研教研课题与科研课题8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一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教学用书三部,主编《生化技术与实验》(第三版)、《Biochemistry Technique and Experiment》(英文版)和《生物化学导读与习题》(第三版)等教学用书三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