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公营子王爷府
释义

南公营子王爷府是原喀喇沁左旗扎萨克衙门所在地。开始称公爷府、乌公府,是因第一任扎萨克乌良哈部色楞于清顺治五年被清廷封为镇国公,所以,他的府第称公爷府,当地也就被人们称为公营子。至第六任扎萨克瑚图灵阿被清廷封为郡王后,才称王爷府。

喀喇沁左旗(领地含今喀左、凌源、建昌之地),始建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诏编佐领,以乌良哈部(包括喀喇沁部)色楞(成吉思汗的重臣济拉玛后裔)掌喀喇沁左旗,授扎萨克(相当于旗长)世袭罔替。旗衙门初设官大海,第二任扎萨克奇达特(色楞之子)时,迁到南公营子。从第一任扎萨克色楞到最后一任扎萨克默尔庚额,共二十任,延续305年。

“旗”是满族统治者依据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原有的社会统治制度的基础上,调整或分封牧地后编立的,是清朝统治蒙古族地区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旗最高长官是扎萨克,由清理藩院从蒙古王公贵族中选任。平时掌管一旗的行政、军队、司法、征税等事务;战时,征调一旗兵丁参战。

“盟”是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平时对盟内各旗检阅武备、会审案件,无权干涉各旗政务。战时,盟长带领各旗兵丁参战。喀喇沁左旗属卓索图盟(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右旗,喀尔喀左翼旗、锡埒图库伦旗归入卓盟)。

清朝统治者素有“南不封王、北不断亲”之说,“北不断亲”就是对内外藩蒙古王公实行统治手段之—怀柔政策,旗扎萨克(包括王公贵族),除在公府任职外,有的调去京师任职,有的调去边疆打仗,为清廷开疆扩土,为维护好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得到了清廷的褒奖。据现存于县档案馆的“图林固英雄谱”记载的人物中有:郡王3人,贝勒、贝子5人,内务府大臣1人,理藩院大臣8人,御前行走8人,镇国公4人,卓索图盟正、副盟长4人,扎萨克13人,一等塔布囊22人,二至四等塔布囊1065人。这些蒙古王公贵族官运亨通的同时还不忘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购建良田美宅,因此在南宫营子出现了许多规模宏大的豪宅府第,其中包括旗王爷府(扎萨克办公及居住所在地)、贝子府(熙王府)、吉府(或济府)、老府等府第俗称“五大府”。

今据《旗署老档》载:

王爷府(公爷府)布局精巧,即有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集办公、居住及休闲为一体的一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00亩,亭台殿阁800余间。其布局大体可分为:公爷府、亭子院、戏楼、花园、马号、青房等几部分。

公爷府:宫门三间,两扇红门,各有虎头衔环。门两边各有月窗,门前有石狮一对,遥相呼应,门前有平台,两侧有上马石,平台前广场竖有旗杆一顶。进入宫门正堂大厅五间,中三间为正堂,东一间存文书档案,西间存武器,大厅两边各有抱厦两间,抱厦两边各有角门一个,东西厢房各七间。从角门入内是二门里,有二厅三间,两边各有走廊配房七间,东为“保安室”(最后一任扎萨克默尔庚额时设)。西边为佛堂喇嘛室,东西各有厢房七间。西七间是“印务处”,备有“蟒花鞭”、“背花条”、“手掌”、“木笼”、“大小滚杠”、“老虎凳”等十几种刑具。三门院内有七间客厅,这七间客厅地基高出地面五尺,前、东、西均有五层台阶。客厅两层各有抱厦五间,东西相对七间厢房,抱厦与厢房均有前檐游廊,整个客厅院内都是青砖铺地,中间甬路旁各有石桌一个。四门里,正厅九间两层楼房,中间塑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东西抱厦和厢房连以游廊,整个四门里是公爷和娘子及侍者食宿的地方。楼房后院,还有九间正室,是师爷办公地点,草拟文件,上报下达均在此地。亭子院在公爷府东侧,正室七间,东西有带游廊房子相连,中央为一座六角攒亭,紫红色明柱撑起青瓦顶盖,六角风铃在风中叮咚悦耳,望板上彩绘富丽堂皇,栩栩如生,整个亭子远远望去玲珑别致。花园在亭子院东侧及北侧,花园内有人工假山一座,假山顶部建有攒角亭子,登上亭子可俯望全园四时花卉。这里是供王爷及其娘子消遣游玩场所。

在亭子院前有专供王爷看戏的戏楼,戏楼建于清乾隆早期,座南朝北。红色的明柱,翘起的翼角,帷幔上绘龙雕凤五彩缤纷。

马号,在亭子院东侧,花园之南,是旗衙门驻军之所。因都是马队,故俗称马号。青房,在马号东,花园南侧,是扎萨克雇工居住、生活的地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