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钞关弄 |
释义 | 钞关是明清税关的一种,因最初用钞(纸币)交税,故名钞关(鸦片战争后称海关)。 钞关弄位于定海东大街(东管庙弄对面),南起小河头,北至东大街,长75米,宽2.5米。来历 关于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300多年前。 清朝初年,因郑成功军队活跃在东南沿海与清军对抗,清政府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并在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八月,强令舟山徙民,舟山遂成荒岛。 关于钞关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安顿民生,重开海禁。康熙二十四年,设广东澳门、福建漳州、浙江宁波、江南云台山四榷关与外国通商。第二年舟山展复,凡来往宁波的商船中途都要经过舟山。康熙三十三年,监督常在(人名)以商船出入镇海口往返需百余里,且要经过水急礁多的镇海口,外国商船到镇海口往往回帆而去为由,奏请朝廷“请移关定海,岁可增银万余两”,清廷怕移关定海开支大,故钞关仍驻扎宁波,差役前往收税。康熙三十七年,监督张圣诏又以“定海岙门宽广,水缓势平,堪容外国大船,可通各省贸易,海关要区无过于此”为由,奏准朝廷,在定海设“钞关”。钞关设在定海城内东门文彩桥下(今芙蓉洲路与东大街交叉处为文彩桥)。从此,定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除与日本、朝鲜等国家贸易以外,就连远隔重洋的英国也来定海贸易。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监督驻定海,管理来浙英商贸易事务。同年六月,到红毛夹板船两艘,船主一名末氏罗夫,一名末里氏,八月到咖船一艘,九月又到飞立氏船一艘。第二年,英商凯切普尔率汽船三艘载货1.13万磅来定海贸易。随后外国商船渐多,其中康熙四十九年一年之内达10艘之多。 每当外国商船到定,钞关便派员到船上收税。清朝的钞关关税分为船钞、货税及规礼。船钞按商船的长宽尺度征收税收,一艘西洋船征两三千两白银。货税是钞关对进口商品所征的税收。根据货物的不同种类,按斤、匹、个、件、双、只、条、包、篓等不单位征税。规礼是指验舱、押船、贴写小包等名目繁多的手续费。清朝的货税税章各省不同。江浙两省的钞关税率比粤闽低,且浙江物产丰富,杭嘉湖地区的丝绸,龙泉的青瓷,产地近,价格便宜,进口商品转销富裕的苏州和杭州也方便,所以外国商船纷纷来此贸易,以获厚利。在中外商船云集的定海港内,岸上矗立着许多大仓库,堆放着杭嘉湖的丝绸、武夷山的茶叶,英国的呢绒,日本的铜材等等,在码头和街市上到处可以看到各国的商人、水手,听到各国的语言。据康熙《定海县志》记载:定海设关后,商船就近在定海经商,以致宁波商业萧条,宁波商人要求取消定海对外贸易,总督福浙部院为此金批:“东西洋船愿往宁波者,听其驾赴宁波;愿往定海者,听其停泊定海”。 迁移当时外国商船都停在东港浦和南头,因收税不便,钞关曾多次迁移,先后设在南大街太保庙(老太保庙)、南头的黄大来公祠和红毛馆内,但“钞关弄”的地名留了下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