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耐热溶素 |
释义 | 性状1: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形,直径约1um,无芽胞无鞭毛,在青霉素作用下可裂解或变成L型,在衰老、死亡、陈旧培养物中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的菌体常转为葛兰阴性。 2:生化反应多数菌株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性能分解甘露醇,产酸。过氧化氢酶阳性。在体内SPA与IgG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还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 3:抵抗力葡萄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脓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60度一小时或八十度三十分钟才能将其杀死;耐盐,于100~150g/LNaCl培养中仍能繁殖,对龙胆紫等某些燃料敏感。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该菌易产生耐药性。 致病性在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毒力最强。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酶:凝固酶和其他酶(纤维蛋白溶媒,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酯酶等)毒素:细胞溶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肠毒素等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和SPA等。 凝固酶可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胞内消化作用,还能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肠毒素(超抗原)是一组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抵抗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可污染牛奶、肉类等食物,可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一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不发热),称为食物中毒。 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轻微。 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以脓肿形成为主的各种化脓性炎症,一般发生在皮肤组织,也可发生于深部组织器官,甚至波及全身。如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常见表现为: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等。若抵抗力下降的话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2、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摄入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后,经1~6小时的潜伏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不伴有发烧,一般1~2天内迅速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发生虚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夏秋季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 治疗药物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