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迪明
释义

奥克斯投资副总裁陈迪明

人物简介

奥克斯集团副总裁,高级经营师,清华大学EMBA兼任中国市场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波市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浙江财经学院MBA教育中心社会导师,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关键点品牌策划机构高级顾问。

改革开放之初的80-90年代,曾任宁波市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处长,鄞县人民政府主管财贸经济工作的副县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担任大型民企主要从事战略投资与经营管理工作的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全程参与了奥克斯集团江西南昌、上海康桥、天津武清、宁波慈城、东莞塘厦、海南文昌等重大战略投资项目的总体策划、前期调研、商务谈判、合同起草,以及规划建设、班子组建等指导工作。多次受政府委托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大型旅游开发项目的策划、招商、推广等工作。

个人作品

《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的知与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的知与行》是奥克斯集团战略投资副总裁陈迪明携八年战略投资历程、六大战略投资项目、二十余万字记录和思考研究总结。是国内现阶段研究民企战略投资领域首部亲身经历、亲历亲为、亲笔创作的“三亲”作品,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最为鲜活的企业样本,这也开启了国内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研究的新格局。

媒体专访

奥克斯集团副总裁陈迪明:民企战略投资是门科学近日,由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宁波关键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国内首部民营企业战略投资书籍讲座、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奥克斯集团分管战略投资的副总裁陈迪明携新书《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的知与行——奥克斯集团百亿战略投资实录》与会。作为奥克斯集团分管战略投资的副总裁,陈迪明经手了该集团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六大项目的百亿投资,主持参与了这些重大投资项目的策划、谈判与推进。这次他携八年战略投资历程、六大战略投资项目、二十余万字的记录和思考,也将一个全新的、不为人知的投资奥克斯展示给了大众。这本民企战略投资书充满实战记录和智慧思考,可以说是国内首部民营企业战略投资专著,是国内现阶段研究民企战略投资领域首部亲身经历、亲历亲为、亲笔创作的作品,开启了国内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研究的新格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及上海、杭州、宁波三地十余位商学院院长及专家莅临新书学术研讨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肯定。裴长洪所长更是建议,此书值得省市主管领导阅读、学习。在首发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陈迪明。

记者 薛智谊 文/图

“友情出演”开启投资总裁职业生涯

“我是2003年2月正式加盟奥克斯的,受命担任奥克斯集团分管战略投资的副总裁。”陈迪明回忆当初进入奥克斯的经历时,至今记忆犹新。

陈迪明告诉记者,2002年9月,他慕名来到奥克斯集团(那时叫三星奥克斯)智能工业城参观学习,与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见了面。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陈迪明曾任鄞县副县长,郑坚江热情地称呼他陈县长。“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从四明山革命老区山沟沟成长起来的、从未跨进过高等学府大门的草根企业家,开口说战略,闭口谈投资,经纶满腹、韬略在胸,志大大业。”陈迪明说,也就是在那一次见面时,他收获了一份意外的喜悦,郑坚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盟奥克斯。3个月后,陈迪明以“友情出演投资总裁”的方式,亮相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项目开发权招标会,一起打赢了这场“争夺战”。

“2002年下半年,许多以实业为背景的浙江民企掀起了一股物流园区的投资热,当时宁波也准备打造一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项目,投资额15亿-20亿元。”陈迪明说,当时,有100多家嗅觉灵敏的民企有意此项目上,到当时的宁波市计委商贸处登门咨询,最后有12家企业表示要公开亮相参与竞争,奥克斯也志在必得。一天,宁波市计委商贸处突然电话通知有意向参与投资的企业,定于三天后召开招标会,投标企业要派代表登台发言,阐述投标理由。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碰上重大项目招投标,必须在三天之内撰写出一份高质量的投标书。”陈迪明说,他那时临阵受命,也没有任何经验。他急忙跑到新华书店,一口气买了6本关于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规模建设方面的工具书。通宵未眠,快速通览完这6本书,第二天根据有关要求撰写标书提纲,夜以继日写出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投资规划报告》。招投标的那天,前11家企业代表纷纷抢着上台发言,他们都采用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登台亮相的方式,但陈述内容几乎是一个模式:介绍企业+表态度+表决心。陈迪明从容不迫地最后一个上台发言,先将准备好的报告分发到各位评委手上,然后在规定时间内阐述了物流园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区块功能布局、建设进度安排、投资资金来源、运营管理机制、效益风险评估、企业投资理念等七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陈迪明发言一结束,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他回到原位坐下,看到主持人从七位评委中拿到评审结果,当场宣布:“奥克斯中标”。“那次初战告捷开启了我的新的职业生涯,我也正式受命担任奥克斯集团分管战略投资的副总裁。”陈迪明说。

战略投资最难忘海南之行

“在外地作战略投资的前期考察,最难忘的可以说是海南之行。”陈迪明说,那是2010年1月,他和几位同事跟随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开启了海南之行,用三天时间考察了海口、三亚、文昌三市。他们开车来到文昌市东海岸七星岭已是傍晚时分,因不认识去海边的路,就在当地叫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引路,郑坚江兴致极高,坚持坐在电动三轮车上,大家劝不住他。海边的路泥泞不平,看着电动三轮车摇摇晃晃的车身,他们真为董事长担心。

“身价数百亿的老总坐着三轮车夜探七星岭,做实地调查,今后项目成功,这必奖成为典故。”陈迪明当时风趣地说。

后来,奥克斯集团投巨资在文昌打造“海南文昌国际现代五项城市体育公园”项目,目前该项目还在进行中。“我在奥克期集团做战略投资,亲自谋划的重大项目有五六个,但基本上都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到“有中生有”,文昌项目是“从无到有”,更富有挑战性。” 陈迪明说。

亲历六大项目百亿投资

陈迪明告诉记者,现在,奥克斯集团在全国的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大总部、六大基地”,除了宁波总部外,还布局有上海基地(科研、营销、投资)、天津基地(空调、小家电)、南昌基地(空调)、成都基地(城市商业广场)、深圳基地(通讯)、海南基地(筹)(文体、旅游)等六大基地,而这些战略投资布局他都亲身参与其中。

奥克斯于2002年就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产业扩张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国际化战略,产业扩张居首。在产业扩张之初,陈迪明分析,自2000年开始运用事件营销以来,从 “米卢代言”到“空调价格白皮书”到“吴士宏风波”,从“中巴之战”到“一分钱空调”等,奥克斯的每一次动作都大张旗鼓,从而使奥克斯空调由默默无闻到闻达天下,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重大对外投资项目以空调产业为基础比较好。

2003年,尽管当时非典肆虐,奥克斯集团还是与南昌开始了蜜月般的亲蜜往来。“当2003年6月底,国家卫生部宣布中国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几天后,奥克斯集团南昌基地落户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签字仪式举行了。当时媒体评论:奥克斯空调项目落户南昌,不仅带来了投资,而且带来了抗击非典胜利后振兴经济的信心。”陈迪明说。“我为亲自参与奥克斯第一个对外投资项目感到自豪,为这个项目成为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共同标杆而感到骄傲。”陈迪明说。

南昌项目成功后,决策层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希望在上海再造一个对外战略投资的样板项目。新的任务再一次落到以他为主的战略投资经理人团队的肩上。但到上海投资项目如何定位?怎样谋划才能打动当地政府?他们采取了“请媒人陪同相亲”的办法,请上海永乐电器公司康桥物流基地负责人陪同到南汇区康桥工业区考察后,确定了在康桥建基地。然而,2005年上半年奥克斯的汽车退市事件,一下子把企业拖入危机泥潭,企业声誉受到重创,奥克斯也只好暂缓“康桥项目”。但陈迪明等分管战略投资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康桥镇政府一直保持着联系,密切关注着上海的经济动向与政策导向。到2006年下半年,奥克斯重启康桥项目,一份具有奥克斯时代个性特色的“3W创研智造”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评审(3W是指Wealth、Wisdom、World,寓意财富、智慧、世界)。该项目地处由“陆家嘴—外高桥—国际空港、深水港”所构成的浦东金三角区域中心位置,有1幢14楼的综合配套楼和111幢5-6层独栋、双栋和联排商务研发楼,只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素质的企业开放的产业综合体,成为奥克斯投资的一大经典。继上海之后,陈迪明又参与了在天津打造北方总部基地、在东莞打造通讯产业园等项目。

对话陈迪明

商报:为什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陈迪明:一开始我并没有写书的打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被“逼”出来的。郑坚江董事长一贯主张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集团高管有培训授课任务,一个季度上一堂课。2010年上半年,因为在外奔波,在公司内部授课通报栏上第一次吃了“红灯”,心里很内疚,逼自己赶在下半年完成培训授课任务。我认真地梳理实践中获得的心知,我就利用工作之余,将准备的讲稿与撰写的书稿做到了有机结合。

商报: 您心目中的郑坚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迪明: 郑坚江永不满足的性格成就了永不满足的奥克斯。他曾说过:人生就是勇者的角逐,创业尤其如此。苦难也好,困难也罢,一要面对,二是克服,突出去才有出路,突出去了才是财富。我在郑坚江身边共事多年,感受到他是一位执着又非常有责任心的人,有着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锲而不舍的个性。他喜欢在混沌中找到方向,然后奋力向前,别人看来好像是孤注一掷,是在赌,但他却总是能以事实证明,他是有先见之明的。这种先见之明其实应该叫做战略眼光,别人看不到机会或者不敢相信机会,他看到了。并且敢于尝试,勇于实践,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奥克斯的辉煌。

商报:什么是民企的战略投资?

陈迪明:民营企业战略投资指的是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导引下,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在企业一定产业基础上,通过项目包装谋划、同政府沟通交流、投入资本要素等一系列策略行为,从而获得企业长期发展所需战略资源的经济活动。战略投资改变了以往民营企业片面追求规模、盲目跟风投资、治理机制缺失等低水平的传统扩张方式,战略导引、产业基础、策略行为、战略资源是民营企业战略投资的四要素。民营企业做战略投资的根本出发点与目的就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商报:民企战略投资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原则?

陈迪明:民营企业做战略投资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源有限。即使是规模很大的企业,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成功的公司将有限资源集中在若干个最具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项目上,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公司大而不强。二是以小博大,四两拔千金。成功的谋划在于聚集项目的兴趣点、兴奋点和发力点,合情合理地做好项目包装,以较小的资本投入获到较多的资源。开好局,在过程上多花点时间,收效会更好。在长达八年多的战略投资实践探索中,我总结出了一条成功经验,做民企战略投资,从项目内容选择上,要考虑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从投资区域选择上要考虑与国家区域布局的相关性,从内部项目选择上要考虑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导向性。

湖北因风县陈迪明

1946年12月生,湖北团风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因风县溢流河乡企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助理经济师。1976年参加乡镇企业工作,曾任车间主任、分厂厂长、总厂厂长。长期从事企业工作,善经营,会管理,1984年任砖瓦厂厂长时,一年扭亏3万余元,8年资产增值到140余万元;创办溢流河乡建材总厂,现发展到下属四个分厂,资产增值达200余万元。1984年以来,连年被授予县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独峰化工陈迪明

1958年9月生,湖北鄂州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湖北省鄂州市独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师,鄂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12月~1991年4月在太和非金属矿产公司工作,1991年5月~1998年5月在鄂州市第二化工厂工作,1998年6月至今在现单位工作。1995~1998年4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万元,新建和改造的炭黑项目和直热烘干技改工程两项,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曾荣获省人民政府和共青团省委授予的省青年明星企业家称号,多次受到市、区、镇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