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潮汕土楼 |
释义 | 简介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型形式。在与闽西南接壤的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也有许多建筑形式独特的环形土楼(潮州人俗称土楼寨)。潮州城东部的潮、澄、饶界山莲花山,其西南麓的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在长不足5公里,阔不及3公里的狭长地带的石丘头、铺头埔、五乡、八角楼、坑门等12个管区内,就有方、圆、八角、十六角的土楼寨24座,加上毗粼的官塘、莲华二镇的5座,共计就有29座。潮汕土楼主要是在饶平县北部客家地区,饶北仅环形客家土楼就达656座。 潮汕土楼的兴建年代,大多数在明代万历至清代乾嘉年间。这与当时多山贼海寇侵扰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土楼的外观有圆形、八卦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式样,圆形土楼数量最多,土楼的建筑规模一般不大,占地三四亩,24~28套二层房间环拱建成一围。 规模较为宏大的,有饶平县北部的三饶镇的道韵楼,上饶镇的镇福楼,上善镇的南阳楼,饶洋镇的新彩楼,汕头市澄海区的盛安楼。 道韵楼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是世界上最大的八角客家土楼。该楼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坐南朝北,面积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 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 其建筑特点也带有二者的一些牲,由于道韵楼处在潮人与山区客家人相混杂的半山客地带。比如楼间的面积大小基本一样,但主要的建筑—祖堂仍处于中轴线上,地面前低后高成交椅背格局,加强了尊卑之别;一户一梯的多进形式更接近于平原里多进的府第式民居,这是广东饶平客家土楼与福建客家土楼共享数条楼梯式的不同之处,更多地强调了各家各户的独立性,但是合楼而居,则又是团结的象征。 镇福楼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始建于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该楼呈椭圆形,大门座向为东偏南8度,面积 6936平方米,南北为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共有房屋60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中心外辟有广场,呈椭圆形,有八角井一口,门顶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是饶平客家人地区最大的圆形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 南阳楼南阳楼位于饶平县上善镇永善村,与大埔县接壤,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该楼呈圆形,大门座向为西偏北34度,面积1561平方米,直径 44.6米,周长138.44米,楼高10.76米,三层半,二进一天井,共有房屋26间,皆以黄泥土夯成,楼内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门楼上方有凹刻“南阳楼”三字,两旁写有对联,是饶北客家655幢土楼寨中至今保较较为完好的一处。 新彩楼新彩楼位于饶平县北部的饶洋镇赤棠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呈圆形,座东偏南23度,面积2769.8平方米,直径59.4米,周长186.59 米,楼高13.6米,四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共有房屋32屋,公厅一间,中心为广场,水井二口,该楼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 盛安楼盛安楼位于澄海莲华新楼村,始建于乾隆年间癸亥年,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