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孝靖皇后凤冠 |
释义 | 明孝靖皇后凤冠,1957年出土于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简介通高:48.5厘米 冠高:27厘米 径:23.7厘米 重:2320克 所处时期:明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 详细信息这件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 历史渊源凤冠的主人孝靖太后王氏原是万历后宫的宫人,万历皇帝私幸怀孕,被封为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后,恭妃并没有得到进封。直到皇长孙朱由校出生后,才被进封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皇贵妃先于万历皇帝病薨,葬东井的平冈地。万历皇帝驾崩后,皇贵妃之孙天启皇帝追封她为“孝靖皇太后”,并将她迁葬到定陵,与万历、孝端皇后合葬一处。1957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定陵,出土了孝端、孝靖凤冠各2件,分别为3龙2凤、12龙9风、9龙9凤和6龙3凤。随葬时装在八角形的朱漆匣内,然后分别装入4个随葬的器物箱中。根据洪武、永乐定制,皇后凤冠为9龙4凤,而从出土实物与定制均不符,可知万历时冠服制度已有所变化。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凤冠,以漆竹扎成帽胎,覆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最上一圈饰9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珠滴,珠滴由两颗珍珠与两颗宝石穿插而成,龙脚下镶嵌一排8颗宝石。与金龙穿插对应的为8只金凤,金凤亦口衔珠滴,凤下镶嵌四排宝石,三排在冠盖,一排在前沿,上两排嵌宝石8颗,下两排嵌宝石7颗,宝石周边均以珍珠圈成花纹。凤冠后侧正中亦有衔珠滴金凤一只,两侧各嵌1颗宝石,下嵌5颗,底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三博鬓,共六扇,每扇博鬓嵌有龙2条,宝石3颗,行走时博鬓会展开。冠后沿有5颗宝石,冠顶有7颗。定陵出土的凤冠共四件,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各一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通体镂空,富有立体感;以珍珠串接装点宝石和勾勒花纹,可谓琳琅满目,熠熠生辉。而这件凤冠以绿色为底,红色为边,缀以蓝色流云和凤凰,尽显光彩,富丽堂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