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泌尿生殖系阿米巴病 |
释义 | 基本概述泌尿生殖系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发生在同性恋(肛交)和异性恋(口交)者中,表现为阴茎阿米巴病。另外,阿米巴病还可累及肾、膀胱、睾丸、附睾和精囊等部位,引起局部炎症。肾阿米巴病是一般通过阿米巴肝脓肿穿破至右肾周形成肾周围阿米巴脓肿,再穿透肾盂而引起的;也可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感染到肾脏。 流行病学阿米巴病(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所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是阿米巴性结肠炎,或称为阿米巴痢疾。除胃肠道外,肝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多系阿米巴经血循环传播而来。有人统计肠道阿米巴病患者中,10%伴肝脏受累,2%~3%合并皮肤阿米巴病,0.8%伴有肺部感染,1%以下有阿米巴脑病。 泌尿生殖系统阿米巴病虽有报道,但很少见。但同性恋(肛交)和异性滥交(口交的增多)使泌尿生殖系统阿米巴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故泌尿生殖系统阿米巴病也被视为性传播疾病之一。 发病原因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经原发病灶直接蔓延或经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处,出现临床上较少见的阿米巴病。泌尿系统阿米巴病包括尿道炎、前列腺炎,多继发于阿米巴痢疾,可能是通过肠道血流-淋巴蔓延或逆行感染所致。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分为两期,即能致病的滋养体期及能传播的包囊期。在生活环境适宜时,滋养体由包囊内逸出,寄生在人体结肠腔内或肠壁上,并进行分裂繁殖。滋养体大小不等,以直径15~30cm最为多见。滋养体由上、中段结肠移行到下段结肠,如生活条件不利时,便分泌囊壁形成包囊,体积与滋养体大小相仿。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人吞食了被包囊污染了的水或食物,即可能被感染。包囊到达结肠内,环境适宜时,又转变成滋养体,才有可能使人发病。 滋养体被排出人体,在人体外不会转变成包囊。滋养体也没有传播能力,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亡。即使滋养体被人吞入胃内,也会被胃酸杀死。相反,包囊耐受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能力却很强。包囊在粪便中能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存活5周。在25~34℃土壤中存活8天,2~6℃时存活40天,0℃时可存活60天,一般用于消毒饮用的氯浓度不能杀死包囊,但加热到50℃时,即可杀死包囊。 疾病检查1、分泌物中可找到含有红细胞的滋养体。 2、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组织碎屑,新鲜尿沉渣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 3、血清试验:以间接血凝和免疫荧光试验敏感性最高、最有特异性,但只对活动性感染有反应,对携带者无反应。 4、膀胱镜检查:急性期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慢性期黏膜呈息肉样或浅表性溃疡。活检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5、X线检查:可见病变部有充盈缺损;有时可见肾周脓肿伴腰大肌影模糊。 临床表现有可疑病史或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痢疾的病史。 1、肾、膀胱阿米巴病 可出现肾区钝痛、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区持续性钝痛或剧痛,伴发腰肌紧张和强直。可出现米汤样尿或果酱样尿,有时还可出现烂鱼肠样腐败组织,是阿米巴膀胱炎特征症状。 2、阴茎阿米巴病 阴茎皮肤表面可出现不规则的表浅溃疡,边缘隆起,表面覆以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临床诊断对有典型阿米巴感染史伴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者,应高度怀疑该病,实验室及血清学检查为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 治疗原则除支持疗法外,药物治疗包括: 1、甲硝唑 0.4~0.8g,3次/d,连用5~7天。不良反应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2、替硝唑 2g,1次/d,连服3天。 以上2药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服药期间,禁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3、依米丁(emetine) 0.06[1mg/(kg·d)]深部肌内注射,连用6~9天。重复治疗要间隔20~30天,毒性大,对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患者及孕妇禁用。 4、其他:肾脏阿米巴病如需手术治疗时,需待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施行,否则易于使阿米巴播散。 疾病预后饮水须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饮食被污染。防止苍蝇滋生和灭蝇。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疗期间应调换工作。平时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