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国钧 |
释义 | 消歧义词条,陈国钧,人名,叫陈国钧的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陈国钧,革命英雄陈国钧,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钧,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陈国钧,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陈国钧等。 清代书法家简介陈国钧(1872-1941),字子身,号西岩,晚年自谓“逸园老人”,生于1872年,靖远县城关人。早年时家境贫困,但不畏困苦,矢志求学,考取为贡生。先被靖远协营马福祥聘为记室,后担任西宁、河州镇署张定邦的秘书,1923年任合水县知县,1931年任东乐县县长,任满后辞职归故里,1941年逝世。其所居曰琴书轩。 经历甘肃省靖远县乌兰乡人,寓居县城南关,其后昆今迁居红咀子村。虽“先世以武功显”,至先生出,家贫寒,经同治兵燹,仅存数椽破屋,粮少隔宿,灶灰辄寒。其先君勤奋自持,日以市炊饼为计,供子身塾读,此先生亲书家传中所云。其时子课余,亦入市缠助售,故迄今靖远流传“陈国钧的秀才、贡生是馒头里滚出来的。”并留有歇后语云:“陈国钧卖馒头里这把啥咋了”。先生天资聪颖,潜身学问,习字无间,吾曾见先生童稚所读书之包皮,楷书大小相间,几不见白纸,似遍复一遍、密密麻麻,绽溢墨香,不可辨识,其习书用心之良苦,于此可证。举贡后,组塾执教,曾为靖远协营马福祥将军记室,兼课少君鸿宾、鸿逵,终成封疆大吏。 书法造诣陈国钧是陇上闻名的书法家,与甘肃著名书法名家刘尔炘等交往甚密,早年专习“兰亭”,后攻魏书及金石古籀,潜心研习大篆、小篆,尤对邓文焯词作及书画至为尊崇,晚年始习怀素书法。书法作品早年清雅秀丽,淡而不俗,流漓舒畅,阳刚尽致,后期则笔力遒劲,豪放洒脱,气势磅礴,力似千钧,时人誉为“神笔”。1925年旅居兰州期间,与同乡李星桓、赵焕唐等文化人士筹资重印道光《靖远县志》,使这一地方旧志善本得以抢救保存。陈国钧一生为人谨慎,性格耿直,清正寡欲,淡泊名利。抗日战争时期,曾写下了许多爱国诗词,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陈国钧书法作品传世很多,广为民间收藏,县图书馆保存有其在河州镇署供职期间写给妻子的家书《集锦集》及部分使用过的书法字帖等。陈国钧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革命英雄江苏省泰州市人,一九四一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卫生队副队长。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下碣隅里作战中,他一到战地包扎所,见有50多个伤员没有包扎好,就两昼夜不休息,带领卫生员迅速把伤员包扎好。凡是伤员下来,他都认真检查,包扎后才往后送。一九五一年第五次战役中,他一个晚上就抢救包扎了99个伤员,有时生病发高烧,他还坚持在包扎所工作。立三等功,获二级模范称号。 南京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简介男,汉族,1949年2月生,江苏武进人,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副教授。 人生经历1969年3月至1973年8月在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曾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73年9月到原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76年1月至1992年先后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党总支书记。期间又就读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6年至1987年在江苏省委党校第四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2年3月至2002年1月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主任。2002年1月至今任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教育经历作为地方重点医科院校,怎样培养符合需要的医学专业人才,是一个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领会与时俱进这一重要命题,坚持用教育创新迎接挑战,才会获得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提升学校整体水平,陈国钧认为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体制创新,掌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为此,南京医科大学大胆改革,在中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废除了依据课程设置教研室的封闭式学科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开放式学科群体系。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改革举措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扩大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规模,加强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南医大还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革。各学院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组建了综合教学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竞争上岗,使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运行管理体制被誉为“南医大模式”,形态学实验室被确定为省教学实验中心。 教育理念南医大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了聘用考核制度。学校坚持将优秀的 中青年骨干推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多名青年骨干教师被破格晋升教授,他们大多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国家“973”、“863”等重要课题。从2000年起,南医大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在职副教授以上教师每年必须提交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答辩,提高标书的水平和竞争力。此举不仅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项目意识,也促进了知识更新。近两年该校除获得国家“973”、“863”、“103”等重点课题外,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为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该校自2000年起,进行了两轮干部竞聘上岗,深化了干部制度改革。针对原有干部队伍年龄相对老化,结构不够合理,明确规定即将到退休年龄的处级干部不再参与竞聘;同一岗位工作满6-8年,特别是管人、财、物的部门负责人原则上要进行岗位交流;同时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期制。南医大还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打破“大锅饭”,改革和完善了校内津贴发放制度,引入工作量概念,突出工作实绩考评,把校内津贴分配与教师、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各学院还设置了教授津贴、学科带头人津贴、科研津贴和科研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津贴,设定了科研论文奖励、科研成果奖励、教材和学术专著奖励等,从而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简介陈国钧 男,1926年8月生,河南开封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教授。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院本科,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1951-1952年任上海复旦大学政治教师,1952-1961年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马列主义哲不教师。曾任江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主要业绩从本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先后主讲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中国哲学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等课程。已发表有代表性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主要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复旦》1959(12))、《朱熹理学与儒、佛、道的关系》获江西省哲学会1981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柳宗元"好怫"并不"佞佛"》、《论李觏的哲学思想》获省哲学会1983-198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宋应星的自然哲学》、《李觏的政法思想》获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及省哲学学会三等奖、二等奖。曾被评为江西师范大学两届"双育人"优秀个人。多次被评为中国民主同盟江西省直属基层组织优秀盟务工作者称号。1995-1996年陆续发表《论康有为及其"公车上书"之书》、《论李觏及其哲学》等论文。目前仍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烧伤外科,是省内烧伤外科创始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研制“中药烧伤膏”、“抗休克剂”、“制痂胶”、“溃疡膏”、“疤痕软化膏”外用内服制剂。研制血液动力流变学分析仪、血液循环功能检测仪,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陈国钧,1890年3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原名陈文钧,曾用名陈伯陶。出身于县城的一个富裕家庭。1898年入私塾读书。1904年赴常德,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并在该校加入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 1908年在长沙考取美国教会所办的雅礼大学预科,1913年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旋因湘督汤芗铭取消其公派资格,即转入伊利诺大学半工半读,1917年毕业于伊利诺大学政治经济系,获学士学位;继赴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国际法专业,一年后获国际法学士学位,并获该校候选博士资格和被选任为康乃基国际和平研究会国际法研究员。 1920年回国,参加联省自治运动,并被推选为湖南省宪审查委员会委员。1921年出任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并被选为省议会议员。次年出任湖南省省务院书记长官。1925年辞却省务院职务,出任新成立的湖南大学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总务长,同时兼任该校经济学教授。1927年到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秘书、汉口特别第二区管理局秘书主任等职,并于此时加入国民党。曾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掩护过数名中共党员从武汉转移至上海。1929年在南京担任中国建设协会副总干事及《中国建设》月刊主编,其间曾兼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陆军大学教官,代理淮南煤矿局局长,借调兼任湖南永、保、龙、桑区行政督察专员及湖南永顺县县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建设委员会派任驻重庆办事处处长,途经长沙时,由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改派为长沙市市长。1938年“文夕大火”前离开长沙赴重庆担任国民政府中央政治部设计委员兼水陆运输联合委员会组长,1941年奉派云南滇缅路工程会办副主任,1942年起任交通部总务司司长,旋任交通部工程委员会专门委员,该工程委员会为配合我军反攻日本侵略军而专门修建飞机场的机构,到抗战胜利时,该会共修建机场达61个。 1946年出席国民大会,会后选为宪政委员会委员。1948年冬任经济部矿业司司长。1949年4月借由重庆至广州出差之机回到长沙,8月4日参加湖南和平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经贺龙、黄克诚、袁任远等人的帮助,重回湖南大学担任教授,并于1950年10月担任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次年1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陈国钧1953年去世,享年64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