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
释义 | 拼音màn xìng rǔ tóu zhuàng kuì yáng xìng nóng pí bìng 英文参考pyodermia chronica papillaris et exulcerans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多见于60~70岁年老体弱的男性,往往先有外伤史,随之继发感染。开始局部呈湿疹样变化,继之出现毛囊炎或疖肿样的小结节损害,色鲜红,逐渐发展成紫红色浮肿性浸润,表现呈乳头瘤增生,间有许多浅在溃疡。自觉症状轻微,好发于四肢,特别是足背、小腿、膝等处。 疾病描述本症为一种乳头状或疣状增殖、瘘管与溃疡等的慢性皮肤病。 症状体征在外伤、湿疹或脓皮病病损的周围发生红色小脓疱或小结节,互相融合扩大,逐渐成紫红色浮肿性浸润性斑块,其上发生溃疡,并有乳头状或疣状增殖,溃疡边缘呈穿凿性,表面有污秽痂皮,常一边结疤愈合,而另一边向外扩大而呈蛇行状。有时形成穿掘性瘘孔,加压后可有脓液由瘘孔中排出,局部淋巴结肿大。皮损通常单发,自觉有轻度疼痛,常好发于四肢,尤以手背处最为多见,颜面、躯干等部位也可发生。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尤以农民多见。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疾病病因多数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但也可培养到链球菌、大肠杆菌、双球菌、变形杆菌等。本症常发于轻微外伤、虫咬、搔抓、各种脓皮病或湿疹之后。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理生理表皮见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及棘层肥厚现象。初起真皮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继而有弥漫性或灶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及局限性脓肿,溃疡部分有渗出性炎症及坏死。 诊断检查根据发病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部位有溃疡、瘘孔及乳头状增殖的皮损特点,可以诊断。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疣状皮肤结核 一般没有脓疱,有比较明显的角化现象,必要时可作病理组织检查。 (2)增殖性脓皮病 一般不形成溃疡,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互相接触摩擦的部位。 (3)着色真菌病 要根据真菌镜检及培养进行鉴别。 治疗方案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增加营养,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制剂,有人使用利福平加雷公藤有效,亦可使用自家疫苗及多价疫苗治疗。此外,尚可采用激光、紫外线等辅助治疗。 特别提示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多见于60~70岁年老体弱的男性,往往先有外伤史,随之继发感染。开始局部呈湿疹样变化,继之出现毛囊炎或疖肿样的小结节损害,色鲜红,逐渐发展成紫红色浮肿性浸润,表现呈乳头瘤增生,间有许多浅在溃疡。自觉症状轻微,好发于四肢,特别是足背、小腿、膝等处。 治疗主要是抗菌素全身用药,局部则外用消炎抗菌药物,X光照射也有一定疗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