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晏阳初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 |
释义 | 北京晏阳初农村教育科技发展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分支机构,系全国各地对社会责任具有深刻自觉、对晏阳初及其同仁的思想和精神具有相当认同的有识之士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消除城乡差距,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提升农民及城市劳工的生活品质。 北京晏阳初农村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的前身,即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筹)从2002年开始即以乡村建设论坛为平台,在国内开展乡村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并依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福特基金会合作推动“大学生支农调研”的项目,该项目为期两年,协助全国各地一百多所高校建立了一百多个涉农学生社团,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农村和工厂、建筑工地做短期支农调研一时慰为风尚。此后这一项目发展为“农村发展人才计划”,直到现在。通过这个项目,中心积累了大量可动员的青年才俊,他们有理想,有志愿精神,愿意深入到农民和工人中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中心也获得了初步的项目执行经验。 2003年以后,中心作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发起单位之一,开始走向农村,深入到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并在此过程中,推动以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发展工作,同时开始面向全国培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截止目前,中心参与发起的农村综合建设试验区有七个,分别在河北、河南、宁夏、海南、福建、安徽、吉林,依托这些试验区开展的合作组织培训,培养了上千人次的农村建设人才。与此同时,中心还开展“田间地头丛书”的编辑工作、乡村建设论坛及乡村建设媒体沙龙的组织工作。 2007年开始,认识到作为农村建设主要力量的青壮年大部分已离开农村到了城市,聚居在工业区、城中村和建筑工地里,中心乃开始在福建厦门农民工聚居区开展以教育文化为主题的服务工作,现已历时近三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民工社区工作经验,培养了众多的农民工社区工作人才。 多年来,中心在进行业务拓展的同时,也很注意团队的建设问题,团队成员分别参加过以下机构举办的能力建设培训:上海绿根力量、阿拉善生态协会、自然之友、工合国际委员会、NPO信息咨询中心、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北京工友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等。目前中心已有十八位学有专长的工作人员,奋战在海南、福建、北京等地。 2006年,中心总干事邱建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等机构评为“新农村建设年度人物”。 试验基地海南新农村建设实验区致力于推动海南省的农村合作经济和文化组织建设,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大学,并在此平台上,开展全省范围的合作社培训和指导。基地同时与海口市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化局合作,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工作。 厦门国仁工友之家于2007的6月在福建厦门的工友居住集中区建立,关注农民工进城后的继续教育和文化权利问题,通过在农民工居住社区举办夜校、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改善工友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的成长和社区融入,进而为缓解“三农”问题做出努力。是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的定点实习基地。 2010年9月期《普知》杂志公益版面曾有介绍。 福建福前乡村建设中心:定位于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的综合发展服务,同时面向全国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举办新农村建设交流会;基地同时也定位于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学生实践基地。 天津国仁女工学习中心与民政部合作项目,关注女工的继续教育和文化权利问题,通过在女工居住社区建立学习中心,开展文化、技能、人文社科等课程的学习,促进女工的社区融入与个人成长。 福建连城培田社区大学致力于乡土文化的重建和保护,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教育创新的试点工作。合作机构包括: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西部阳光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 河北定州晏阳初社区学习中心基地于2010年1月重新建立,致力于低碳乡村和生态农业的试验和推广,同时培养生态农业的推动者和技术人才。 杭州草根之家(合作伙伴)基地于2010年4月建立,通过与工业区周边的大学院校合作,举办工友社区大学,开展工友文化、技能、人文社科、社团小组等课程的学习或实践,提升工友社区的教育水平,改善工友的文化生活现状。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