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慕尼黑女模特 |
释义 | 诗歌翻译完美得令人敬畏,但不能生育。 冷酷如雪的呼吸,填塞了源泉。 紫杉树在那里如九条蛇狂舞。 生命的树,生命的树。 一个月又一个月,空虚放逐她们的月光。 血液的洪水就是爱情的泛滥。 上帝的牺牲品。 它意味着除了我没有更多偶像, 我和你。 在她们漂亮的硫磺和笑容里 这些女模特儿委身在今夜的慕尼黑 陈尸所就设在巴黎和罗马间, 她们不加掩饰地裸露在皮毛里, 桔子吊在银色的枝条上。 无可容忍,失去了灵魂。 白雪撒下黑色的花瓣。 四周没有人迹。在繁多的旅馆里 一双双手在把门打开,放下鞋子 为了一盒鞋油走进这里 肥硕的脚板将在天明消失。 哦,这些窗孔中的家庭生活, 婴儿的鞋带,有绿叶的糖果, 密集的德国人在他们的圣带里昏昏欲睡。 黑色的耳机在手指上 闪烁着华丽夺目的光芒 它在闪烁、融化 沉默,雪落无声。 赵琼 岛子 译 作者简介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普拉斯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她8岁时父亲去世,她和弟弟由母亲抚养大。1955年,普拉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史密斯女子学院,之后获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那里,她遇到了后来成为桂冠诗人的特德·休斯(1930—1998),两人于1956年6月结为连理。在与休斯育有一子一女后,两人婚姻出现裂痕并于1962年9月分居,普拉斯独自抚养两个孩子。1963年2月21日,她在伦敦的寓所自杀。 创作探究女性主义是20世纪广泛兴起的在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反抗男权、争取女性自由的运动。长期受压抑的状态使广大女性在这场运动中奋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和身份,逐渐改变性别弱势的状况。这一运动的兴起,相伴着女性文学的兴起和繁盛。一大批文学巨擘先后涌现,一方面波伏娃,弗里丹等文学理论家已在文学史册上永绽光辉,另一方面,大量的女性作家和她们的文学作品也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甚至改变女性的生存状态。 普拉斯的诗属自白诗一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当普拉斯于1960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巨像及其他》时,读者和评论界反响并非十分热烈。到了1965年即她自杀后的第三年出版的诗集《爱丽尔》才开始为她赢得声誉。尔后由其丈夫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整理并出版了她的两卷诗集《渡湖》和《冬天的树》,把普拉斯作为自白派诗人的声誉推向了最高点。至今,她依旧声名不衰,尤其是1998年休斯的遗作《生日贺信》又再次勾起了人们对普拉斯深深的怀念之情。她的诗艺与人生悲剧无法分开。普拉斯不仅成为后现代主义自白派的代表,而且也因其作为女性作家为创作所做的努力和其诗歌中对男权社会的反叛精神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碑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