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BPM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释义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名称的由来

1995年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研制生产的“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投向市场,1997年引入中国。这个名称包括3个技术特点:(1)光的颜色特性是近红外光;(2)光的传播方式是直线偏振的,也就是必须有偏振度(衡量光的偏振程度的物理量);(3)光斑很小,是点式的。在中国药监局注册的名称均为“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它包含了这类治疗仪的主要特性指标,即光的颜色特性(红外)和传播方式(偏振)。由于“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在输出光功率、有效透照深度以及综合疗效方面都优于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因此,为便于在疼痛治疗领域推广,就给它起了个商品名“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偏振光治疗头选取波长为0.7-1.3μm光谱段,称为“人体光学窗口”,其中对人体组织的最大透照深度为5-7cm(在经络学中:穴位深度在12.5mm的占52%;在25mm的占38.5%;在37.5mm的占9.5%。)。红外光治疗头选取波长为0.4-4μm光谱段,能够透射人体组织1cm左右。

红外偏振光照射实质上即弱激光的宽谱区段的复合照射应用,因此它的刺激作用同样遵从弱激光的两大规律:

(1)累积效应

剂量相等时,一次大剂量照射和多次小剂量照射在一定上下阈值范围内,两者生物效应大致相同。故小剂量照射,只有达到一定次数才开始出现治疗效果。

(2)抛物线特性

每次/每天照射剂量一样,但机体反应程度并不一样,刺激从第3天起逐渐增强,到第10-16天以上达到最大值,然后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变为抑制作用。一般一个疗程以10次为宜,如还需继续治疗,间隔3-5天时间。

红外偏振光医疗是一门中西医相结合的学科,既有现代科学信息,又有古老传统医学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产品临床应用可分为三大类:

(1)一种是以祖国医学中的经络理论为指导,以小光点直接照射穴位,此法称为“偏振光针灸治疗”。

(2)另一种是以现代理论为指导,用偏振光直接照射病灶和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等,称为“偏振光物理治疗”。

(3)光针和光灸复合应用,其选穴原则及疗程和适应症与传统相同,但偏振光又附加一些新的“激活效应”。

一、红外偏振光的作用机理——生物激活效应

由于红外偏振光被组织吸收后有一定的激活作用,称其为“弱偏振光激活效应”。被激活的分子本身可以离解形成一系列生物效应物质,因而影响到机体本身的离解、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酶的活性等。由于偏振光这些新效应从“激活酶活性”这一点出发,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有剂量上的限定和照射波长区段的选用(即偏振光治疗的档位选用)。对照射部位皮肤的温升,限定在37℃左右(PH值7.3和照射部位温度≤37℃左右可保持酶的活性)。由此引出第二代红外偏振光新概念。因此红外偏振光必须在“弱偏振光”状态下临床应用。

选用适当光谱区段、适当剂量的弱偏振光作用于生物体适当部位,受照射组织对这种刺激产生应答性反应:在分子水平上调整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影响DNA复制,调节酶的功能;在细胞水平上动员代偿、营养、修复、免疫,增强代谢功能和其它再生或防御机制,消除病理过程。

1、红外偏振光的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

红外偏振光和弱激光、一般光疗一样,治疗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波长(区间)、强度、以及作用时间。主要是利用其对组织的生物学促发作用和对症状的顿挫作用。现将其对疼痛的治疗归纳如下:

(1)消炎作用:偏振光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防御免疫机能。如体液杀菌能力增强,细菌吞噬指数升高,免疫球蛋白IgG、IgM增加,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加强,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提高等。

(2)促进组织再生作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有利于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再生能力的加强和上皮细胞的合成代谢作用及加速溃疡面的修复愈合。

(3)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可加强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因而可促进整个体内的代谢过程。对外周血液及凝血系统有调整作用。照射相关穴位、咽峡粘膜、神经节段或交感神经节等部位时在某些局部症状好转的同时,可出现全身症状改善,如精神较佳、全身乏力减轻、食欲增加等。通过循经取穴照射时,可调节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4)止痛作用:在疼痛的发生中,化学介质有重要的意义。细胞破坏释放出的化学介质,达到一定浓度后均可引起疼痛。偏振光可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可使致痛物质的浓度减低、渗透压改善、组织水肿减轻或消退,这些改变可以直接减轻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及机械性刺激作用,达到止痛目的。

(5)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可提高人体的痛阈及耐痛阈。并能激活和增加体内的抗痛物质——内啡呔等。另外还可激活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功能,使中枢5-羟色胺合成速度增加,导致该神经递质水平升高,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同时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神经介质也参与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镇痛。

(6)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时,可提高致痛物质(徐缓激肽等)分解酶的活性,加速致痛物质的分解,消除和阻滞细纤维的致痛冲动,从而产生镇痛效应。

(7)红外偏振光照射神经节(如星状神经节)时,可增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之双向调节作用,保证体内环境之稳定和平衡,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内分泌的调节、各器官活动的协调等。

2、照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的作用机制

颈下神经节与第一胸神经节融合为星状神经节。临床根据星状神经节在交感神经中的特殊地位,通过适当刺激或阻滞星状神经节,不仅可以治疗其支配区内的各种疾病,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全身各系统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红外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可增强神经的双向调节机制,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使机体趋于稳态;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流速度向正常转化;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红外偏振光照射其他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可消除神经性疼痛,阻断痛觉冲动传入,特别是用于身心性疼痛疾病。

由此可见,红外偏振光照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可作为神经阻滞及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替代疗法或辅助疗法。

3、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的作用机制

红外偏振光治疗既是一种无痛无创的光针灸,又是具有新应用特点的新型物理治疗。BPM红外偏振光兼有针刺和灸法的两种作用。当光照射穴位时通过光针的点状温热刺激、光化学效应等综合性刺激作用,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与传统的毫针针刺相比,红外偏振光照射穴位时,患者不仅有温热舒适的感觉。对晕针、怕疼,不愿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均可使用。另外红外偏振光治疗时不介入人体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危险,且由于光的激活酶的促进作用,在体液内的“后效应时间”较长。

二、红外光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适宜的红外线辐射可调节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改善循环;增强红细胞的流动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机体生理功能。红外线被机体吸收后能增强细胞和器官周围的生物场,使其活性及相互调控作用增强。其主要临床效应为:

1. 热效应

BPM红外光辐射可以透射到人体组织的不同深度的部位,如表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系统、肌肉等,并为活组织所吸收: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过程,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

(2)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消肿镇痛作用。

(3)解痉和缓解肌紧张,温热作用于骨骼肌和平滑肌时,可使组织温度升高,达到解痉镇痛效应。

(4)温热作用后,由于血液循环改善、降低致痛化学介质的作用,使局部肿胀减轻,组织张力下降。特别是对于某些慢性炎症及疼痛性疾病具有缓解、镇痛作用。

2. 非热效应(共振吸收效应)

人体生物大分子氢键的振动能量和人体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所发出的能量,都属于近红外光子能量/信息。因此近红外信息辐射,可激励患者病患部位的生物大分子产生受激相干共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利用这种有效能量/信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代谢功能,以及增强修复功能,即提供必要能量,发挥治疗作用。三磷酸腺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能为42-50KJ,相当于2-3μm中的红外光子的能量。BPM-Ⅲ型红外光输出的发射光谱为0.4-4μm,正是利用其中的共振吸收效应。只有在满足“共振”条件的分子被激发到高能态,才引起生物光化反应及激活化学活性。

3.光灸效应

红外光照射也可配合传统毫针刺法使用,发挥针、灸——复合治疗功效。从相对于传统中医学的观点讲,可谓现代“光灸仪”。

三、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临床适应症

红外偏振光治疗头临床适应症:

1、骨源性疼痛: 颈椎病变引起的上肢痛及麻木,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骶椎病变引起的腰腿痛,关节炎,足跟痛等。

2、神经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

3、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等。

4、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

红外光治疗头适应症:

1、康复理疗、针灸科:颈、肩、腰、腿关节痛,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等。

2、皮肤科: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丹毒,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等。

3、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乳腺炎症及增生,肌纤维软组织炎症等。

4、妇科: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侧切伤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

综上所述:红外偏振光与红外光单独使用可各显其能;联合应用,可协同治疗、增强疗效。

四、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技术应用特点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可以根据档位的辐射波段来确定照射深度、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确保红外偏振光疗法的科学性和疗效的安全有效性。各档位光谱波段分布的归化统一,保证了每台标准的一致性,避免了由于档位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疗效不明显或无效,或皮肤的灼伤。

五、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避免直接照射眼睛、孕妇腹部、黑色素瘤、褐斑。

(2)禁忌照射早、中期恶性肿瘤患者。

(3)禁忌照射急性出血性疾病患者。

六、技术性能优势

l 优选被称为“人体光学窗口”的特定波长光谱(0.7~1.3 μm),生物效应显著,并可有效防止机体组织烫伤。

l 运用现代医用光学和微电脑控制技术,最大可透射人体组织5~7cm,有效达到治疗所需部位。

l 采用特殊技术手段,真正实现通过档位来选择照射深度和照射强度,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l 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针灸所能治疗的多种疾病,又可作为神经阻滞的辅助疗法或替代疗法。

l 独创性地将红外光与偏振光配伍设计,深浅组合,点面结合,功能强,疗效好,适用范围更广。

l 绿色治疗,无痛无创,无感染危险,无副作用及并发症。

l 操作简单,无需太高的医疗技术,医师指导下护士即可完成操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