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墨江文庙
释义

墨江文庙位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城东北九叠联珠”第六峰上,原第五峰、第七峰上还分别建有《中山公园》和《庆龙公园》,现两园已不复存在。墨江文庙的修建还一段传奇的故事,清代举人金堂借上京赶考之便,绕道山东曲阜,雇请匠人用高梁杆按孔子庙原型穿斗而成模型,带回墨江(原名他郎)按比例仿建而成。据史料记载:“道光元年通判袭正谦率绅士金堂等捐筹资金始建文庙于东门口,后因工程巨大,缩建于现在的位置,施工五年后李恒谦接任通判续建完成。同治二年,他郎厅绅孙世恒发动士民捐资完善了相关设施。

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10年之久,于道光十年建成。历经三个朝代,至今已有184年。墨江文庙建在九叠联珠的第六叠上,为墨江最大的古建筑群,又是迤南道上除建水文庙之外的较大文庙。建筑群为古代重檐歇山、卷蓬、台梁扣榫式结构,由大门、泮池、新楼、五经楼、崇文阁、魁星阁、棂星门、星宿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厢房、天子台、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群组成,全部建筑采用扣榫式结构,结实牢固,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布局精巧。特别是魁星阁、凌霄阁四角飞檐向上高高翘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室外在保留古柏苍松的同时新植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林和北回归线特有物种,因其居高临下,睥睨城区,飞阁流丹,雄伟壮观,庄严大方著称。

文庙座北向南,正对南方的文笔和笔加山,现存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9.09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2465.34平方米,畔池、龙墙、通道建筑面积439.75平方米),依山而建,系纵向台阶庭院式建筑群,共分六台(层),层层相连,有198级石阶直通其上,气势雄伟,布局精巧,颇为壮观。第一台中轴线南侧为大门,进门后两旁分别建有管事房和客房。中轴线正面本应建大门,但因当时当地没有状元,暂时有照壁。照壁内建有月牙石畔池和雕砌的状元桥。第二台正中建有(现已不存在),左右两则为新楼和五径楼。上到第三正中为棂星门,左右两侧为魁星阁和文昌阁。再上第四台,正中为星宿门,左侧为西民庑夷祠、乡圣祠(后宫)龙墙及孔林。上溯第四台后,正南的文笔塔、笔架山和涟漪桥、现城西北回归线标志园尽收眼底。第五台居正中为大成殿、天子台及配殿,东西两庭为孔子成名弟子七十二贤牌位供设处。大成殿重檐上挂有四快宽高各一米的木板,上书“斯文在兹”四个大字。 墨江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雄伟巍峨,面阔5间20.5米,进深14.4米,建筑面积295.2平方米,殿前有用石栏相围的天子台殿,正中有孔子牌位,雕有九条蟠龙,栩栩如生。

墨江文庙大成殿下的魁垦阁和凌霄阁,四角的飞檐高高翘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站在阁楼之中,居高临下,凭窗远眺,县城景色,城南绿野等景致尽收眼底。从县城往上眺望,只见层层建筑,依山就势,逐级而上,甚为壮观。

墨江文庙曾遭几次破坏,又几次修复。清咸丰、同治年间因兵变燹毁后由游击孙世恒等倡捐重新修茸,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惨遭破坏,所有匾额、牌位均被烧毁。1995年起政府拨款开始重新修理,到2003年底文庙修缮工程全部完成。

墨江文庙有“三奇”。第一奇:建筑所需木材为球香树,其特点一是不被虫柱,因此,文庙里既便没有人来打扫,常年累月也不会有蜘蛛拉丝;“第二奇”:文庙里最古老的一株树已有2500多年,几乎与孔子同年同长,前几年文庙破烂失修,它已经枯死了,后政府拨款重修文庙,它奇迹般地长出新叶来;“第三奇”墨江自建厅建县以来,城里的庙、寺、观、阁、庵凡僧、尼、道都有房。由于墨江文庙有神奇古老的传说,现已成为才子求学朝拜的圣地。

何准道指点他郎江山时亲笔撰写盈联:“九叠联珠三宝地,双环玉抱小溪天”称赞。墨江文庙承载着深厚的北回归线文化和哈尼文化,哀牢山养育墨江县的各族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和独特的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故而享有“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美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