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蒋和平,王有年,孙炜琳 著 出 版 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8-1 版 次:1页 数:276字 数:240000 印刷时间:2002-8-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02934187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农业科技园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上篇总体研究和下篇案例分析两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基础理论、结构功能、特点类型、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建设标准、示范项目组成、运行模式、经营机制等。本书既有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内容新颖,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可供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农业科技园的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蒋和平,男,生于1956年3月8日,湖南永州人。1995年1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经贸学院,获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2-1997.3在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农业经济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4月博士后出站时,由于科研成绩突出,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7年5月由人事部专家司分配到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经济室主任。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专家。现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兼职导师、华南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新疆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等职务。并兼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高新技术园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理论与政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机制和模式等领域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35项重点科研课题,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曾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奖励: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九完成人);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0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1998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中国十佳优秀博士后,获1998年中国博士后奖励基金。除此之外,还有13篇论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4次。选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词典》、《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美国的《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权威传记文献。 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45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等刊物全文转载。主要著作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农业科技园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当代农业新技术革命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等。除研究工作外,还经常参加与中央有关部门政策文件和规划报告的起草工作,并为研究生主讲“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经济专题”、“农业项目评估”等课程,还受聘担任农业部科技专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科技专家以及广东、山东等省市政府部门科技顾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