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福同 |
释义 | 毛福同:从农民到画家的坎坷之旅男 汉族 出生于1954年 四川省乐山市人1971年至1973年乐册市书画高中校毕业 曾任宣传队长1973年至1975年乐山市中区童家公社务农1976年至1977年乐山市中区农田巷建专业队,政宣员,指挥部搞政宣1978年至1981年乐山市中区童家乡政府 业务教师1982年至2000年乐山市中区童家政府,文化专干2001年至2003年乐山市中 从出道就开始画农民画,如今近30年过去了,54岁的毛福同似乎依旧未能摆脱那份浓厚的乡土情愫,还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瓜棚豆下的农事风景。 苦瓜、扁豆、番茄、小鸡、庭院、石磨……这些农家庭院最为常见的事物,被画家毛福同视为最能入眼的风景。艳阳高照的一个周末,笔者来到这位田园派画家的家里时,他正在把一幅4尺左右还未最后完成的作品铺陈在地上:枝蔓缠绕间,画中的番茄有的红绿相间,有的已经熟透,形态鲜活充满勃勃生机。在毛福同的作品里,乡野风景扑面而来:秋阳下的农家小院,散发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几只小鸡正在黄昏中啄食,泥巴墙壁上,悬挂着秋收后的玉米,而一具石磨静静地出现在画面中,像一位缄默的老农,或者饱经沧桑的母亲,正在时光的流逝中昭示着一种动人的风景。铺陈开的这一幅幅艳丽的民俗图景,流淌着传统文化中真挚感人的部分,让人心生感动。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毛福同在乐山市中区童家乡任文化专干,满眼所及皆是丰厚而广袤的土地。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拿起手中画笔与大自然无声对话。那时候画国画的多,聪明的毛福同选择了工笔画为主攻方向。 工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成绩。2004年,在省文化馆和省美协举办的“星光灿烂”文化系统书画大赛上,毛福同的《我家小院》不仅被主办方挂到展厅正中,还被无数蓉城人追捧。“看来,当初走农村路线是明智的。” 6月24日清晨,在乌尤寺清幽的石板路上,一位朴素的中年男子裹着画纸向山上匆匆走去,进入禅院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乐山,谈起乌尤寺连续两年举办的轰动一时的菊花展,可谓无人不晓,却很少有人知道菊展背后的主要策划组织者,就是现在应聘在乌尤寺搞秘书工作的毛福同。他来自于市中区童家乡,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东方艺术家协会、乐山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同时还是乐山大佛画院的专职画家。30年前,毛福同还是一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到今天他仍然身兼农民和画家的双重身份,在农村仍有自己的承包地。从卑微的农民到知名专职画家,其间的心酸和坎坷,至今谈起,毛福同仍唏嘘感叹。 少年磨难 矢志不渝 毛福同自幼家境贫寒,从当放牛娃时就迷上了画画,每天把牛牵出后,就自顾自地用树枝在地上作画;回到家,家里的地坝、土墙都成了他“创作”的画布。随着年岁的增长,涂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渴望,于是开始四处寻找报刊临摹,遇上在路上捡到半张有书画作品的报纸也会爱不释手,捡回家中。为了购买画纸,毛福同小小年纪就开始上山打柴、打松果、割牛草,再背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贴补家用和购买画纸。在供销社,4分钱一张的毛边纸买不起,毛福同就2分钱买半张。售货员是位老大爷,见他如此好学,道:“孩子,我出钱送你吧!”乡里有位姓曾的老先生,看到毛福同小小年纪就表现出画画的天赋,主动为他送来纸笔和颜料。至今,毛福同对这些好心人仍感激不尽。初中毕业后,毛福同开始回家务农,繁重的劳动并未泯灭他对艺术的追求,田间地头休息片刻,也要匆匆赶回家中画上两笔方才过瘾。 进入高中后,毛福同以优秀的书画能力被任命为学校宣传队队长。几年高中为毛福同提供了广阔的施展平台。高中毕业后,毛福同又开始和泥土打交道,开始有作品在县上崭露头角。 青年谋生 痴心不悔 1976年,毛福同参加县农田水利建设,被人推荐到指挥部专职宣传,又有了与画板“亲密接触”的机会,但是这次机会依然没有把他从泥土中解救出来,之后又回乡当老农民。不知不觉中到了该成家的年龄,母亲说:“你总不能拿画当婆娘吧!”毛福同回头这才发现自己依旧一无所有,于是开始当“跑滩”搞摄影、开服务社自任经理。没干两年,服务社垮了,毛福同还得老老实实守这黄土地。 1986年,童家乡开始招文化专干,毛福同在激烈的竞争中突颖而出。文化专干为他提供了大好的舞台,他再也不会为画画原料发愁,也有钱买书籍了,更重要的是有了专业培训的机会,认识了毛明祥、杨家全、陈烈等老师。从此,毛福同如饥似渴地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每晚挑着油灯画到凌晨三四点,这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妻子对此颇有抱怨:“从认识他到现在,我不晓得陪到熬了多少个通夜。”一次,为了画农家题材的《我家小院》,毛福同连续画了7天4夜,此画在成都参展时,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创作,受到业界高度评价。2000年,乡政府精简机构,毛福同又下岗了。但是长期执著的艺术追求让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2002年,他的农民个人画展得到书画界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2003年,毛福同又在中心城区文化宫广场举办个人书画展,再次声名远扬。2004年,毛福同被聘请到乌尤寺任秘书,有了更好的创作环境,更能结识五湖四海的书画名家,有了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购买收藏毛福同作品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毛福同走上了以画养画的道路,窘迫的生活终于有所好转。 功成名就 淡泊高远 近年来,毛福同的收获越来越多。他先后有21件作品在省市展览中获奖,19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选用,受到媒体的关注,许多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外国友人收藏。来自于生活最底层的毛福同,其画风中洋溢着浓郁鲜明的乡土气息,鸡、鸭子、鹅、花果蔬菜都是他上好的素材,以这些素材为内容的工笔画在乐山独树一帜,产生了品牌效应。毛福同更忙了,田间地头采风、到艺术学校上课、办培训班、开画廊,不亦乐乎。至今,毛福同仍然是一副朴实的派头,认识他的人都说毛福同虽然有名了,但是一点都没变,说话谦和做事踏实,不愧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于一个画家,52岁正年轻”,毛福同说:“我把画画看作生命一样重要,艺术永无止境,我不求今生富贵,只求来世能留名。”毛福同用他农民的本色诠释对艺术的信仰。现在的毛福同又忙开了,正准备筹备今年秋季的乌尤寺第三届菊花展,“到时您们来作客,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毛福同对记者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