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爱中 |
释义 | 革命烈士陈爱中(1920—1947)原名仇康阜,谱名仇善智,乐清县人,1920年8月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乐清县委组织部长、温岭县大荆区特派员、姚慈县沿江区特派员、鄞慈镇地区特派员、四明工委委员兼鄞慈县特派员等职。1947年4月被捕,同年11月,与冯和兰、吴家安一起被敌人杀害于宁波江北草马路。 陈爱中,1955年2月生,江西安义人,大专文化,婺源县旅游局局长。曾兼任婺源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婺源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始从事地方史研究和编史修志工作,主持编纂了《江西省婺源县地名志》,获江西省优秀地名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参加了《婺源县志》、《黄山旅游文化大辞典》(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等书的编写工作。主要著作:《婺源姓氏探源》(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1997年出版)。主要论文:《谈谈戴震的老师江永》,获江西省第二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三等奖;《"赣"字名称初探》,获中国地名学研究论文三等奖;《清代婺源茶商管窥》(发表于《农业考古》1994年第4期)、《清代婺源墨工简述》(发表于《中国文房四宝》1996年第1期)、《古朴粗犷的婺源摊》(发表于《民俗》1996年第2期),均入选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师范大学个人简介陈爱中,男,生于1976年2月。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留校工作。200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讲师,2007年被评为副教授。2007年-2010年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自2000年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200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入选博士文库),学术观点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摘引数次。获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一等奖、“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质奖”等在内的各种教学奖励6余次。曾主持和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骨干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各类项目近10项。获得包括第六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年一等奖和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0)等在内各种科研奖励数次,2009年入选黑龙江省“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黑龙江省理论网的“龙江学人”栏目和“文化名人每日推介”栏目曾对其科研和教学成绩作重点介绍。 一、专著《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 )22.4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二、主要专业论文索引1、《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文艺评论》2009年第1期。 2、《试论现实主义新诗的语言症候》,《学术交流》2009年第2期。 3、《试论中国新诗的语言表述空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4、《一个知识者的时代叙述》,《文艺评论》2009年第4期。 5、《重估一切:初期新诗的语言表述考察》,《北方论丛》2008年第3期。 6、《执着于生命的感动》,《华美时报》(美国)2008年2月。 7、《蜕变的叙述:大众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景象》,《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8、《翻译与现代新诗命名》,《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 9、《轻逸与沉重之间》,《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4月号,第100期。 10、《现代时间与新诗》,《北方论丛》2006年第2期。 11、《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2、《中国现代新诗阐释学理论的建立》,《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 13、《“迟滞”视野下的史学重构》,《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 14、《20世纪70年代诗歌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5、《从诗意阐述到逻辑言说——试析现代白话的生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6、《格律与自由的恰切糅合——试论新月诗歌的语言表述》,《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7、《新文学命名:一种非本体的表述》,《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8、《现代文学研究的地域性视角突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9、《前瞻而深蕴的学术创获》,《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 20、《轻盈而深邃的史学叙述》,《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4期。 21、《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江汉论坛》2005年第10期。 22、《钩沉与展望》,《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 23、《喧嚣后的落寞》,《文艺评论》2004年第1期。 24、《当下诗的民间性》,《文艺评论》2003年第1期。 25、《表层的与潜隐的——文革中两种形态诗透析》,《佳木斯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6、《悖论:诗歌语言的一种阐释》《当代人》2009年第12期。 27、《内视点与想象:中国现代主义新诗的语言诗学》《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 28、《认同意识与汉语新诗》,《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29、《试论闻一多新诗学困境的语言学基础》,《学术交流》2010年第11期 三、科研项目1、主持:《中国当代新诗语言生成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一等资助金项目。2008年。编号为20080430176。 2、参与:《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话》,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主要参加者。 3、参与:《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工程中的龙江文学大系编选暨龙江当代文学史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阶段性结项)(参加者之一,任小说卷副主编)项目编号GC5D411,2005年。 4、主持:《中国当代新诗语言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8年。编号为11532052。 5、主持:《初期新诗的语言证候》(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2007年,编号为SM2007-07。 6、主持:《现代时间与中国新诗》(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2005年,编号为SM2005-11。 7、主持:《中国当代新诗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骨干基金)2008年,编号为SG2008-04。 8、主持:《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2006年。 四、获奖1、获得2003年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三等奖。 2、2004年度被评选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第三届函授(夜大学)优秀教师。 3、2003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二等奖。 4、2008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二等奖。 5、2008-2009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一等奖。 6、论文《现代时间与新诗》获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7、2009年入选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 8、2010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质奖”。 9、《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获得2010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10、《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第六届政府文艺奖一等奖。(2010) 11、《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获得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年一等奖。 五、参加会议1、2006年,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作大会发言,题目为《格律与自由的恰切糅合——试论新月诗歌的语言表述》。辽宁·大连。 2、2009年8月,参加中国文联和青海文联共同主办的中青年文艺理论家高级研修班,提交论文《认同意识与汉语新诗》。青海·西宁。 3、2009年10月,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福建师大文学院承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交大会论文《他乡非此地》,并作大会主题发言。福建·武夷山。 4、2009年11月,参加中国闻一多基金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的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大会论文《论汉语新诗格律困境的语言学基础》,并作大会主题发言。湖北·武汉。 5、2009年7月,参加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阿城、迟子建小说研讨会”,黑龙江·哈尔滨。 六、主要学术反馈罗振亚:《语言视角:一种可行的新诗阐释途径》,《文艺评论》2007年第4期。 任南南《从语言的源头勾勒中国新诗的轮廓——评陈爱中博士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佳木斯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卢长春:《中国新诗研究的回归与突围——评陈爱中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咸立强:《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的新收获——评陈爱中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中外诗歌研究》2009年第2期。 咸立强:《现代新诗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诗选刊》2009年第9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