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
释义 | 基金会概况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亲自关怀下,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的大力支持下, 200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 基金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基金会,是独立的基金会法人,接受中国科学院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基金会的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我国优秀科学家,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金会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代表和热心于科技事业的社会知名人士组成。 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 加强科学技术原始创新一直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心愿,基金会根据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奖励制度的改革情况,以奖励原创性成果为目标,努力使陈嘉庚科学奖在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倡导治学严谨的优良学风,激发科学家科技创新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基金会章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英文名称: TAN KAH KEE SCIENCE AWARD FOUNDATION 英文缩写: TSAF 第二条 本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 本基金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其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我国优秀科学家,以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肆仟万元,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捐赠。 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院。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住所为: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 33号7D。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 组织推荐、评选陈嘉庚科学奖候选奖项和候选人; (二) 组织相应的学术报告会和其它活动; (三) 接受海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四) 开展海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等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由 21至25名理事组成理事会。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财政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代表和热心于科技事业的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理事会可聘请顾问、名誉理事长、理事若干人。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四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 理事的资格: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 热心公益事业和科技奖励事业; (四) 具有相应的工作阅历、工作经验和学科背景; (五) 尽职尽责,致力于基金会宗旨的实现; (六) 廉洁办事,公平公正。 第十条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 第一届理事会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 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 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 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 遵守基金会章程及决议、决定; (二) 对基金会的决策、决议、决定有发言权、表决权; (三) 对基金会的工作有建议权; (四) 参加基金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五) 自觉维护基金会权益。 第十二条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 制定和修改《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章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 (二) 制定并审议通过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 (三) 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四) 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接受捐赠等; (五) 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六) 听取有关资金运作的情况报告; (七) 审议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八) 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九) 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十) 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一) 认定评奖委员会通过的获奖人名单; (十二) 审议、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十三) 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 2次会议,有特殊情况时,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有 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 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 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 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 章程的修改; (二) 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 接受章程规定的捐赠、投资活动; (四) 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五) 其他有关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六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 2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七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八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 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 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 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十九条 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一) 通过本金的运作报表,了解、掌握本金的运作情况,并有权向理事会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二)检查基金会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以保证资金的使用符合《章程》规定的范围; (三)查阅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监督基金会的财务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 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 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 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 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 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 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 5年的; (三) 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 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会秘书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组织实施基金会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拟订资金管理和使用计划; 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 (二)投资收益; (三)其他合法收入等。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 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于: (一)颁发陈嘉庚科学奖奖金; (二)制作陈嘉庚科学奖奖章; (三)组织陈嘉庚科学奖评审、颁奖; (四)举办学术活动: (五)出版陈嘉庚科学奖有关的书籍及宣传材料; (六)日常办公费用支出。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会的重大资金、投资活动是指: (一)海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二)基金会本金的合法运作。 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 8%。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 10%。 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六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三十八条 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条本基金会每年 1月1日至 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 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二条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四十三条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后,将年度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四十五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 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 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六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 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奖励科研成果; (二)资助科学研究及技术发明。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 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经 2008年11月6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