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伯强 |
释义 |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伯强,男,1936年3月23日(农历)生于上海。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等职。1959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系本科,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研究班。长期在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从事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89年在武汉大学晋升教授。擅长党史人物研究,学术作品硕果累累,发表过《黄河问题的斗争与刘邓军在翼鲁豫战场的自卫战争》(《党史研究》1985年第1期)、《李济深的三次革命转变》(《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政治活动家与职业教育家先驱者黄炎培》(《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张澜》(《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3卷,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党史研究成果二等奖)。尤其着力于对周恩来的研究,发表了《青年周恩来对救国真理的探索》(《江汉论坛》1989年第5期)、《周恩来与黄河问题的谈判》(载《中外学者论周恩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988年10月曾出席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教育园地耕耘中,还十分关心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87年发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荣誉和良心》(《湖北日报》1987年5月8日、《党员生活》1987年第7期,获湖北省首届高校思想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毛泽东做人的工作的法则和规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增刊,获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建构》(《企业文明》1995年第11~12期连载,获重庆市期刊好稿评选一等奖)、《陈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新伦理新道德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过《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光辉的思想伟大的实践》(副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专著三等奖)、《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论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严复的处世哲学》第一作者《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论朱熹治学上的创新精神》(朱熹国际研讨会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大音希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北京《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30日)、《论炎黄文化“与时俱进”精神的当代意义》(炎帝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4期)等等。 1996年因癌症手术,1997年正式退休。因其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和青年学生保持联系,虽古稀之年,仍精神饱满,老当益壮,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偶有闲情即赋诗词、谱乐曲,曾先后于武汉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举行过两场个人音乐会,安享晚年之乐。 平生严谨治学,讲求道德与文章--“一把千秋尺,道德与文章”。以“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为终身格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陈伯强(1907~1973),又名陈毅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益都县(今青州市)东朱鹿村人。1930年寿光初中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国民党益都县长杨九五组织的“抗日救国流亡团”。后看到该团的目的不是抗日,而是保护县长携财南逃,于是在南行途中,串连部分同乡,离队回家。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同年,带领东朱鹿村一带青年120余人,组成“益都县抗日四大队”,编入马保三部的八支队,任中队长。1939年,奉命率部支援渤海清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编入三支队任连长。同年,随三支队开赴鲁南.编入山东纵队一支队,任二营五连连长。1940年,调回渤海清东军区任营长,曾带出“钢八连”、“铁九连”两个英雄连队,驰骋清东、益北,敌人闻风丧胆。1943年,任清东独立团副团长。秋,独立团与清河军分区机关,被日军汉奸数千人包围于牛头镇北清水泊,1000余人陷于水深过膝、方圆不到7华里的咸水洼里。饮食断绝,投宿无地。在日寇围攻下,处境十分危险。对如何突围,团首长意见不一,最后决定,陈伯强率新七连100余人向南突围,吸引敌人,团长、政委率其余人员向北突围。他发现敌占领制高点,火力凶猛,如强行突围,伤亡必重。时值西北风大作,泊中芦苇已枯。他即令战士点燃芦苇,一时烟火弥漫,顺风扑向东南。敌人看不清我军行动,摸不着我军意图,只能无目标射击。他率领战士急速突围,安全回到根据地。1945年8月,随渤海独立师开赴东北,编入第四野战军,任师长。1949年,随部队入关渡江作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处长。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后勤部处长。“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被调离北京,任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1973年秋,因心脏病逝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