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宋郊坛官窑青釉方花盆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郊坛官窑青釉方花盆

【窑口】:官窑青瓷

【器型】:花盆

【年代】:南宋

【尺寸】:高7.8厘米、口径14-10厘米、足径9.9厘米。

【釉彩纹饰】:釉面开赭色纹片

【纹饰明细】:青釉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器皿介绍

南宋郊坛官窑青釉方花盆,该器皿为四方形,委角,折沿,侈口,四垂云纹足,里外施青釉,釉面开赭色纹片,里心有五个支钉痕。

宋代花盆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宫廷陈设的需要,其造型多样,规格齐全、五大官窑中花盆的制造以钧窑最为多见,形式有葵花式、海棠式、敞口尊式、六角形、长方形、方形等。此件官窑花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为官窑器中罕见品。

南宋官窑鉴赏

南宋官窑的烧制地点,是在浙江省杭州市,可分为南宋初期的修内司官窑及较晚的郊坛下官窑。据南宋时叶寘的《坦斋笔衡》一书中记载说“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之旧窑,大不侔矣。” 由此可知修内司官窑,是由邵成章监督烧造,而它的制作风格是仿北宋官窑的青瓷。修内司官窑停烧以后,又在乌龟山北面郊坛下(三岁一郊,祭天曰郊)新立一窑。

南宋偏安江南,定都杭州,统治中国共一百五十三年;北方受辽、金、西夏及蒙古不断的骚扰,然而学术研究的风气,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陶瓷工艺的制作,也依然保存而有前代的精华。

南宋官窑,今就实物观察,其土质有黑褐色、灰黄色、灰色等种类,但以黑褐色者占大多数。这种黑褐色,可能即记载中所谓的“其土紫”,黑褐色的土,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而其中灰黄色及灰色的土,所含杂质较少,质坚而紧密,则可能是“澄泥为范,极其精致”的成例。

南宋官窑器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来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是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盖视其釉中铁份的还原情形而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紫口铁足”,由于部分器皿的胎土中含铁成份特别高,敷釉之后,口缘及凸棱处釉自然往下流,造成了口缘釉薄处,显现了深色的胎,这就是所谓的“紫口”。

至于“铁足”,则是指的它涂有铁质护胎汁的足底而言。一般来说,南宋官窑器的釉都厚而不透明,但是光泽仍然莹润,有时因为釉质融合不善,其中的石灰质悬凝在釉面上,而造成块状或短截的蚯蚓走泥纹,另有一种状似鸲鹆眼的深色圆点,亦属特殊。釉内所含的气泡极密,一般是明亮,大小不一致的,但偶或也有不同的。

南宋官窑器多有纹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色,有浅色,其中有种白色所谓“冰裂纹”者,那是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作多角形的开片,此种纹片,发生于全面的机会不多,较为特殊。另一中国瓷器上纹片的特征,是它自右上而左下的走向,特别发生在瓶、罐上为然。由于中国陶工所使用的陶轮,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拉坯时,胎土的成形也是以顺时针方向而成,这在器皿上釉以后,便自然的留下了对纹片走向的影响。

南宋官窑的形制,包括很广,从仿铜器、仿玉器形制,到文房用具,从日常用器到装饰瓷,可谓包罗万象。大凡尊、壶、瓶、炉、碗、碟、盘样样都有。部分器皿的体积虽然不大,但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

宋朝的青瓷器,带有纹饰的极少,南宋官窑亦然,青瓷主要所表现的不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严谨的、温雅的、神秘的美。本辑八十件南宋官窑器中带有纹饰的计五件,有龙纹、莲花及折枝花。纹饰都在盘或洗的器心部份,无论凸雕、印花或划花的纹饰,多作或隐或显状,颇饶趣味。

南宋官窑由于所烧的都是宫廷御用器,所以制作都尽量完美,为了使器身全部敷釉,盘、洗等器一般都以支钉托烧,唯支钉较大且粗,数目甚且有多达廿枚者。若瓶、壶等器,则仍然是用垫托烧制,虽然足底留下一道无釉,但敷上一层铁质护胎汁后之“铁足”,反足以增加其美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