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沉默的芭蕉
释义

《沉默的芭蕉》是现代诗人邵燕祥的作品,这首诗借物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心境,唤起了一种身在异乡的寂寞之情,进而作出了富于诗意的表现。

中文名:沉默的芭蕉

作者:邵燕祥

作者代表作:在远方,迟开的花,忧乐百篇

体裁:诗歌

创作年代:现代

诗词原文

沉默的芭蕉

芭蕉

你为什么沉默

伫立在我窗前

枝叶离披

神态矜持而淡漠

从前你不是这样的

在李清照的中庭

在曹雪芹的院落

你舒卷有余情

绿蜡上晴光如泼

近黄昏,风雨乍起

敲打着竹篱瓦舍

有约不来

谁与我相伴

一直到酒酣耳热

呵,沉默的芭蕉

要谈心请拿我当朋友

要争论请拿我当对手

在这边乡风雨夜

打破费尔巴哈式的寂寞

芭蕉啊我的朋友

你终于开口

款款地把幽思陈说

灯火也眨着眼晴

一边听,一边思索

芭蕉,芭蕉

且让我暖了搁冷的酒

凭窗斟给你喝

夜雨不停话不断

孤独,不是生活

鉴赏

诗的第一节是具象描写,但已赋予芭蕉以生命和性格:“神态衿持而淡漠”。这为以后诗情的发展作了准备和铺垫。第二节是诗人的联想,与上节末句相对照:“从前你不是这样的”,举出李清照中庭和曹雪芹院落中的芭蕉作例子,在这两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中,多次写到芭蕉,如李清照的芭蕉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移情就有所不同。用古代文人对芭蕉的描写,来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当黄昏风起雨落,相约的人不来,诗人只有独斟自慰一“谁与我相伴,一直到酒酣耳热”。一种落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无人对话排遣宣泄,诗人客居他乡无比孤寂的形象跃然纸上。情景交融,构成了边乡风雨夜特有的氛围,感染了读者。

后面三节,诗人与雨中芭蕉直接对话,实际上,是诗人借物抒发他的感受和心境。在醉醺醺的诗人眼前,芭蕉也完全活了起来:“芭蕉呵我的朋友,你终于开口,款款地把幽思陈说”。这样,就打破了前面清静冷漠的气氛,而且是边暖酒边与芭蕉对喝,“夜雨不停话不停”,显得热闹而充满活力,一位飘逸旷放、豁达脱俗的诗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一句,可算神来之笔:“孤独,不是生活”!所有前面抒发的情怀,原来在此,与《沉默的芭蕉》题目对应,反点其题。令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正是这首诗构思巧妙之处。

《沉默的芭蕉》的艺术构思,是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名作的精华,当读到诗人斟酒与芭蕉共饮对话,不禁就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饮酒邀月的诗篇:“花问-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孤独,同样豪情,同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是时代和背景已截然不同。李白虽能一人自得其乐,但诗中却透露出一种凄凉之感;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现代诗人,却是与芭蕉共饮对话,热热闹闹。最后冒出一句!“抓独,不是生活”,将诗人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盘托出,激励读者热情地去拥抱生活,珍惜现在。

作者简介

邵燕祥(1933~),浙江萧山人。中共党员。1948年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49-1957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后至1984年任《诗刊》编辑,1980年成为笔会(PEN)北京中心会员,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文集70余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