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鹤龄 |
释义 | 副主任医师陈鹤龄 汉族,1944年10月生,安徽太和县人。196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专科。安徽省蒙城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副书记。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载,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曾在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如何区别肝胃不和与肝脾不调"《中医杂志》;"小议'愆'与'衍"'《医古文知识》;"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谈怎样加强医德修养"《大连医学院学报》,并获苏鲁豫皖科协协作区一等优秀学术论文;"葆精益气全神一养生三要素"《辽宁中医"杂志》,并获阜阳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自拟苍蛇苦参汤熏洗治疗阴痒148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参加的科研项目"十四经感传线路的研究",获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1981年)。撰写的《清代名医医术荟萃·程衍道》,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年,第一版)。曾多次被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 蒙古族作家陈鹤龄 (1958~)蒙古名阿勒得尔图。蒙古族。辽宁凌源人。1981年毕业于突泉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学、企业宣传、地方志编纂工作。1992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内蒙古扎兰屯电视台专题部主任,《中国商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作品集《纵酒踏歌》(两卷),学术专著《扎兰屯民族宗教志》。发表作品200余万字。《纵酒踏歌》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陈鹤龄(阿勒得尔图),男,蒙古族,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民族乡天盛号村。1966年举家迁至内蒙古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地名均为现名)。 他于1980年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第一篇小说是反映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红幌高挑》。1983年第一次过江南下,到满街满巷都是鱼腥味儿的温州参加由温州市文联和《文学青年》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笔会,聆听了高晓声、曹玉模、严承志等名家的文学讲座;1984年就读北京人文函授大学,1985年8月进京面授时又聆听了艾青、萧军等文学大师的更为精彩的文学讲座。聆听这两次讲座使他获益匪浅,并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散文、特写、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文学》等国家级报刊上。 1987年底他调至扎兰屯市史志编辑办公室,从事《扎兰屯市志》编纂工作,具体负责民族、宗教部分。《扎兰屯市志》成书后,根据掌握的大量资料,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纂一部《扎兰屯民族宗教志》,1996年11月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因为是自治区第一部由个人编纂并公开出版的民族、宗教方面的专志,该书于2000年8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1年起他从事专职新闻工作,1996年出任《中国商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2002年5月起改任《中国民族报》内蒙古记者站站长。兼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1996年以来,他先后四次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宣传内蒙古优胜奖先进个人奖。《作家文摘》两次转载他的散文,标题分别是《自然之旅》和《雅鲁河飘流》。 2004年12月,由他撰写40多万字的两卷本文学作品集《纵酒踏歌》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来的第一次结集。2005年3月27日,《纵酒踏歌》研讨会在内蒙古迎宾馆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国家民委专职委员铁木尔等领导莅临研讨会并分别讲话,一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有四位副部级领导参加,特别是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专程赶来,这在我区文学活动中并不多见,堪称大事。 新华社、中国民族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台、内蒙古电视台等中央、内蒙古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后,《中国民族报》、《内蒙古日报》、《草原》等报刊陆续发表一批评论陈鹤龄文学作品的文章。使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